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00)
2023(18026)
2022(15654)
2021(14656)
2020(12298)
2019(27914)
2018(27696)
2017(52550)
2016(28868)
2015(32215)
2014(31844)
2013(30886)
2012(28038)
2011(25120)
2010(24855)
2009(22873)
2008(21860)
2007(18893)
2006(16334)
2005(13837)
作者
(82455)
(68316)
(67848)
(64560)
(43320)
(32836)
(31016)
(26955)
(26224)
(24131)
(23234)
(23120)
(21752)
(21297)
(21275)
(21115)
(20525)
(20478)
(19717)
(19476)
(17183)
(16605)
(16570)
(15763)
(15349)
(15163)
(15159)
(14971)
(13786)
(13530)
学科
(107909)
经济(107783)
管理(82889)
(74238)
(61810)
企业(61810)
方法(49662)
数学(43061)
数学方法(42411)
(29771)
(28914)
中国(28429)
(26723)
业经(23874)
地方(23866)
(20012)
农业(19917)
环境(19539)
理论(19350)
(18791)
财务(18706)
财务管理(18665)
(18382)
贸易(18374)
(18013)
(17797)
企业财务(17481)
技术(16490)
(15904)
(15880)
机构
学院(392801)
大学(392229)
管理(151929)
(147600)
经济(144142)
研究(132441)
理学(132021)
理学院(130492)
管理学(127779)
管理学院(127108)
中国(97085)
科学(86545)
(83852)
(68956)
(67961)
(66752)
业大(62984)
研究所(61339)
中心(60505)
(57732)
财经(54613)
农业(54368)
(53069)
师范(52395)
北京(52226)
(49689)
(49603)
(46493)
技术(44747)
经济学(43722)
基金
项目(279401)
科学(218543)
基金(201047)
研究(200459)
(177612)
国家(176197)
科学基金(150351)
社会(123864)
社会科(117130)
社会科学(117100)
(110656)
基金项目(106471)
自然(100294)
自然科(97895)
自然科学(97866)
自然科学基金(96052)
(93894)
教育(93103)
资助(82698)
编号(82149)
成果(65481)
重点(63566)
(60267)
(59708)
(57921)
课题(57090)
科研(54174)
创新(54076)
计划(52091)
大学(51340)
期刊
(158298)
经济(158298)
研究(110041)
中国(75409)
学报(68725)
(61743)
科学(61053)
管理(54630)
(53147)
大学(51353)
学学(48482)
教育(47157)
农业(42899)
技术(34812)
(29079)
金融(29079)
业经(27520)
财经(25474)
经济研究(25305)
(22171)
(21776)
图书(20509)
(20316)
问题(20220)
科技(19627)
资源(18173)
业大(18129)
技术经济(17418)
理论(17337)
统计(16704)
共检索到563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江思莹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显然,实施这种安排需辅之以生态补偿政策,以弥补后两类区域因被限制或禁止(工业)开发而损失的经济利益。而国内现行或试行的生态补偿因数量太少、标准过低而缺乏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各地争相挤入重点开发区域而抗拒被定位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即使被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也不甘"寂寞"而设法实行变相开发。这就需要研究生态补偿的合理量化标准,通过对代际和区际公平的充分兼顾来增进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机会均等观,运用机会成本法,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发展机会成本的数量关系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陈罗俊  
要保证全国及各省、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确保被"限制"或"禁止"发展(主要针对工业)的特定区域得到最基本的经济补偿——其标准足以弥补因限制或放弃发展机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为此论文基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工业基础薄弱和相对雄厚这两种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生态补偿与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并以广东佛冈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工业发展减速后理应得到的生态补偿水平。研究表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成败取决于生态补偿能否顺利实施,而生态补偿实施的关键又在于其补偿标准的合理量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贾晶  
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耕地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耕地保护成本与耕地收益矛盾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进而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立足于我国耕地保护实际情况,基于机会成本理论对农户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进行了细致分析,进而研究了实行农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可能性、理论依据及其补偿标准的确定原则与测算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代明  刘燕妮  陈向东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从开发保护的角度看,国土被划为开发类和保护类功能区,由于各自主体功能不同引发公平问题:保护类功能区为保证生态质量放弃大量工业发展机会,开发类功能区却同享经济发展成果与优质生态服务,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借鉴以往生态补偿机制及总结国外生态补偿经验的基础上,较认同生态补偿的一种系统性且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创新型方案—"工业排放配额制":通过企业间、区域间甚至国家间工业排放配额的公平分配及在市场上的自由交易,让那些为保护生态而放弃发展机会的低环境承载力区域得到补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  丁四保  
