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2153)
- 2022(10711)
- 2021(10105)
- 2020(8417)
- 2019(19417)
- 2018(19566)
- 2017(37158)
- 2016(20528)
- 2015(23346)
- 2014(23627)
- 2013(22869)
- 2012(20946)
- 2011(18848)
- 2010(18824)
- 2009(17157)
- 2008(16366)
- 2007(14321)
- 2006(12401)
- 2005(10735)
- 学科
- 济(77584)
- 经济(77494)
- 管理(58655)
- 业(51526)
- 企(42891)
- 企业(42891)
- 方法(33838)
- 数学(28672)
- 数学方法(28309)
- 农(21682)
- 学(20396)
- 中国(19902)
- 财(18362)
- 地方(18305)
- 业经(17184)
- 环境(15399)
- 制(14995)
- 理论(14586)
- 农业(14426)
- 和(13756)
- 贸(12864)
- 贸易(12853)
- 技术(12454)
- 易(12394)
- 体(12090)
- 划(11917)
- 银(11758)
- 银行(11711)
- 教育(11582)
- 务(11516)
- 机构
- 大学(285524)
- 学院(284804)
- 管理(112527)
- 济(104040)
- 经济(101378)
- 研究(97671)
- 理学(97443)
- 理学院(96282)
- 管理学(94473)
- 管理学院(93980)
- 中国(70475)
- 科学(64642)
- 京(62247)
- 农(50750)
- 所(49551)
- 财(47521)
- 业大(46832)
- 研究所(45716)
- 中心(43963)
- 江(41680)
- 农业(39715)
- 北京(39386)
- 范(39028)
- 师范(38570)
- 财经(37744)
- 院(36325)
- 经(34244)
- 州(34225)
- 技术(33060)
- 师范大学(31113)
- 基金
- 项目(202717)
- 科学(157591)
- 研究(146837)
- 基金(144596)
- 家(127374)
- 国家(126330)
- 科学基金(107208)
- 社会(88673)
- 社会科(83730)
- 社会科学(83708)
- 省(80315)
- 基金项目(77768)
- 自然(71768)
- 自然科(69937)
- 自然科学(69917)
- 自然科学基金(68589)
- 划(68169)
- 教育(67028)
- 编号(60890)
- 资助(59009)
- 成果(49335)
- 重点(45553)
- 部(43236)
- 发(43084)
- 课题(42319)
- 创(41747)
- 创新(38890)
- 科研(38592)
- 计划(37606)
- 大学(36923)
共检索到411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为避免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同质竞争,一般赋予主体功能区异质的目标,这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中的错误观点。为促进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合作,需要在现有理论基础中融入经济发展权公平理论与生态预算理论。本文首先在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现行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论证系统目标不明、子系统目标偏颇是妨碍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的根本原因。然后,创新提出异质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应该具有同质的目标,并论证生态预算系统结构与合作机理。最后,建议政府通过各种压力标准对财政转移支付定价,建立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对主体功能区之间财政合作资金加以配套。研究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合作机理,开启主体功能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意如
政府分割式管理自然环境,导致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由此引发了对生态绩效评价的迫切需求。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主体功能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生态绩效优于经济绩效、主体功能区绩效优于政府绩效(部门绩效)及不同主体功能区采取差异化绩效评价标准三大具体评价原则,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划分为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并对静态绩效定性评价,对动态绩效定量评价。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绩效 影响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的驱动力,生态预算的状态可用预算结果状态主体功能区发展协调度描述,生态预算响应政策可以从生态预算能力视角提出,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框架下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包括驱动力评价、状态评价与响应评价三个维度。驱动力评价从居民经济品满意度、社会品满意度与生态品满意度三个角度评价居民幸福感;预算状态评价从主体功能区发展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两个角度评价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度;预算响应评价从资金汲取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与预算执行能力来评价生态预算能力。
关键词:
DSR 主体功能区 生态预算 居民幸福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我国生态问责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问责弹性大、问责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与我国生态问责与预算管理的融合不够、生态问责基本单元错位以及问责部门之间横向互动不足有很大的关联。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生态问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问责体系,即以生态问责顶层制度为基础,立足主体功能区,融合预算管理理念,相关主体广泛参与、全面互动,对整个生态预算管理系统及相关责任主体实施全程、持续问责,并及时公开、反馈与应用问责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生态预算绩效信息供需存在三对矛盾,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供给与绩效管理目标不一致、预算信息报告制度缺位,因此亟须一套站在主体功能区高度、与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在透明原则下平衡预算绩效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全面反映生态预算过程与结果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报告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文 李慧明
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和演变对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格局的形成、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系统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长期和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方法,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和依据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开发区的发展侧重以稳态经济思想为指导,重点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效率理论为指导,限制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经济和自然资本投资理论为指导,禁止开发区发展侧重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和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为指导的理论框架及对应的发展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闫文德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功能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滨 陈美球 罗志军 蔡海生 黄宏胜 朱再昱
研究目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进行主体功能分区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和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与结论: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9个基本单元区划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政府应根据区划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深化了流域区域间利益的不均衡,功能区定位导致限制和禁止开发区承担一定的额外成本和面临发展机会的损失,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不同功能区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该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类型特点,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为出发点,从补偿依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对主体功能区视角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主要思路为:以生态保护总成本法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地方政府间横向跨区域协商管理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实行下游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对上游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财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 生态补偿 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洪潮 王汉宸 李银柱
界定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的基本概念、内涵与特征,比较分析了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煤炭主体功能区、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相互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认为煤炭主体功能区是一个具有特质性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化特性涉及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三个维度,其中自然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包括系统性、动态性、可逆性和跨地域性,经济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涉及低碳性、循环性、减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社会子系统的生态化特性则包括政策导向性、和谐型、发展性和文化支撑性。基于上述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并明确了煤炭主体功能区生态化过程中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煤炭主体功能区 生态化特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召宜 朱传耿 渠爱雪 杜艳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一种新型生态补偿方式,具有目标多元性、定位战略性、机制科学性、等级层次性、政策配套性。与传统生态补偿相比,不仅生态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是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科学基础,而且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区域管治理论对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遵循注重科学、政府主导、规范有序、协商一致等原则构建生态补偿模式,为促进这一新型生态补偿的落实,需要注意: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生态补偿;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生态补偿;科学规划先行,落实生态补偿;改革财政预算,提高补偿效果;完善配套政策,协动生态补偿。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