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5)
2023(6902)
2022(5878)
2021(5618)
2020(4835)
2019(10871)
2018(11002)
2017(19879)
2016(11244)
2015(12793)
2014(12780)
2013(11905)
2012(11336)
2011(10163)
2010(10413)
2009(9219)
2008(9071)
2007(8198)
2006(7257)
2005(6462)
作者
(34087)
(28301)
(28241)
(26971)
(18317)
(13347)
(12925)
(10969)
(10925)
(10211)
(9822)
(9792)
(9325)
(9102)
(8979)
(8816)
(8336)
(8289)
(8183)
(8175)
(7279)
(7140)
(7004)
(6773)
(6396)
(6394)
(6381)
(6132)
(5931)
(5786)
学科
(39848)
经济(39793)
管理(29459)
(24361)
(19058)
企业(19058)
方法(16212)
数学(13985)
数学方法(13716)
(12099)
中国(11740)
(11726)
(11472)
(11223)
地方(9856)
(9524)
银行(9495)
(9219)
(9177)
(9170)
金融(9161)
业经(8526)
农业(7511)
理论(7415)
(6580)
贸易(6576)
(6492)
财务(6464)
体制(6462)
财务管理(6440)
机构
大学(154839)
学院(152552)
研究(59409)
(55232)
经济(53735)
管理(53088)
中国(45341)
理学(44640)
理学院(43964)
管理学(42743)
管理学院(42462)
科学(39379)
(35375)
(31940)
(31576)
研究所(28990)
(28293)
中心(27304)
业大(25646)
农业(25327)
(24776)
(22606)
北京(22285)
财经(21938)
(21924)
师范(21589)
(19897)
(19348)
(19231)
技术(18127)
基金
项目(106453)
科学(82286)
基金(75990)
研究(74912)
(69505)
国家(68991)
科学基金(56613)
社会(44936)
社会科(42449)
社会科学(42440)
(40551)
基金项目(39505)
自然(38054)
自然科(37113)
自然科学(37095)
(36585)
自然科学基金(36347)
教育(34024)
资助(31496)
编号(30302)
成果(26074)
重点(25041)
(22965)
(22675)
课题(21907)
计划(21399)
(21311)
科研(20797)
创新(20129)
国家社会(18989)
期刊
(61629)
经济(61629)
研究(45629)
中国(35151)
学报(31030)
(27924)
科学(26460)
大学(22503)
(22420)
学学(21157)
教育(19089)
管理(18742)
农业(18722)
(15380)
金融(15380)
技术(12287)
财经(10653)
(10402)
经济研究(9848)
图书(9277)
业经(9185)
(9162)
(8995)
业大(8399)
资源(8325)
问题(8152)
统计(7837)
科技(7309)
理论(6889)
农业大学(6844)
共检索到237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传胜  朱珊珊  樊杰  刘慧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精度较高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不仅对规划方法、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基于县级行政区域或更高精度空间尺度的规划数据源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9个指标项,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需求特征,认为在数据支撑方面存在数据精度不够、缺少经济内涵、数据标准不统一、个别指标底层数据缺失4个主要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及今后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设计原则,从集聚效应、社会发展、食物与资源保障、生态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设计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和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十二五"及今后全国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的科学评估和数据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纤  余瑞林  余晓敏  罗静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全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目前已进入有序实施阶段,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对其实施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地理国情普查所获取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正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提供了支撑。系统论证了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规划监测与评估的可行性,并指出"边普查边应用"项目在机制上提供了保障。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地理国情普查对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的要求,兼顾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成果,同时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确立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随州市曾都区为例,探讨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路路  蔡玉梅  郑新奇  崔海宁  
为合理评价和提升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绩效,从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及生态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和GIS技术建立了绩效评估体系,并以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湖南省不同功能区实施绩效结果呈现中、东部高,西北和西南低的空间分布,84个县(市)为中级和良好水平,占全省总县(市)个数比重的68.85%;(2)湖南省实施绩效结果由好到差依次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应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各种政策落实提高实施效果。说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可反映同一功能区内各县市实施相对绩效,有针对性的找出规划实施影响因素,为规划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辉  苏昌贵  魏晓  
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可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借鉴。依据省级主体功能区功能定位与目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方法(DID),对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政策效应与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湖南省空间开发格局更加清晰,城镇发展功能、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稳步提升。(2)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显著提升了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发展功能,贡献了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发展功能2012—2018年得分增量的20.63%,但对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功能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功能影响不显著。总体而言,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对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与落实。针对重点开发区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农产品主产区的耕地补充、农业发展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支出与人口迁出措施未显著落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司劲松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主体功能区政策,既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路路  蔡玉梅  郑新奇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导国土空间开发的宏观和战略性规划。随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实施评价研究亟待展开。以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对象设计了总体框架,探讨了结果—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评价指标设计思路,分别从规划目标实现程度、分区功能落实情况、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和规划社会影响评价4个方面,选择31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确定了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侯晓丽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董建国  张莉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宗财  肖荣波  唐勇  李晓晖  
自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后,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梳理国内相关规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结合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要求,从广州市、5类主体功能区两个层面构建了市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管制指标体系,这不仅有利于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落到实处,而且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并为市层级进行相关规划(特别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磊  姜海  
如何在县域层面深化主体功能区治理理念与方法应用,切实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果是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亟需破解的现实问题。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管制中发挥宏观整体性的基础约束作用,重点关注开发密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弱以及关系国家粮食生态安全的空间范围。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应遵循供需双侧导向的适宜性判别思路,兼顾空间边界模糊与监管责权交叉,融合技术判别与主体协商,尽可能落实到镇、村庄行政边界之上。对连云港市赣榆区的应用研究表明:以镇行政边界作为空间边界限阈,该区可以划分出转型发展区、提质发展区、重点建设区、重点培育区、一般农业生产区、果林产业园建设区和禁止开发区等主体功能区。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定及实施过程应充分考虑县级空间事权关系,构建以省级—县级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与监管体系,从土地市场、政策调控和社会监督三方面形成管控决策协调互动的政策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晓丹  
[目的]为完善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构建包含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对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估。[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从工作业绩、相关利益体、内部管理、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构建监管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认各层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评估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绩效。[结果]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综合评分达到4.17,监管绩效处于良好水平,并高于全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贺欣  李小霞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经济发展时的重要考虑因素。要实现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就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有效的环境监管指标体系,以保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各省"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业绩评价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分析现有环境监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纵向和横向结合的环境监管指标体系,从环境保护、社会公众、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提出环境监管的指标设计思路,为我国环境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璞  刘轶  鄢俊华  
本文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构建了评价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中国 16 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在第一梯队的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损失吸收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严格控制杠杆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和处置程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构建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科学发展观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结合资源禀赋和空间开发状况,重庆市主体功能区主要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三类区域。其发展主要遵循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促进区县主体功能定位落实、促进产业特色发展、有效控制区县盲目扩张和无序开发的思路展开。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过程中,分类政策和绩效考核是核心和关键,完善规划体系可强化执行力是重要保障。同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