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0)
- 2023(11199)
- 2022(9984)
- 2021(9422)
- 2020(7919)
- 2019(18289)
- 2018(18518)
- 2017(35263)
- 2016(19400)
- 2015(21947)
- 2014(22123)
- 2013(21464)
- 2012(19747)
- 2011(17603)
- 2010(17524)
- 2009(15781)
- 2008(15129)
- 2007(13096)
- 2006(11352)
- 2005(9755)
- 学科
- 济(70894)
- 经济(70801)
- 管理(54637)
- 业(49532)
- 企(41572)
- 企业(41572)
- 方法(32186)
- 数学(27470)
- 数学方法(27151)
- 农(19430)
- 中国(18725)
- 学(18360)
- 财(18236)
- 地方(16843)
- 业经(16080)
- 制(15788)
- 理论(13483)
- 银(12809)
- 农业(12770)
- 银行(12766)
- 贸(12348)
- 贸易(12341)
- 和(12254)
- 行(12223)
- 融(12085)
- 金融(12076)
- 体(11957)
- 易(11938)
- 环境(11608)
- 务(11510)
- 机构
- 大学(266810)
- 学院(265683)
- 管理(106029)
- 济(97556)
- 经济(95129)
- 理学(91743)
- 理学院(90659)
- 研究(90075)
- 管理学(89027)
- 管理学院(88557)
- 中国(66253)
- 科学(59015)
- 京(57822)
- 农(45908)
- 所(45704)
- 财(45393)
- 业大(42639)
- 研究所(41985)
- 中心(40546)
- 江(38664)
- 北京(36538)
- 财经(36345)
- 农业(36083)
- 范(35964)
- 师范(35560)
- 院(33425)
- 经(33056)
- 州(31633)
- 技术(29939)
- 师范大学(28738)
- 基金
- 项目(188476)
- 科学(146520)
- 研究(137089)
- 基金(134661)
- 家(118441)
- 国家(117453)
- 科学基金(99831)
- 社会(82867)
- 社会科(78248)
- 社会科学(78228)
- 省(74165)
- 基金项目(72489)
- 自然(66734)
- 自然科(65085)
- 自然科学(65065)
- 自然科学基金(63844)
- 划(63016)
- 教育(62425)
- 编号(57021)
- 资助(54952)
- 成果(46413)
- 重点(42099)
- 部(40520)
- 发(39718)
- 课题(39375)
- 创(38963)
- 创新(36279)
- 科研(36051)
- 项目编号(35108)
- 计划(34702)
共检索到384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在明晰主体功能区管治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主体功能区管治具有目标上的多元统一性、政策与机制的配套性、手段与目标的一体性、主体的模糊性、层次上的多级交错性等管治特征;应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动态开放、因地制宜、规范有序等管治原则;理论层面上,"双层制多中心"管理体制是主体功能区管治模式的基本架构,实践上应通过"复合行政"实现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联合管治;管治政策上,在通过区域性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政策实现分区管治的同时,应注重政策的细化、扩充、对接与协调,实施主体功能区分级管治。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管治 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杜艳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邓发旺 刘天平
西藏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特殊,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是我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调节器"和"启动器",搞好西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于改善西藏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忠权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但要从构想走向实际操作却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完善和发展,在划分标准、划分层次、划分的基本单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二是面临行政区利益的冲突;三是面临与各种空间规划或区划的衔接和协调;四是在实施保障方面,面临差别化区域政策的制定、实施主体的明确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等问题。因此,主体功能区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建设:①选择合理的行政区单元;②逐步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③平衡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的关系;④建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地位;⑤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问题 调整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黎明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宏观土地政策 微观土地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胜武 石培基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国家"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和实施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内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及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划 研究述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侯晓丽
2010年年底,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国性的空间开发规划,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对未来5年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任务作了具体部署,标志着主体功能区已从规划编制进入到实施时期。主体功能区规划付诸实施,是使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项带有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传胜 朱珊珊 樊杰 刘慧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实施的精度较高的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不仅对规划方法、技术手段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基于县级行政区域或更高精度空间尺度的规划数据源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9个指标项,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需求特征,认为在数据支撑方面存在数据精度不够、缺少经济内涵、数据标准不统一、个别指标底层数据缺失4个主要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绩效评价及今后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规划监管与评估的指标设计原则,从集聚效应、社会发展、食物与资源保障、生态与环境保护4个方面设计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监管和评估的指标体系,以期为"十二五"及今后全国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的科学评估和数据系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杜黎明
长期以来,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引发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同质化政府管理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同质化政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子坚 贾云鹏 张伟齐
主体功能区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安排,必将对现行的行政区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文章在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的角度对主体功能区进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从区域划分依据、区域发展理念、同质化政府与异质化区域、主体功能区操作与行政主体、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与区域发展等方面阐释了行政区经济对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内在机制,指出区域管理政策是现阶段行政区经济约束的集中表现,并从配套政策体系和当前政策重点等角度指出了主体功能区和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磊 姜海
如何在县域层面深化主体功能区治理理念与方法应用,切实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果是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亟需破解的现实问题。主体功能区在国土空间管制中发挥宏观整体性的基础约束作用,重点关注开发密度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弱以及关系国家粮食生态安全的空间范围。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应遵循供需双侧导向的适宜性判别思路,兼顾空间边界模糊与监管责权交叉,融合技术判别与主体协商,尽可能落实到镇、村庄行政边界之上。对连云港市赣榆区的应用研究表明:以镇行政边界作为空间边界限阈,该区可以划分出转型发展区、提质发展区、重点建设区、重点培育区、一般农业生产区、果林产业园建设区和禁止开发区等主体功能区。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定及实施过程应充分考虑县级空间事权关系,构建以省级—县级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与监管体系,从土地市场、政策调控和社会监督三方面形成管控决策协调互动的政策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是政府推进引导市场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只有当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配套政策系统功能最优,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合理分工的内在基础,明确不同配套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明确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间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系统构成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配套政策 系统构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政策供给 政策需求 政策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