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6)
2023(6985)
2022(5799)
2021(5457)
2020(4620)
2019(10158)
2018(10121)
2017(18125)
2016(10467)
2015(11850)
2014(12113)
2013(11592)
2012(10830)
2011(9974)
2010(10313)
2009(9623)
2008(9414)
2007(8505)
2006(7819)
2005(7205)
作者
(33346)
(28210)
(27638)
(26627)
(17630)
(13456)
(12632)
(10876)
(10739)
(10002)
(9727)
(9641)
(9325)
(9212)
(9035)
(8770)
(8229)
(8158)
(8151)
(8121)
(7207)
(7129)
(6770)
(6510)
(6373)
(6237)
(6228)
(6162)
(5911)
(5603)
学科
(37198)
经济(37150)
管理(27403)
(20070)
(15382)
企业(15382)
(14283)
中国(11968)
地方(11820)
(11794)
(10133)
方法(9961)
土地(9414)
(8340)
数学(7937)
业经(7930)
农业(7787)
数学方法(7764)
(7731)
理论(7468)
资源(7184)
(7036)
银行(7007)
环境(6976)
(6957)
(6925)
金融(6917)
(6806)
(6316)
教育(6224)
机构
大学(146559)
学院(146276)
研究(57695)
管理(48498)
(48483)
经济(46869)
中国(44343)
科学(40095)
理学(39698)
理学院(39043)
管理学(38052)
管理学院(37793)
(34382)
(32967)
(31244)
研究所(28454)
中心(27086)
(26399)
农业(25975)
业大(25770)
(24861)
(22845)
师范(22515)
(22361)
(22235)
北京(21641)
(20711)
财经(18731)
技术(18320)
师范大学(17991)
基金
项目(99709)
科学(75884)
基金(69184)
研究(69168)
(64195)
国家(63695)
科学基金(51584)
社会(40972)
(39698)
社会科(38614)
社会科学(38602)
基金项目(36517)
自然(35146)
(34764)
自然科(34052)
自然科学(34035)
自然科学基金(33370)
教育(31185)
编号(28453)
资助(27710)
成果(24202)
重点(23515)
(21969)
课题(21421)
(20545)
计划(20233)
(19616)
科研(18976)
科技(18753)
创新(18511)
期刊
(62156)
经济(62156)
研究(42701)
中国(40640)
学报(31567)
(29950)
科学(27202)
大学(21895)
教育(20727)
学学(20310)
农业(19565)
(19069)
管理(17609)
(13765)
金融(13765)
资源(11492)
技术(11439)
图书(11384)
业经(10593)
(10224)
财经(9176)
书馆(8731)
图书馆(8731)
(8681)
问题(8524)
经济研究(8257)
业大(8225)
(8039)
(7959)
科技(7671)
共检索到237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从土地生长演化过程探究土地资源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理论规律,提出主体功能区战略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管控重点,为中国国土空间管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理论演绎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生长是社会属性范畴的一种社会过程,受市场推力和政府拉力共同作用,可分为自发生长、优势区演进和主体功能引导三大空间演化阶段。从优势区竞争到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集中体现在政府有效干预下优势区有序发展促使地域空间主体功能特性显化,属政府主体行为直接参与的结果。同时,主体功能区是优势区地域空间功能分工调控行为方式的衍生,具备效率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主体功能区既是基于土地生长动态演进的优势区竞争结果,也是新时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功能分区理念下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重点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府际纵横关系和效率与公平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磊  姜海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  陈磊  
从县域出发,深化主体功能区概念应用,探究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及其管制策略对深化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论关系,借助C-D生产函数考察江苏赣榆主体功能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并差别化提出管制策略。研究表明,主体功能区建设实质是"以地为本",功能区划理念下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应遵循边际净收益相等的转化度,具有增进用地效率、减少自发优势竞争效率损失的可能。对赣榆区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功能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存在过量配置,具有帕累托改进空间,其根源在于现行土地计划管理缺乏弹性机制调节指标,造成实际落地中的空间错配。因此,赣榆区应从全区统筹主体功能定位,协调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优化开发区"革新土地空间结构,转变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发区"助力城镇工业化进程,确保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限制开发区"着力粮经产品安全,创新农业生产用地经营模式"、禁止开发区"划定生态空间红线,探索农旅生态用地结构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冀云阳  吕柃瑶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道林  吴荣  沙宗尧  
近年来,由于城市迅速外延扩展,给郊区特别是近郊土地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盲目用地和管理失控现象,将不能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最终也会妨碍城市和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郊区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励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实行产品经济体制,采用计划调节机制进行土地资源配置,不承认土地是商品,不承认社会主义存在有地租,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存在几个突出的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即:(1)土地所有权长期模糊不清,土地可以随意调拨。(2)土地资源配置规模过大,经营管理形式过于统一集中。(3)生产布局与土地资源配置脱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温璐歌   沈体雁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然而当前我国存在土地要素配置不当的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探索如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协助地方政府实现预期规划目标,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脉络,并阐述了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模式的独特性。进一步地,本文整理了目前在土地资源配置研究中使用的理论及模型,并构建了具有经济学机理的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模拟模型(CTSPM),从供需平衡的视角提出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方案。研究发现:当前以土地指标体系为核心的中国土地资源分配模式存在无法准确衡量用地需求的问题;通过应用CTSPM模型并进行情景模拟,能够实现对各地的用地需求合理预测;在自然发展情境下,至2035年,中国整体耕地面积将下降2.8%,绿色生态用地面积将下降7.6%,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将上涨14.5%;快速发展将会降低发展落后地区耕地需求量并扩大城乡用地的需求量,而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影响较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珂珊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调控研究彭珂珊中科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三峡工程已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开工。三峡库区大规模建设与工农业生产在向21世纪迈进的时候,面临着“需求量不断增长、可供量有限、农业后劲不足”的严峻挑战,土地、人口、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在排除开发区自身发育不完善和管理层面因素后,对于确实不适宜进行开发区工业建设的应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对于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过去土地政策的反思,为破解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而提出来的。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政策目标、优先用地标准、耕地占补平衡标准、新增建设用地来源与供给、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同等方面。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建设,需要完善我国现有土地法律框架、清理现有土地政策、改革土地政策决策管理机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光宇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张光宇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土地资源的可拓性包括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轭性。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拓性,有利于揭示土地资源的特征及分析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1.土地资源的发散性土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冯科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协调浙江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志德  
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新定义 ,进而以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框架 ,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的作出合理解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能够不断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 ,其内在本质是要建立和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系统运行在不断增加人类产出效益的同时不妨碍该系统再运行能力的连续保持和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生华  张娟锋  
本文从土地资源配置体制演进的视角分析了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利用收集到的土地违法案件的数据对灰色土地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93-1996年间,国有单位和集体组织是灰色土地市场的主体;1998-2002年间,非法占用是灰色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违法行为,非法转让已成为灰色土地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模糊、利益分配不平衡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双轨制是灰色土地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