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2)
- 2023(4794)
- 2022(3951)
- 2021(3735)
- 2020(3094)
- 2019(6737)
- 2018(6825)
- 2017(11861)
- 2016(6871)
- 2015(7899)
- 2014(8075)
- 2013(7436)
- 2012(6867)
- 2011(6245)
- 2010(6449)
- 2009(5983)
- 2008(5765)
- 2007(5415)
- 2006(4723)
- 2005(4201)
- 学科
- 济(21032)
- 经济(21000)
- 管理(18723)
- 业(12242)
- 企(9512)
- 企业(9512)
- 学(9220)
- 环境(8564)
- 地方(8185)
- 农(7893)
- 中国(6790)
- 制(6090)
- 生态(5986)
- 财(5685)
- 体(5651)
- 方法(5481)
- 理论(5285)
- 业经(5061)
- 农业(4979)
- 和(4884)
- 划(4819)
- 资源(4542)
- 融(4465)
- 金融(4457)
- 银(4330)
- 银行(4305)
- 行(4169)
- 教育(4160)
- 数学(4053)
- 数学方法(3964)
- 机构
- 学院(93714)
- 大学(91115)
- 研究(37648)
- 管理(30164)
- 济(29589)
- 经济(28637)
- 中国(27163)
- 科学(26926)
- 理学(24918)
- 理学院(24499)
- 管理学(23861)
- 管理学院(23705)
- 农(22235)
- 京(21079)
- 所(20432)
- 研究所(18925)
- 业大(17627)
- 农业(17434)
- 中心(16834)
- 江(15839)
- 财(15796)
- 院(14580)
- 范(14191)
- 省(13993)
- 师范(13962)
- 技术(13398)
- 北京(13334)
- 州(12786)
- 科学院(11816)
- 室(11762)
- 基金
- 项目(66420)
- 科学(50186)
- 研究(47394)
- 基金(44591)
- 家(41359)
- 国家(41020)
- 科学基金(32944)
- 省(27916)
- 社会(27158)
- 社会科(25483)
- 社会科学(25476)
- 划(23976)
- 基金项目(23787)
- 自然(21787)
- 自然科(21073)
- 自然科学(21062)
- 教育(20955)
- 自然科学基金(20613)
- 编号(19915)
- 资助(17380)
- 成果(16685)
- 重点(15926)
- 发(15212)
- 课题(15154)
- 计划(13973)
- 创(13443)
- 科技(13235)
- 部(12814)
- 创新(12633)
- 科研(12396)
共检索到147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我国生态问责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问责弹性大、问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与我国生态问责与预算管理的融合不够、生态问责基本单元错位以及问责部门之间横向互动不足有很大的关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生态问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问责体系,即以生态问责顶层制度为基础,立足主体功能区,融合预算管理理念,相关主体广泛参与、全面互动,对整个生态预算管理系统及相关责任主体实施全程、持续问责,并及时公开、反馈与应用问责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驱动力,生态预算的状态可用预算结果状态主体功能区发展协调度描述,生态预算响应政策可以从生态预算能力视角提出,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包括驱动力评价、状态评价与响应评价三个维度。驱动力评价从居民经济品满意度、社会品满意度与生态品满意度三个角度评价居民幸福感;预算状态评价从主体功能区发展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个角度评价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度;预算响应评价从资金汲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预算执行能力来评价生态预算能力。
关键词:
DSR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 居民幸福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生态预算绩效信息供需存在三对矛盾,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供给与绩效管理目标不一致、预算信息报告制度缺位,因此亟须一套站在主体功能区高度、与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在透明原则下平衡预算绩效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全面反映生态预算过程与结果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报告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培坤 王勤耕
在分析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需求的基础上,从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手段、政策保障三个层面构建了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框架。初步确立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宏观目标及微观目标;重点研究了环境准入、污染控制、生态补偿、环境经济等政策措施;从环保绩效考核、环境信息公开、资金保障、法律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政策保障体系。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为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鹏 曾刚
本文首先从全球化和"城市世纪"背景下区域、城市以及区域规划角色的转变分析入手,在充分厘清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涵和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大都市的基本特征,借助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为大都市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深入、系统研究做出了基础性的铺垫工作。文章同时指出,大都市对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及优良区域品质的重视和主动性使其可以成为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和推进的窗口或试验田。主体功能区规划不仅体现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中的中国行动,而且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完善,其理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和经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为避免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同质竞争,一般赋予主体功能区异质的目标,这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中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中融入经济发展权公平理论与生态预算理论。本文首先在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现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系统目标不明、子系统目标偏颇是妨碍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的根本原因。然后,创新提出异质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应该具有同质的目标,并论证生态预算系统结构与合作机理。最后,建议政府通过各种压力标准对财政转移支付定价,建立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主体功能区之间财政合作资金加以配套。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机理,开启主体功能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意如
政府分割式管理自然环境,导致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对生态绩效评价的迫切需求。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主体功能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生态绩效优于经济绩效、主体功能区绩效优于政府绩效(部门绩效)及不同主体功能区采取差异化绩效评价标准三大具体评价原则,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划分为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并对静态绩效定性评价,对动态绩效定量评价。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是政府推进引导市场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只有当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配套政策系统功能最优,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合理分工的内在基础,明确不同配套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明确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间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系统构成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配套政策 系统构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辉 张培钰
文章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选择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区域功能定位,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层面构建了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G1-熵权主客观组合评价方法和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对13个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秋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对一些主体功能区实施资源保护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提高补偿标准;要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及良好湖泊等的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