由于流域上下游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使得水生态安全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影响全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婕  钱炜  王济干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核心问题之一,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机会成本的测算是个难题。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的专用性,以及自然资源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生态补偿额中机会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机会成本测算方法中没有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金融学中的实物期权理论给出了使投资者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把握投资机会价值,使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中的二项式实物期权模型,考虑由于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机会成本实物期权测算模型。以新安江流域为例,重点考虑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中渔业效益与旅游效益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测算了机会成本价值,并与已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为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应包括人们因参与生态保护不得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投入和潜在损失。根据机会成本法,以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吴起县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退耕后以舍饲养羊为主导产业,吴起县退耕还林补贴低标准为729元/亩,高标准为1014元/亩,标准定为900元/亩较为合适。提出建议在以后的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在补偿期限内逐年递减发放,在起始阶段发放较高的补贴数额。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治会  李全新  
提高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就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依据,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基于粮食安全的角度,从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消费量和常住人口数,确定耕地保护补偿的支付地区和受偿地区。该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雍新琴  张安录  
耕地保护的重要主体———农户,缺乏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主要根源是农户的机会成本损失过高,应该依据机会成本损失给予农户补偿。实施补偿的关键是确定合理可行的补偿标准。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依据农户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偿标准测算的技术思路为:以耕地保护的年度机会成本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农户的补偿意愿及政府经济的承受能力因素,确定具体年度补偿标准。以铜山县茅村镇小张家村为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08年,水田保护补偿标准为0.72万元/hm2,旱地保护补偿标准为0.87万元/hm2。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权典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王荣成  
"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区域开发模式,对于地理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地理学参与社会实践的重大突破。其次,它孕育着重大的理论内涵,是地理学整体性、差异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思维的重大发展。从"功能区"的理论视角入手,从区域功能的角度来辨识和构建区域是地理学传统区域观的重大发展,对于学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主体功能区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概念的层面,必须与具体的机制和配套政策相结合才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而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科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区域外部性、自然格局、区域结构、区域本底性质等地学基础要素是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袁婉潼  乔丹  柯水发  侯强  严如贺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但目前生态补偿机制仍然在“补什么”“补给谁”“补多少”问题上缺乏明确理论依据。本文构建了资源机会成本识别不充分导致福利倒挂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生态补偿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采运职工和加工职工两个群体福利水平格局发生反转的过程,总结了从资源机会成本视角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内涵和路径。研究表明,第一,认知不足、财政补贴资金不足、相关主体间协调不足导致现有生态补偿没有充分识别资源机会成本。第二,在资源机会成本识别不充分情形下,生态补偿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会打破初始的福利水平格局,资源利用链条前端的采运群体因得到补偿,福利水平上升,而资源利用链条后端的加工群体因不能继续从事木材加工业且难以获得充足补偿,福利水平下降,不再高于采运群体,由此形成了福利倒挂。据此,本文从资源机会成本视角明晰了“补什么”“补给谁”“补多少”的问题,提出充分识别资源机会成本是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边玉花  解学竟  张瑞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是确立补偿标准,本文将保护区视为提供生态服务的企业,基于会计体系、运用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对生态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成本加以确认和计量,予以资本化,并在适当的期限内摊消,结合各年度的期间费用和合理收益,测算生态服务价值。根据生态保护质量和受益程度对其进行修正和分配,形成区域间生态补偿标准,并测算出2013年的京张区域间生态补偿额为98.13亿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