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54)
- 2023(17784)
- 2022(15493)
- 2021(14387)
- 2020(12145)
- 2019(27599)
- 2018(27537)
- 2017(52120)
- 2016(28928)
- 2015(32389)
- 2014(32318)
- 2013(31469)
- 2012(28656)
- 2011(25862)
- 2010(26037)
- 2009(24326)
- 2008(23856)
- 2007(21173)
- 2006(18671)
- 2005(16828)
- 学科
- 济(104423)
- 经济(104270)
- 管理(91552)
- 业(80617)
- 企(69706)
- 企业(69706)
- 方法(44594)
- 数学(37262)
- 数学方法(36768)
- 财(32745)
- 农(28362)
- 中国(28024)
- 学(26765)
- 制(26077)
- 业经(24712)
- 地方(21894)
- 务(21319)
- 财务(21226)
- 财务管理(21179)
- 企业财务(20074)
- 理论(19971)
- 银(18893)
- 银行(18839)
- 农业(18429)
- 贸(18313)
- 贸易(18300)
- 体(18022)
- 和(17982)
- 行(17814)
- 易(17751)
- 机构
- 大学(398688)
- 学院(397561)
- 管理(154215)
- 济(148371)
- 经济(144637)
- 研究(134393)
- 理学(131003)
- 理学院(129408)
- 管理学(127040)
- 管理学院(126277)
- 中国(102275)
- 京(86670)
- 科学(85779)
- 财(74731)
- 所(68641)
- 农(68417)
- 研究所(62297)
- 业大(61521)
- 中心(61392)
- 江(61282)
- 财经(57855)
- 北京(54455)
- 农业(53854)
- 范(52979)
- 师范(52388)
- 经(52375)
- 院(49431)
- 州(49379)
- 技术(44270)
- 经济学(43586)
- 基金
- 项目(269301)
- 科学(210186)
- 研究(195359)
- 基金(193253)
- 家(169938)
- 国家(168547)
- 科学基金(143561)
- 社会(120465)
- 社会科(113942)
- 社会科学(113914)
- 省(106056)
- 基金项目(102289)
- 自然(94740)
- 自然科(92453)
- 自然科学(92426)
- 自然科学基金(90710)
- 教育(90191)
- 划(90157)
- 编号(80512)
- 资助(79091)
- 成果(66322)
- 重点(60741)
- 部(58392)
- 发(56615)
- 课题(56330)
- 创(55874)
- 创新(52228)
- 科研(51440)
- 制(50130)
- 大学(49690)
- 期刊
- 济(169752)
- 经济(169752)
- 研究(116773)
- 中国(86800)
- 学报(67792)
- 农(62247)
- 科学(60937)
- 财(60863)
- 管理(59681)
- 大学(50374)
- 教育(48583)
- 学学(47274)
- 农业(42441)
- 融(35502)
- 金融(35502)
- 技术(34076)
- 财经(28454)
- 业经(28024)
- 经济研究(25795)
- 经(24342)
- 业(23547)
- 图书(21897)
- 问题(21536)
- 版(20189)
- 科技(19276)
- 理论(18555)
- 现代(18068)
- 资源(17852)
- 技术经济(17436)
- 财会(17295)
共检索到60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志刚 姜海 陈海洋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面临的困境,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管理,探讨应用协作式规划理论完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制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协作式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沟通理性,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沟通过程民主化、以公众利益为导向、转变规划师角色、共识导向的规划成果;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区域差别化定位、错位竞争等途径,为改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冲突提供了重要机遇。研究结论:应在规划地位上强化土地功能区规划的引领作用,在规划过程中加强自然、经济上紧密联结的地区间协调沟通,破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纯按照行政区划管理的弊端,提升地区间土地开发保护分工与协作水平,更充分地发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咏梅 李谦 符海月 江南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其与国土资源部"加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这一主要职能有着共同目标内涵,因此,理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关系,将二者有机衔接已成为促进国土合理规划与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研究以3S技术应用流程为主线,从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衔接的需求、定位与内容出发,分别从数据获取与集成管理、空间评价、区划界线划分与协调以及辅助决策和智能应用等方面探讨数据库、模型库、空间分析以及空间多准则决策和元胞自动机等3S技术在二者衔接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特别是对应用3S技术实现主体功能区宏观引导作用,发挥土地利用调控功...
