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84)
- 2023(13838)
- 2022(11967)
- 2021(11346)
- 2020(9435)
- 2019(21716)
- 2018(21845)
- 2017(41936)
- 2016(23182)
- 2015(26162)
- 2014(26525)
- 2013(25780)
- 2012(24017)
- 2011(21653)
- 2010(21851)
- 2009(19836)
- 2008(19290)
- 2007(17245)
- 2006(15286)
- 2005(13161)
- 学科
- 济(85793)
- 经济(85688)
- 管理(65955)
- 业(59112)
- 企(48807)
- 企业(48807)
- 方法(36582)
- 数学(31182)
- 数学方法(30746)
- 农(25690)
- 中国(24776)
- 财(22813)
- 地方(20992)
- 学(20914)
- 业经(19486)
- 制(17711)
- 农业(16675)
- 理论(16223)
- 贸(15767)
- 贸易(15758)
- 易(15280)
- 和(14754)
- 策(14512)
- 环境(14178)
- 银(14102)
- 银行(14057)
- 教育(13853)
- 技术(13485)
- 行(13445)
- 务(13332)
- 机构
- 学院(320820)
- 大学(320261)
- 管理(125662)
- 济(121542)
- 经济(118489)
- 研究(110630)
- 理学(107706)
- 理学院(106447)
- 管理学(104535)
- 管理学院(103949)
- 中国(81952)
- 科学(70074)
- 京(69645)
- 财(58008)
- 所(55781)
- 农(54204)
- 研究所(50769)
- 中心(50137)
- 业大(48995)
- 江(48930)
- 财经(45091)
- 范(44482)
- 北京(44295)
- 师范(44043)
- 农业(42317)
- 院(40993)
- 经(40896)
- 州(39447)
- 技术(36614)
- 师范大学(35198)
- 基金
- 项目(218951)
- 科学(170657)
- 研究(162603)
- 基金(155431)
- 家(135525)
- 国家(134341)
- 科学基金(114334)
- 社会(98278)
- 社会科(92800)
- 社会科学(92778)
- 省(86400)
- 基金项目(82256)
- 教育(75232)
- 自然(75093)
- 自然科(73212)
- 自然科学(73193)
- 划(73178)
- 自然科学基金(71827)
- 编号(68479)
- 资助(64259)
- 成果(57069)
- 重点(49228)
- 课题(48184)
- 部(47564)
- 发(46881)
- 创(44967)
- 创新(41859)
- 项目编号(41650)
- 科研(41356)
- 大学(40453)
- 期刊
- 济(138390)
- 经济(138390)
- 研究(96799)
- 中国(66314)
- 学报(51750)
- 农(49514)
- 科学(46967)
- 管理(46191)
- 教育(43956)
- 财(42801)
- 大学(38736)
- 学学(35986)
- 农业(34228)
- 技术(28940)
- 融(28853)
- 金融(28853)
- 业经(23436)
- 经济研究(21097)
- 财经(20999)
- 图书(20011)
- 经(17846)
- 问题(17795)
- 业(17107)
- 科技(15711)
- 理论(15693)
- 版(14852)
- 现代(14689)
- 实践(14545)
- 践(14545)
- 技术经济(14523)
共检索到48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配置政府掌握的经济资源,形成不同建设政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格局,是又好又快地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供给和建设政策需求是一对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的范畴,主体功能区建设过程,就是在政府政策供给主导下追求政策均衡的过程。本文在追踪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建设政策均衡研究的基本思路,初步构建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政策的均衡分析框架,并提出了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政策供给 政策需求 政策均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建新 霍小平
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城市功能作用的认识出发,以均衡空间的构建为目标,对城市功能的调整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源"功能,避免"孤立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功能 均衡区域 陕西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杨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我国关于国土空间开发管理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选择方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文章以湖北省为例,运用博弈论具体分析其博弈过程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 博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春玉
本文运用主体功能区和城市化理论,根据广东省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不平衡、空间结构体系不合理、发展能力差距较大、要素空间布局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从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实施均衡化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和体现功能区发展要求的差别性考核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城市化空间均衡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市化 空间均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杏梅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时期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空间规划与建设,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此,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国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黎明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宏观土地政策 微观土地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京 刘立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 没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在"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中限制或禁止相关产业开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白景明 左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差别化土地政策 土地管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苑新丽 孙晶映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否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以及发展潜力为基准,本着发挥比较优势、改善薄弱领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推进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形成。这项举措的具体实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本文在深刻阐述财政政策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现行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完善建议。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建设 财政政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康锋莉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而财政政策正是实现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相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符合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与主体功能区适应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主体功能区 财政政策 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伟
目前城市土地二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但一级市场仍由政府垄断,农业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均无法直接进入土地市场,而政府主导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又没有很好地理顺农民、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征地拆迁补偿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屡屡发生,而且导致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并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利权属,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及税收调节机制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构建农民、政府、企业各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使建设用地制度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是政府推进引导市场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关键。只有当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体系,实现配套政策系统功能最优,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合理分工的内在基础,明确不同配套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明确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间相互关联的纽带,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系统构成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配套政策 系统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