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0)
2023(5233)
2022(4591)
2021(4377)
2020(3650)
2019(8140)
2018(8485)
2017(15069)
2016(9006)
2015(10575)
2014(11203)
2013(10549)
2012(9864)
2011(8874)
2010(9420)
2009(8614)
2008(8810)
2007(8282)
2006(7611)
2005(7090)
作者
(27373)
(22313)
(22259)
(21456)
(14257)
(10721)
(10337)
(8734)
(8568)
(8530)
(7699)
(7592)
(7412)
(7265)
(7181)
(6875)
(6759)
(6658)
(6522)
(6341)
(5874)
(5614)
(5550)
(5340)
(5308)
(5076)
(4860)
(4840)
(4729)
(4714)
学科
(26796)
经济(26738)
管理(25819)
(20804)
(17158)
企业(17158)
中国(10704)
(10678)
(10599)
(10362)
(8698)
理论(8345)
(7929)
教育(7548)
地方(7286)
(7222)
业经(7218)
银行(7204)
(6859)
农业(6543)
方法(6522)
教学(6114)
(6067)
财务(6029)
(6015)
金融(6008)
财务管理(5996)
(5586)
制度(5584)
企业财务(5561)
机构
学院(123919)
大学(120479)
研究(44887)
(40146)
管理(39258)
经济(38606)
中国(36391)
理学(30868)
理学院(30393)
管理学(29573)
管理学院(29350)
科学(28499)
(28344)
(24447)
(24206)
(23705)
(23404)
研究所(21280)
中心(21221)
(19058)
(18932)
北京(18740)
师范(18684)
技术(18237)
(18102)
业大(18086)
农业(17993)
财经(16910)
(16751)
职业(15034)
基金
项目(69085)
研究(54617)
科学(51286)
基金(44000)
(38488)
国家(38058)
科学基金(30634)
(29562)
社会(29069)
社会科(27036)
社会科学(27031)
教育(26435)
编号(25662)
(24788)
成果(23501)
基金项目(22202)
课题(19818)
自然(19188)
资助(18822)
自然科(18630)
自然科学(18622)
自然科学基金(18231)
(16720)
重点(16132)
(15239)
项目编号(15033)
(14788)
(13837)
(13773)
规划(13315)
期刊
(59451)
经济(59451)
研究(42738)
中国(35987)
教育(25789)
(22923)
(21773)
学报(20745)
科学(17189)
管理(16672)
大学(15368)
农业(14797)
(14587)
金融(14587)
学学(13888)
技术(13010)
业经(10887)
图书(9363)
职业(8539)
财经(8352)
经济研究(8004)
问题(7745)
(7274)
(7093)
(7049)
论坛(7049)
书馆(7017)
图书馆(7017)
(6986)
财会(6711)
共检索到218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振波  徐建刚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划这一概念进入了炙手可热之后的无奈境地。在理论方面,主体功能区划在概念内涵、划分标准及划分依据方面尚有模糊难辨之处,区域划分的空间层级之间、主体功能和非主体功能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在全国及各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过程中,在类型区与行政区、区域协调发展与社会公平、动态性与区域管治以及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四组基础性问题之间仍然存在难以协调的局面。总结了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相关理论建设及具体实践之后,文章重新整理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内涵、指标体系与方法,认为在管理主体方面应该实施国家、大区域、省级三层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东  陆玉麒  
总结了当前国内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与主题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区划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外经验借鉴、区划的方法论等基本问题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攻破方向。研究认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理论基础,空间均衡模型是该理论基础最为直接的应用,重点深刻解析了空间尺度效应和区域功能属性对于主体功能区划指标因子体系的构建、指标间的优化组合所带来的影响,加强G IS的空间叠置和聚类等空间分析技术在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尺度与区域功能属性之间的矛盾为区域功能区的定位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强  包安明  易秋香  
正确测算和评价水资源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干旱区水资源耗散特点,以新疆为例,提出了基于绿洲的地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指标,并明确了指标的计算流程及等级划分阈值;在分析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人均水资源潜力和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指标评价了新疆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与可利用水资源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相比人均水资源潜力能更好地反映新疆水资源的丰缺状况,更适宜作为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可利用水资源的评价指标。本研究所提出绿洲地均水资源潜力指标的设计思路及计算流程可为西部其它干旱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振波  朱传耿  刘书忠  张学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它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开启了我国地理区划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对地域要素高度综合的前提下,突出地域主体特征,使区划落地区域,具有地域性、主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谐性特征。具有独立的政策体系,包括明确规划层次,健全法制保障;科学利用土地,实施生态补偿;统筹投资融资,优化产业结构;分异评价指标,突出功能特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有邦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海洋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海洋功能区的分类体系、海洋主导功能区划分,并对各主导功能区进行了综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可云  刘琼  
201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出台,"主体功能区"从一个概念和构想变成了跃然纸上的规划,但要把规划文本转换成新的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可能面临的各项挑战,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细化以及制度基础的完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司劲松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而主体功能区政策,既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李斌  
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目前,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启动,一些省份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和试划工作。然而,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循的技术方法。本文从计量革命到生态人文化思潮的方法论思变以及"开发"与"保护"的内在逻辑出发,以生态功能分析为基本视角与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并着重对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的流程、指标体系和判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开发潜力"为特征指标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层次判别系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先  韩建波  温泉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的复杂系统,难以用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这也是目前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提出将混沌理论与分形理论引入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和方法中,并重点就主体功能区划的动态性、不同空间层级的协调、空间尺度及指标体系分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和方法的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侯雪  米楠  冯翠月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主成分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以此为依据制定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提出各类型区的发展方向与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雨林  
青藏高原的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并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余晓霞  李雯燕  侯雪  
主体功能区划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有别于以往所有区划的创新性任务。文章简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参照部分省市实践方案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包括17个具体指标。运用SPSS13.0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划分出四种类型区的县市范围,结合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宁夏实际情况,确定出各类型区的修正范围,并利用ARCVIEW软件显示其空间分布,及从不同层面构建四大区域的建设管制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雪  米文宝  余晓霞  
文章以宁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宁夏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先采用AHP—信息熵—模糊数学组合,对宁夏生态约束性与社会经济综合潜力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运用此方法,对宁夏进行了主体功能的初步分区,并提出了分区规划建设意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空间开发功能区划通过划定各类功能区,使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活动配置在低环境敏感性、低开发成本、高发展潜力的空间,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初步探讨了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潜力、资源利用成本、生态保护价值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思路,确定了不同经济、资源和生态组合对应的空间开发功能类型,并引入三维魔方图方法进行综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功能分区,将其作为江苏省进行空间开发秩序调整和管制的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振成  张修玉  胡习邦  赵晓光  王俊能  
环境功能区划是优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在阐述环境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论证了进行全国环境功能区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作用,提出了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总体环境功能区划等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