关键词:
3S技术 主体功能区 土地利用管理 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育龙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是现行的重要空间性规划,并且各自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也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分类划分。本文着重研究三类规划在目标、任务、重点、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分工互补关系,提出了三类规划间协调衔接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为理顺各类规划关系、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创造条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利敏 欧名豪 邵晓梅 王静 吴明发
作为维护公众利益、优化土地规划方案的手段,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越来越深受关注和重视。鉴于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不平衡、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现状,文章从公众利益表达的培训机制和实现机制两方面架构了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最后指出要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还需要规划的回应机制及公众参与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同步配套。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公众利益 表达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雨榴 夏方舟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雨榴 夏方舟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协调的系统观、有序的系统观和动态的系统观,着重对土地利用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序关系进行调整,形成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彦 欧名豪 陈哲
土地利用规划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龙头",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公众参与理念引入土地利用规划以来,有效增强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在对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念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基于宏观角度设计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框架,并从组织、表达、回应、激励、监督五个方面构建了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运行的保障机制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燕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引领者,也是体现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最直接载体,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实施管理方式,影响着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施策理念。上海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获批以来,土地管理面临的资源环境紧约束、国土生态空间保护压力大、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等多重挑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上海市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将推进国土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优化用地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燕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引领者,也是体现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最直接载体,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实施管理方式,影响着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施策理念。上海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获批以来,土地管理面临的资源环境紧约束、国土生态空间保护压力大、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等多重挑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上海市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将推进国土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优化用地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健 苏黎馨
我国城市规划(城规)与土地利用规划(土规)从各自为政到矛盾激化,再走向统筹融合的互动过程,与相关参与主体愈发多元且利益分化格局逐渐复杂有着密切关系。发展趋势表明,政府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但需要从纵向和横向府际关系来细化对政府主体的认识。未来,随着政府角色转型、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城乡统筹用地、市场监管体系成熟,多元主体的相互制衡将成为引导规划编制价值理性的核心机制,从而促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 师学义 曲福田
采用问卷调查与社会统计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困境调查,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社会认知、指标分配和实施作用的态度。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项为实现土地利用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以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为核心的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供给,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需求存在矛盾,为从制度分析视角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实施 问卷调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孝强 吴次芳 陆张维 俞振宁
以白云区为例,基于一致性并借鉴城市蔓延理论初步建立了测度规划调控城镇扩张有效性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用地合规率为88%,新增城镇用地主要位于规划区北部,集中度较低,南部开发已近饱和;城镇用地规划区仍有较大剩余空间,但实际规划控制指标无法满足剩余年限用地需求;规划区外城镇用地增速快于规划区内,违规用地开发以内部填充和外延拓展为主,在事实上起着提高城镇用地连接度的作用。文章还定性探讨了规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健 王雷 欧名豪
规划环评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它对于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界定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研究现状及目的意义,同时探讨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必要性和关键点,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规划环评在目标与过程、管理与制度方面实现一体化的思路和方法,为科学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能有效地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化和解决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环评 一体化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刘杰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本质、功能进行科学认知,对规划战略导向进行理性定位,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有限土地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从6个方面诠释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用优化模型表达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功能,提出了新时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的战略导向。研究结论:规划本质从历史上看是人类文明用地的产物,从权利上看是对土地发展权的分配,从行政上看是对土地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从宗旨上看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控制,从技术上看是对土地利用系统时空的优化,从管理上看是提高土地利用决策科学性的手段;土地利用规划最核心的功能是其对未来土地利用时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