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3)
2023(7383)
2022(6104)
2021(5738)
2020(4721)
2019(10459)
2018(10491)
2017(19504)
2016(11028)
2015(12381)
2014(12693)
2013(12032)
2012(11480)
2011(10432)
2010(10829)
2009(9956)
2008(9744)
2007(9333)
2006(8485)
2005(7427)
作者
(32325)
(26866)
(26597)
(25586)
(17228)
(12543)
(12219)
(10373)
(10291)
(10053)
(9054)
(8972)
(8935)
(8761)
(8588)
(8380)
(7866)
(7862)
(7832)
(7767)
(6844)
(6764)
(6637)
(6316)
(6150)
(6103)
(6041)
(5973)
(5504)
(5491)
学科
(36273)
经济(36222)
管理(30541)
(24818)
(19162)
企业(19162)
(14553)
中国(13411)
地方(12247)
(10951)
(10720)
(9669)
方法(9617)
(9429)
农业(9071)
业经(8948)
(8095)
银行(8079)
(7838)
数学(7752)
(7731)
及其(7726)
数学方法(7572)
理论(7528)
(7522)
贸易(7515)
(7362)
金融(7354)
(7270)
教育(7111)
机构
学院(148716)
大学(144872)
研究(56705)
(55614)
经济(53968)
管理(52014)
中国(44122)
理学(42423)
理学院(41865)
管理学(41006)
管理学院(40713)
科学(34999)
(32670)
(29670)
(29135)
(28777)
中心(26579)
(26558)
研究所(26013)
业大(22395)
农业(22284)
(21699)
(21523)
师范(21440)
北京(21032)
财经(21032)
(20743)
(20448)
技术(19744)
(18873)
基金
项目(93865)
研究(72431)
科学(72250)
基金(63496)
(55896)
国家(55358)
科学基金(45781)
社会(41921)
社会科(39383)
社会科学(39377)
(38299)
教育(33638)
(32588)
基金项目(32356)
编号(31913)
自然(29040)
自然科(28222)
自然科学(28210)
成果(27890)
自然科学基金(27662)
资助(26297)
课题(24185)
重点(21777)
(21526)
(19932)
(19806)
(18983)
(18813)
项目编号(18470)
创新(17765)
期刊
(72838)
经济(72838)
研究(48484)
中国(39814)
(27309)
教育(25627)
学报(23606)
(22646)
科学(21069)
管理(20461)
(18367)
金融(18367)
农业(18240)
大学(17745)
学学(16307)
技术(14448)
业经(12889)
经济研究(10858)
财经(9962)
图书(9661)
(9080)
问题(9008)
职业(8898)
(8672)
(8231)
论坛(8231)
(7586)
(7306)
书馆(7221)
图书馆(7221)
共检索到250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杏梅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司劲松  
主体功能区是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不同国土空间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诗举  
与传统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别化税收政策是对符合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的经济行为进行激励,对与主体功能区发展定位相悖的经济行为实行抑制,是激励性税收政策和抑制性税收政策的有机结合。主体功能区差别化税收政策突破了片面注重区域间经济总量平衡调节的传统观念,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作为调节目标,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明确分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人口、经济和生态服务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新丽  孙晶映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否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以及发展潜力为基准,本着发挥比较优势、改善薄弱领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推进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形成。这项举措的具体实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本文在深刻阐述财政政策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现行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完善建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康锋莉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而财政政策正是实现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相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符合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与主体功能区适应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黎明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迪云  何文靓  
一、调整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首先,生态和经济补偿。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整体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和环境虽然是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但从全国或较大区域的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某些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发展,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速度,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而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核心内涵在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光  朱晓东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这将使财政的投资方向、投资结构及其资金管理方式发生新的改变。文章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林业生态建设与财政政策正向相关,且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本在不断提高,其向纵深发展的难度加大。在此基础上,侧重于从施行主体功能区战略过程中林业生态建设对财政政策需求的角度,从资金投入、权责划分、转移支付、横向援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补贴六个层面提出了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是对以往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财政体系的完善,反映了按照不同发展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化财政政策的新思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创新构想。目前,正进入逐步细化、实践操作的阶段。主体功能区建设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推进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冯冰  郭冠南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