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2)
- 2023(13317)
- 2022(11487)
- 2021(10729)
- 2020(8912)
- 2019(20275)
- 2018(20435)
- 2017(38512)
- 2016(21301)
- 2015(24106)
- 2014(24399)
- 2013(23748)
- 2012(21859)
- 2011(19684)
- 2010(19537)
- 2009(17660)
- 2008(17099)
- 2007(15119)
- 2006(13178)
- 2005(11214)
- 学科
- 济(83267)
- 经济(83175)
- 管理(58872)
- 业(51126)
- 企(42164)
- 企业(42164)
- 方法(35203)
- 数学(30119)
- 数学方法(29778)
- 地方(23569)
- 中国(22838)
- 农(22662)
- 学(20338)
- 财(18572)
- 业经(18400)
- 制(15079)
- 农业(15045)
- 理论(14933)
- 和(14319)
- 环境(14156)
- 贸(13529)
- 贸易(13520)
- 易(13015)
- 教育(12817)
- 地方经济(12536)
- 技术(12459)
- 融(12182)
- 银(12181)
- 金融(12173)
- 银行(12137)
- 机构
- 大学(294047)
- 学院(293596)
- 管理(114928)
- 济(108032)
- 经济(105322)
- 研究(100930)
- 理学(99260)
- 理学院(98039)
- 管理学(96231)
- 管理学院(95700)
- 中国(73459)
- 科学(66259)
- 京(64086)
- 所(50978)
- 农(50018)
- 财(48948)
- 研究所(46808)
- 业大(46403)
- 中心(45422)
- 江(43669)
- 范(41550)
- 师范(41110)
- 北京(40472)
- 农业(39162)
- 财经(38952)
- 院(37791)
- 州(35762)
- 经(35329)
- 技术(34129)
- 师范大学(33181)
- 基金
- 项目(208127)
- 科学(162351)
- 研究(152508)
- 基金(147751)
- 家(129836)
- 国家(128750)
- 科学基金(109484)
- 社会(92802)
- 社会科(87623)
- 社会科学(87601)
- 省(83017)
- 基金项目(79171)
- 自然(72191)
- 自然科(70393)
- 自然科学(70375)
- 划(70303)
- 教育(69998)
- 自然科学基金(69026)
- 编号(63651)
- 资助(59846)
- 成果(51774)
- 重点(47180)
- 发(45178)
- 课题(44795)
- 部(44460)
- 创(43026)
- 创新(40150)
- 科研(39642)
- 项目编号(38568)
- 计划(38001)
- 期刊
- 济(120375)
- 经济(120375)
- 研究(84863)
- 中国(60949)
- 学报(50074)
- 农(45307)
- 科学(45095)
- 管理(41266)
- 教育(40028)
- 大学(36932)
- 财(35267)
- 学学(34356)
- 农业(31663)
- 技术(26586)
- 融(22207)
- 金融(22207)
- 业经(20602)
- 图书(18979)
- 经济研究(18160)
- 财经(17744)
- 业(15994)
- 问题(15669)
- 科技(15300)
- 经(15050)
- 资源(14701)
- 理论(14179)
- 版(14076)
- 实践(13228)
- 践(13228)
- 技术经济(13095)
共检索到430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杜黎明
长期以来,同质化政府对异质区域进行同质化管理引发区域发展的不协调。针对这种状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主体功能区划,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分析同质化政府管理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进行研究,并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同质化政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杏梅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行政区经济 区域协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昝国江 安树伟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区域利益是客观存在的,良好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区域利益的协调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顺利推进。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面临着区域主体不成熟、地方政府理性的有限性、区域主体参与性不强和区际间区域利益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包括协调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程序、协调手段及实现途径等在内的完善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并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推进区域治理主体多元化、构建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与区域利益补偿机制等途径实现区域利益的有效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薄文广 安虎森 李杰
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出台的主体功能区战略试图根据一些理想的条件和标准对我国区域空间进行合理的重新划分和建构,从而达到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决策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注从早期狭义上更多地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差距的逐渐缩小,后来逐渐扩展到广义上的区际实际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过程。根据中国2001-2009年的数据,我们发现无论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我国区际发展不协调程度都呈现扩大趋势,并且广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远超过狭义的区域不协调程度。主体功能区战略是逻辑意义上的以地为本,同时也是对区域过去发展水平的一个事后承认或被动承认,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协调发展 十二五规划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靳利飞 刘天科 南锡康 刘芮琳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主体功能区战略发端于思想、框定于规划、推进于战略、巩固于制度,落脚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适用于生态文明新时代。针对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定位,在全国层面带状划定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区带、水资源过度利用区基础上,采取“县+乡镇/街区”的差别化政策单元,健全差异化政策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 政策单元与手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汉兵
生态地位特殊省区是提供生态产品、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区域,但这类省区内部也分布着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在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审视和处理这类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布局问题。基于主体功能区理念,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态地位特殊省区内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布局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包含由生态区位、环境容量、资源保障条件、现有发展基础等典型因素决定的各地之间经济重要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大小,再根据这种相对大小明确各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功能定位。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实际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着眼于国土优化开发。我们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是空间布局合理化,因此,目前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构建区域政策体系,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区域协调最为重要的目标,在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各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区域协调发展 原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杰
一、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在生态文明新形态下,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价值将会更加凸显,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第一,主体功能区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差异,以因地制宜的方式,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贯彻落实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第二,主体功能区战略与新的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高度一致的。主体功能区是在全国“一盘棋”的视域下,在维系国家竞争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大格局下,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格局,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第三,主体功能区是和现代空间治理政策工具高度契合和一致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波
当前,以企业为主体的碳市场虽然有效发挥了企业积极性,但也面临各种问题。尝试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能够为县级政府完成减排目标创造市场路径,覆盖碳市场以外的低成本减排潜力,从而实现与碳市场的互补,有利于培育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因此,基于主体功能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采取的差异化政策,提出建立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从碳汇资源管理主体、碳汇增量测算、交易标的物、碳汇资源需求等方面考虑,设计县域碳汇管理与交易机制方案,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双正 要雯
本文在明确界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然后深刻剖析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满足主体功能区上的缺陷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财政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丽君 满强 敖丽红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是区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根据辽宁省当前经济现状,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经济差异,指出各功能区协调发展的难点,并借鉴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提出亟须建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关键词:
辽宁省 主体功能区划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利 韩增林 王泽宇
在当前我国国家规划体系中,国家发展和改革部门组织编制的"五年发展综合规划",建设部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国土部门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称为国家规划体系中的"三规"。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三规"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一致性,造成区域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多种矛盾。从我国未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出发,考虑"三规"编制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规划重点协调、规划数据协调、规划层级协调模式,对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规划 “三规” “三规合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