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74)
2023(22562)
2022(19190)
2021(17912)
2020(15322)
2019(34938)
2018(34815)
2017(66623)
2016(36532)
2015(41514)
2014(41863)
2013(41150)
2012(38374)
2011(34450)
2010(34948)
2009(32756)
2008(32932)
2007(29948)
2006(26579)
2005(23734)
作者
(108481)
(90667)
(90124)
(86026)
(57696)
(43466)
(41075)
(35560)
(34271)
(32795)
(30784)
(30627)
(28991)
(28989)
(28333)
(27913)
(27410)
(26804)
(26184)
(26102)
(22714)
(22547)
(22298)
(20877)
(20477)
(20342)
(20221)
(20163)
(18444)
(18364)
学科
(149417)
经济(149225)
(118018)
管理(112616)
(97939)
企业(97939)
方法(65987)
数学(54779)
数学方法(53990)
(52355)
(43459)
中国(39614)
业经(38876)
农业(34573)
地方(31803)
(31793)
(31725)
(28166)
(28154)
贸易(28140)
财务(28061)
财务管理(28004)
(27320)
理论(26978)
企业财务(26508)
(25059)
技术(24536)
(23946)
银行(23874)
(23484)
机构
学院(528783)
大学(525959)
(209136)
管理(204453)
经济(204326)
研究(177226)
理学(174926)
理学院(172971)
管理学(169709)
管理学院(168752)
中国(136593)
(112883)
科学(111215)
(99555)
(98629)
(91087)
(82593)
中心(82351)
研究所(82261)
业大(82164)
财经(77842)
农业(76629)
北京(71286)
(70490)
(69505)
师范(68765)
(66036)
(64042)
经济学(61596)
技术(57446)
基金
项目(348243)
科学(272249)
研究(253670)
基金(249886)
(218202)
国家(216279)
科学基金(184969)
社会(157421)
社会科(148784)
社会科学(148742)
(137716)
基金项目(131626)
自然(121196)
自然科(118332)
自然科学(118301)
教育(117397)
自然科学基金(116158)
(115152)
编号(105148)
资助(103745)
成果(86267)
重点(78044)
(76080)
(74452)
课题(72950)
(72106)
创新(67061)
科研(66472)
教育部(64567)
大学(64533)
期刊
(239545)
经济(239545)
研究(154207)
中国(108275)
(93131)
学报(86978)
(79694)
科学(78155)
管理(77278)
大学(65928)
农业(62755)
学学(62058)
教育(61168)
(50351)
金融(50351)
技术(48505)
业经(42180)
财经(38195)
经济研究(36091)
(33362)
(32817)
问题(31814)
图书(27417)
(27172)
技术经济(26663)
统计(25077)
科技(24475)
(23994)
理论(23980)
现代(23904)
共检索到801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操小娟  李佳维  
农业专项转移支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协同的视角,以2017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项农业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农业总产值为数据基础,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专项转移支付的组合效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在高农业总产值的驱动机制上存在不同的前因条件构型,并且各自构型中的核心影响要素存在明显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农业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间的政策协同程度依次递减;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于东、中、西部农业总产值的提升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双正  要雯  
本文在明确界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然后深刻剖析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满足主体功能区上的缺陷与不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相协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涌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支付体系,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破解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今后中央财政应在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继续与各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综合施策、共同推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桂芝  
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落实和实施。其核心宗旨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下,作为促进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硕  
本文以CNKI平台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当前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廖晓慧  李松森  
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为有效实施生态补偿而建立的一系列经济、法律和行政制度的总和,主要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核心内容做出系统性安排。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格局的国土空间构建,这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型空间布局框架。适应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明确界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权责,科学测算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标准,建立与主体功能区域布局耦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易发云  
取消农业税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实践。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央已用转移支付为取消农业税后陷入困境的县、乡财政埋了单,但县乡财政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当前县乡财政须审视转移支付政策,因时制宜,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助推取消农业税后的县乡财政加快脱离困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向鲜花  
民生与生态作为横向转移支付导向存在一定不足,难以产生持续的动力源,绩效评价制度缺失使横向转移支付的监督机制缺位。对此,本文提出主体功能导向横向转移支付,它能兼容民生导向与生态导向,通过命运共同体中差异化分工提供动力,采取以主体功能值计算为核心的自发型横向转移支付路径,并且对横向转移支付过程与结果进行绩效评价,保证横向转移支付持续、健康地发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籍吉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主体功能区内涵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角色应定位在鉴证评价、真实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推动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并结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审计机关可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农业审计、资源审计、环境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中找准着力点,发挥作用。同时,指出了四类区域的划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等八个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旨在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和有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曹鸿杰  卢洪友  祁毓  
中国在2008年开始试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以通过集权倾向的措施解决环境分权治理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为研究这一指定用途的转移支付机制与当前分权体制是否协调,本文对政策的制度变迁和特征事实进行了梳理,在分权体制框架下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转移支付达到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目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激励效应;转移支付机制与分权体制还存在改善的空间,环境分权对政策效果有促进作用,而财政分权抑制了政策效果的发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秋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资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对一些主体功能区实施资源保护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提高补偿标准;要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及良好湖泊等的保护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军  孔祥智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光  李平  姜永华  
文章以教育、医疗、社保、环保与交通运输五大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这五大领域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作用,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项转移支付对上述五大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一般性转移支付仅对环保与交通运输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科学确定专项转移支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结构,可以有效地矫正地方财政支出扭曲,从而有助于促进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亚林  李明贤  
从协同效应及其演化假设出发,在农业保险开始到发展几经周折的历史过程中,寻求并分析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协同的演化规律。同时,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的协同效应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还存在不协同现象,并提出农业保险各主体利益协同实现的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昕  陆迁  
运用500户微观调查数据,在Heckman样本选择性偏差检验的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模型对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农户支付意愿和支付金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重点考察社会资本及结构对农户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支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重要变量,其中,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对农户支付意愿有促进作用,而社会网络具有抑制作用,社会声望与支付意愿关系不显著。此外,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灌溉面积、水利设施满意度和是否偷水也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不同影响。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对支付金额有显著正向影响,水利设施满意度与支付金额成负向关系,偷水程度对支付金额有激励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