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2)
2023(12504)
2022(11012)
2021(10371)
2020(8724)
2019(20151)
2018(20113)
2017(38140)
2016(21186)
2015(23966)
2014(24206)
2013(23500)
2012(21376)
2011(19138)
2010(19057)
2009(17494)
2008(16774)
2007(14561)
2006(12692)
2005(10913)
作者
(61995)
(51335)
(50891)
(48517)
(32495)
(24687)
(23243)
(20446)
(19551)
(18189)
(17627)
(17295)
(16337)
(16173)
(15824)
(15700)
(15445)
(15210)
(14599)
(14514)
(12894)
(12538)
(12337)
(11702)
(11458)
(11408)
(11388)
(11209)
(10405)
(10189)
学科
(79292)
经济(79201)
管理(62332)
(54980)
(46793)
企业(46793)
方法(36533)
数学(31203)
数学方法(30804)
(21508)
(20819)
(20384)
中国(19899)
地方(18666)
业经(17806)
环境(16014)
(15367)
理论(14879)
(14458)
农业(14218)
技术(13173)
(13043)
(12909)
财务(12835)
财务管理(12800)
(12768)
贸易(12761)
(12319)
企业财务(12090)
教育(11812)
机构
大学(294098)
学院(292742)
管理(117520)
(107124)
经济(104440)
理学(102017)
理学院(100801)
研究(99448)
管理学(99018)
管理学院(98503)
中国(71612)
科学(65901)
(64024)
(50588)
(50431)
(49692)
业大(47424)
研究所(46520)
中心(44616)
(42435)
北京(40301)
(40262)
师范(39837)
农业(39656)
财经(39479)
(37135)
(35845)
(34729)
技术(32763)
师范大学(32256)
基金
项目(208935)
科学(162776)
研究(151207)
基金(149162)
(131408)
国家(130332)
科学基金(110829)
社会(92166)
社会科(87085)
社会科学(87061)
(82774)
基金项目(80234)
自然(73873)
自然科(71993)
自然科学(71972)
自然科学基金(70618)
(70314)
教育(68988)
编号(62342)
资助(60793)
成果(50319)
重点(47115)
(44870)
(44196)
课题(43398)
(43263)
创新(40271)
科研(39954)
计划(38867)
项目编号(38073)
期刊
(117413)
经济(117413)
研究(82706)
中国(56672)
学报(50586)
科学(45513)
(44972)
管理(41221)
(37727)
大学(37149)
教育(35631)
学学(34938)
农业(31485)
技术(25290)
(20545)
金融(20545)
业经(20017)
财经(17917)
经济研究(17587)
图书(16587)
(16416)
科技(15840)
资源(15206)
(15138)
问题(14978)
(14270)
理论(13994)
技术经济(13462)
业大(13145)
实践(13057)
共检索到41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意如  
政府分割式管理自然环境,导致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对生态绩效评价的迫切需求。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主体功能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生态绩效优于经济绩效、主体功能区绩效优于政府绩效(部门绩效)及不同主体功能区采取差异化绩效评价标准三大具体评价原则,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划分为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并对静态绩效定性评价,对动态绩效定量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兴元  姚文杰  刘宥延  
西北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生态补偿的实施对有效遏制和恢复西北牧区草地退化的趋势,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逻辑框架是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生态补偿政策顺利实施及补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因此,依据西北牧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特征,提出了从县域尺度和牧户尺度评价草地生态补偿绩效的思路,构建了多维角度的草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从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角度综合评价牧区草地生态补偿的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兴元  姚文杰  刘宥延  
西北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地生态补偿的实施对有效遏制和恢复西北牧区草地退化的趋势,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绩效评价逻辑框架是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生态补偿政策顺利实施及补偿资金合理有效利用的关键环节。因此,依据西北牧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特征,提出了从县域尺度和牧户尺度评价草地生态补偿绩效的思路,构建了多维角度的草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从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协调发展角度综合评价牧区草地生态补偿的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驱动力,生态预算的状态可用预算结果状态主体功能区发展协调度描述,生态预算响应政策可以从生态预算能力视角提出,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包括驱动力评价、状态评价与响应评价三个维度。驱动力评价从居民经济品满意度、社会品满意度与生态品满意度三个角度评价居民幸福感;预算状态评价从主体功能区发展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个角度评价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度;预算响应评价从资金汲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预算执行能力来评价生态预算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洪力  郝君超  李研  
本文将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的相关评价归结为四类,即主体互动评价、投入-产出评价、系统功能评价和创新活动评价,并重点介绍了欧盟与澳大利亚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评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并对我国的评价框架进行了设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生态预算绩效信息供需存在三对矛盾,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供给与绩效管理目标不一致、预算信息报告制度缺位,因此亟须一套站在主体功能区高度、与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在透明原则下平衡预算绩效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全面反映生态预算过程与结果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报告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晓岚  吴勋  
在现阶段不具备实施绩效预算条件、又要全力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的政策导向下,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理论研究、实践试点的现状,把握部门预算、绩效预算、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机契合,凝炼部门预算与绩效预算之间的统驭性与调整性、部门预算与预算绩效评价之间的指导性与针对性、绩效预算与预算绩效评价之间的导向性与基础性,提出中央部门与基层单位双向推进的优化思路,形成理性的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实现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为避免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同质竞争,一般赋予主体功能区异质的目标,这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中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中融入经济发展权公平理论与生态预算理论。本文首先在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现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系统目标不明、子系统目标偏颇是妨碍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的根本原因。然后,创新提出异质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应该具有同质的目标,并论证生态预算系统结构与合作机理。最后,建议政府通过各种压力标准对财政转移支付定价,建立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主体功能区之间财政合作资金加以配套。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机理,开启主体功能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扈剑晖  
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不仅要关注其政策目标的完成程度,更需评价预算执行过程及管理机制与政策目标完成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从政策绩效评价和过程评价的关注点和目的出发,应用逻辑模型,以项目集作为专项资金实施框架,在“政策-专项资金-项目”的预算执行模式下构建以项目大数据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框架,剖析政策绩效实现过程及所体现的绩效标准,探讨对各绩效标准的评价思路,并以G省整合资金为例进行了专项资金的政策绩效评价,通过评价实践进一步提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