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6)
- 2023(7862)
- 2022(6870)
- 2021(6272)
- 2020(5613)
- 2019(13011)
- 2018(12981)
- 2017(24629)
- 2016(13998)
- 2015(16109)
- 2014(16706)
- 2013(16345)
- 2012(15478)
- 2011(14026)
- 2010(14313)
- 2009(13354)
- 2008(13358)
- 2007(12366)
- 2006(10561)
- 2005(9471)
- 学科
- 济(56847)
- 经济(56780)
- 管理(34907)
- 业(33691)
- 方法(26137)
- 企(24456)
- 企业(24456)
- 数学(23188)
- 数学方法(22967)
- 农(18416)
- 中国(17171)
- 学(14837)
- 地方(14146)
- 财(13954)
- 农业(12466)
- 制(12073)
- 贸(10746)
- 贸易(10742)
- 业经(10609)
- 易(10350)
- 理论(9174)
- 银(8956)
- 和(8932)
- 银行(8924)
- 体(8874)
- 融(8769)
- 金融(8761)
- 行(8521)
- 环境(8112)
- 务(7823)
- 机构
- 大学(205510)
- 学院(205039)
- 济(80546)
- 经济(78595)
- 研究(75078)
- 管理(73107)
- 理学(62272)
- 理学院(61452)
- 管理学(60075)
- 管理学院(59699)
- 中国(55203)
- 科学(49154)
- 京(45130)
- 农(42963)
- 所(40507)
- 研究所(37026)
- 财(36882)
- 业大(34817)
- 中心(34430)
- 农业(34092)
- 江(32370)
- 财经(29091)
- 北京(28533)
- 范(28454)
- 师范(28102)
- 院(26740)
- 经(26159)
- 州(25465)
- 经济学(24698)
- 省(23765)
- 基金
- 项目(136273)
- 科学(104650)
- 研究(96625)
- 基金(96019)
- 家(85684)
- 国家(84993)
- 科学基金(70120)
- 社会(58342)
- 社会科(55010)
- 社会科学(54991)
- 省(54081)
- 基金项目(50950)
- 划(46421)
- 自然(46167)
- 自然科(44980)
- 自然科学(44962)
- 教育(44691)
- 自然科学基金(44118)
- 编号(40408)
- 资助(39827)
- 成果(33540)
- 重点(31673)
- 发(30081)
- 部(29617)
- 课题(28753)
- 创(27203)
- 计划(26590)
- 科研(26411)
- 创新(25602)
- 大学(24630)
共检索到306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柴剑峰
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实现必须依托有效地动力支撑,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的动力不同,不同阶段呈现的特征也有所差异,科学分析动力源,合理把握着力点,通过科学政策设计,实现人口个体流动能力、市场配置能力和政府调控能力有效融合,是实现人口自愿合理、科学有序地流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再分布 动力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柴剑峰 邓玲
推进和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对人口进行合理的再分布,以实现人与各类功能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承载的空间均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对策是:确定各类主体功能区的适度人口;协调人口政策与财政、土地、环境、产业等政策;统筹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超前部署,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把握人口分布规律。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再分布 特征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陆启凡 赵彦明 孙国华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一年多来,各地方、各部门抓紧贯彻落实。地方政府根据《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制定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并认真研究人口分布格局及趋势。这对于落实《规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娄峰 侯慧丽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主体功能区 人口规划 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正广 马忠玉 殷平
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经济布局的空间协调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区域人口分布格局要实现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容纳和发展适度规模的人口,这不仅受到人口自身数量的变化规律影响,而且还受到区域资源环境的约束,以及经济发展对生活水平的限制。本文以宁夏为例,在预测县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城市供水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产量和农村供水量分别计算各县域内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最优人口容量,将人口预测与人口容量进行综合分析,动态研究宁夏的人口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宁夏北部川区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县级行政区人口容量受土地因素的限制比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政
本文讨论了户籍对人口自由流动限制的制度存在条件,分析了在目前条件 下取消这种限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提出了处理区域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及劳动人口的 区域合理配置的设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人口再分布 ,主要呈现城市人口郊区化扩散与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人口扩散 -集聚流高强度辐合于近郊地带等特点 ;这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重构过程。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数据 ,对浦东新区街镇社区人口的社会重构现象作了多侧面的分析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籍吉生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主体功能区内涵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角色应定位在鉴证评价、真实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推动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并结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审计机关可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农业审计、资源审计、环境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中找准着力点,发挥作用。同时,指出了四类区域的划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等八个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旨在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相互协调和有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根林 施祖麟
作为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政策,主体功能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合理定位受现行土地法律、土地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保护土地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并符合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要求。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定位有所不同:优化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提升经济总量,保障重点产业的发展;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土地政策侧重在保护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康锋莉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规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为,从而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基本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职能的规范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而财政政策正是实现地方政府行为激励相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保证地方政府职能符合公共财政的前提下,与主体功能区适应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政策两方面。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主体功能区 财政政策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大江
基于要素的区域性和非区域性划分,要素适宜度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对非区域性要素的效率选择,以及由此而生的分工专业化和聚集是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并且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建立在要素适宜度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要素适宜度 主体功能区 空间经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
人口迁移 人口再分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冠琼 仇保兴
人流空间分布是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空间环境是空间活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分析人流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活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基于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人流空间分布的多主体模型,以主体代理行人和街道空间,将街道空间的属性特征转化为行人主体的行为规则,从而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相应的人流分布模式,实现了从人与空间互动的视角分析人流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将其运用于天津市典型生活街区,通过多次参数调整,模拟结果与实际人流分布实现了较好的拟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街道网络结构、功能分布、街道界面共同影响着人流分布,具体的影响要素因研究区域空间环境特征的差异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多尺度、多维度的空间要素进行统筹布局,为行人与空间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提供有利的空间条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耀军 陈伟 张颖
人口均衡发展是主体功能区规划顺利实现的最关键因素。利用ArcGIS软件为分析工具,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内的县为分析单位,结果表明:主体功能区中人口规模重点开发区最大,人口密度重点、优化开发区最高;主体功能区人口素质优化开发区最高,限制开发区最低;人口年龄结构以优化开发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人口迁移方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冲突,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与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差距,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聚集在优化开发区与规划初衷相背离。只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施不同的人口和产业政策,并注重优势互补;人口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多管齐下,相互协调;充分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过程中的人口再分布规律,未雨绸缪,才能促进区域人口均衡的实现,促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人口均衡 区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雄
文章揭示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原因、动力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人口变化的方向和趋势,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差别化人口政策体系,分别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提出了政策目标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