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1)
2023(12488)
2022(10419)
2021(9685)
2020(7874)
2019(17285)
2018(17144)
2017(32294)
2016(17661)
2015(19504)
2014(19129)
2013(18398)
2012(16892)
2011(15154)
2010(15104)
2009(13913)
2008(12995)
2007(11563)
2006(10189)
2005(8901)
作者
(49536)
(41351)
(41030)
(39069)
(26063)
(19850)
(18816)
(16013)
(15951)
(14745)
(14307)
(14024)
(13355)
(12959)
(12866)
(12813)
(12261)
(12187)
(12173)
(11844)
(10428)
(10218)
(10171)
(9520)
(9382)
(9181)
(9149)
(9071)
(8351)
(8250)
学科
(71233)
经济(71171)
管理(44281)
(40458)
(31379)
企业(31379)
地方(25218)
(23048)
方法(22783)
中国(19490)
数学(19406)
数学方法(19113)
业经(17551)
(15913)
农业(15334)
(15119)
(15037)
地方经济(13645)
(12063)
环境(11724)
产业(11602)
(11484)
贸易(11474)
理论(11031)
(10984)
(10662)
金融(10654)
(10390)
技术(10365)
银行(10364)
机构
学院(237659)
大学(230493)
(90782)
经济(88663)
管理(85538)
研究(84106)
理学(73205)
理学院(72219)
管理学(70784)
管理学院(70357)
中国(61970)
科学(54836)
(49945)
(43163)
(42498)
(42011)
(40935)
研究所(38949)
中心(38837)
业大(37137)
(34263)
师范(33835)
农业(33728)
(31898)
财经(31829)
(30670)
北京(30086)
技术(28641)
(28558)
(28483)
基金
项目(166083)
科学(130031)
研究(123346)
基金(115989)
(102078)
国家(101224)
科学基金(85846)
社会(76317)
社会科(72211)
社会科学(72196)
(69842)
基金项目(61579)
(57454)
教育(55732)
自然(54613)
自然科(53166)
自然科学(53150)
自然科学基金(52151)
编号(51753)
资助(45763)
成果(41251)
(39656)
重点(38732)
课题(37602)
(35085)
(34401)
创新(32789)
发展(31634)
(31159)
科研(31096)
期刊
(108746)
经济(108746)
研究(66961)
中国(50637)
(40274)
学报(38581)
科学(35840)
管理(31083)
(31001)
教育(29743)
大学(28567)
农业(27268)
学学(27063)
技术(21605)
业经(21188)
(20192)
金融(20192)
经济研究(16865)
财经(14649)
问题(14320)
(13862)
资源(13503)
(12878)
科技(12121)
(12052)
图书(11303)
商业(11138)
现代(10940)
(10760)
(10544)
共检索到357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随随  陈洪全  彭俊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其时空演进及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县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落实的基本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战略所倡导的适度开发、有序发展的理念为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完成县域内部空间产业发展适宜性分区,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更精确的空间框架,是推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该思路,选取新沂地区为案例,对县域空间进行了"四层五区"的空间适宜性分区,并以其为空间支撑,结合县域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及其产业结构现状,分别讨论了中心片区、西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及东南片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姚鑫  郑群英  
主体功能区划是协调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位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江三角洲江苏宜兴市为例,在建立宜兴市主体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分别计算资源环境约束、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个投影值并划分高、中、低3个等级;根据各镇资源环境-开发强度-发展潜力组合类型,利用三维魔方图分类法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将宜兴市划分为优化整合区、重点拓展区、适度发展区、农林优先区、生态保护区5个主体功能区,分区结果更加突出主体功能区从开发型到保护型逐步过渡的"主体功能"特性。此外,通过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计算出的评价样本投影值用模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树启  陆玉麒  侯立春  
根据空间结构理论,运用空间作用原理,以江苏省新沂市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县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作了初步研究。指出新沂由于远离经济核心城市、并处于徐连双核结构的中点是其发展滞后的空间方面的客观原因,并提出实施“T”字型开发战略、构建宿新双核结构和新沂中心城市圈等有利于新沂及其邻近地区的空间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秦菲菲  杨山  
江苏启东作为中国沿江沿海交汇带的县级城市,其产业正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战略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发展战略双重影响,面临结构升级和空间重构的压力及机遇。利用因子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启东29个行业和12个乡镇的优劣势,确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发展,找出适宜启东发展的4种产业——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提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体系为主的"两核"、"两带"、"一网"产业空间布局框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  陈磊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许华  路正南  
文章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十五"期间县域经济的差异及产业结构在五年内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索县域经济及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差异,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将江苏省县域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一类的产业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策略,以期对政府决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茂祥  施佳敏  黄建康  
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化值和超前系数分别测定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速率和方向。江苏省产业结构总体以较快速度进行优化升级,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超前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茂祥  施佳敏  黄建康  
采用Moore结构变化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化值和超前系数分别测定了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速率和方向。江苏省产业结构总体以较快速度进行优化升级,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超前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进一步优化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河东  黄文炎  
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广西贺州现阶段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本文概括了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从产业结构和动力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制约广西贺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动力结构升级是实现广西贺州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琳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启动的背景下,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迅速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在GIS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定量评价县域尺度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和生态限制性程度,并结合矩阵判断方法进行建设功能空间分区。在此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昆山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昆山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类区域,并提出不同类型区建设用地布局的对策和建议。在允许建设区,鼓励产业和城镇集聚,鼓励高密度、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在控制建设区,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开发建设活动为主;在限制建设区,不仅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类型,而且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童亮  张洪潮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基于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理论与煤炭资源分布特性,对煤炭主体功能区进行创新性的界定;基于SCP假设理论,结合区域经济学发展理论,分析煤炭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结合煤炭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优化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建议,旨在提升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桐  岳文泽  夏皓轩  熊锦惠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迎成  张一凡  徐嘉勃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县域尺度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县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空间分布格局特点、空间集聚模式和空间布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整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不同类型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就业人数的空间集聚格局差异较大;3交通通道和枢纽、产业园区布局是影响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最后,在上述空间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全县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凤武  金志丰  沈春竹  王振山  
研究目的:以江苏省金坛区为例,基于斑块—基质—廊道生态网格,探讨县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的方法,以期提升区域生态功能,为其他区域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提供方法借鉴。研究方法: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路径法识别出潜在生态廊道,并基于重力模型最终确定重要生态廊道。研究结果:金坛区形成了主次分明、点线面要素齐全的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区域,面积占金坛区总面积的44.58%,其中金坛区重点保护区域占金坛区总面积的23.67%,并以此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