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2)
2023(8801)
2022(7202)
2021(6830)
2020(5738)
2019(13122)
2018(13342)
2017(25038)
2016(13691)
2015(15800)
2014(15965)
2013(15123)
2012(13852)
2011(12638)
2010(13123)
2009(12037)
2008(11716)
2007(10786)
2006(9610)
2005(8309)
作者
(41217)
(34267)
(34219)
(32514)
(21565)
(16387)
(15514)
(13365)
(13023)
(12326)
(11647)
(11638)
(11158)
(10937)
(10753)
(10660)
(10059)
(9856)
(9829)
(9794)
(8592)
(8552)
(8551)
(7923)
(7708)
(7619)
(7618)
(7569)
(7000)
(6882)
学科
(54488)
经济(54439)
管理(40310)
(31097)
(25591)
企业(25591)
方法(23101)
数学(20085)
数学方法(19557)
环境(16204)
(16133)
地方(15309)
中国(14980)
(14472)
业经(11566)
理论(11382)
(11121)
(10673)
(10541)
农业(10268)
(9765)
(8489)
资源(8116)
(8082)
金融(8074)
(8033)
贸易(8026)
生态(8017)
(7961)
(7960)
机构
学院(193935)
大学(190671)
管理(71657)
(70359)
经济(68543)
研究(66850)
理学(60941)
理学院(60221)
管理学(58625)
管理学院(58309)
中国(49755)
科学(44467)
(42118)
(34958)
(34231)
(32742)
研究所(31339)
业大(31204)
(30708)
中心(30633)
农业(27167)
(27120)
师范(26782)
北京(26708)
财经(25297)
(25262)
(24912)
技术(24474)
(22688)
(21900)
基金
项目(132530)
科学(102769)
研究(96106)
基金(92422)
(82356)
国家(81723)
科学基金(68995)
社会(57906)
社会科(54609)
社会科学(54594)
(54138)
基金项目(48349)
自然(45784)
(45627)
教育(45108)
自然科(44546)
自然科学(44531)
自然科学基金(43638)
编号(40042)
资助(38627)
成果(32530)
重点(30846)
课题(29479)
(29162)
(27578)
(27171)
创新(25417)
科研(25262)
计划(25017)
大学(23958)
期刊
(82079)
经济(82079)
研究(53283)
中国(44769)
学报(33033)
(31901)
科学(30010)
教育(28333)
管理(26589)
(25142)
大学(24839)
学学(23239)
农业(21533)
技术(19709)
(14731)
金融(14731)
业经(14575)
经济研究(12208)
财经(12011)
(11611)
图书(11587)
资源(11250)
统计(10636)
问题(10538)
(10381)
(10113)
科技(9812)
(9788)
职业(9645)
决策(8743)
共检索到293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建华  任保平  
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本已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学界对这一问题虽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始终无法有效化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应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观念,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探索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连昌   李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生态预算绩效信息供需存在三对矛盾,究其原因是预算绩效供给与绩效管理目标不一致、预算信息报告制度缺位,因此亟须一套站在主体功能区高度、与绩效管理目标一致、在透明原则下平衡预算绩效信息的相关性与真实性、全面反映生态预算过程与结果的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报告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士卿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班级建设模式中存在着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班级结构分工不合理、班级运行方式单一、班级文化人本色彩淡薄等弊端。基于这一模式运行的现实困境,通过解构与重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确立"和而不同"的班级愿景、构建"三位一体"的班级架构、探索"刚柔并济"的班级运行范式、打造"内外兼修"的班级文化品牌上进行创造性尝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参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研究发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进展缓慢、绿色发展阻力较大、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力度不强等是制约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促进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提高城镇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构建农产品主产区乡村振兴新格局,巩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建立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施行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区绩效考评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陈丹丹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决定了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强化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发展。产业互动是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互动的思路是按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西部特色产业作为依托点,以建立生态工业园作为产业互动的新载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谷建才  陆贵巧  么凤居  
本文以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为例 ,论述了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确立的客观性 ,指出主体地位确立的物质基础在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 ;主体地位确立的条件在于诸多矛盾的正确处理。从而从理论上分析确立了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主体地位。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 ,把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提出了具体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少华  王金龙  张闻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域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莉萍  孙文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际环境行动理事会创建的动态权变生态资源配置模式"生态预算"是最有效的推进工具。文章对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外部环境进行PSR模型分析,确定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的运行目标,设计子系统内部的结构,并论证了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子系统之间的合作机理。中国只有建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系统,才能让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赵荣钦  徐慧  
推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是转变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四大类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根据各地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归纳不同区域范围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类型、动力、特点及未来方向,并针对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进一步细分为8种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与国家宏观空间格局的适应与融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信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重建的必要性。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高成本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和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特征。在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消费,让市场引导生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西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在分析西部发展生态消费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消费的相应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明  杜黎明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次强制性的空间结构变迁。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论文在分析四川地震灾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