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6)
- 2023(4049)
- 2022(3120)
- 2021(2890)
- 2020(2029)
- 2019(4300)
- 2018(4055)
- 2017(7421)
- 2016(4065)
- 2015(4544)
- 2014(4207)
- 2013(4101)
- 2012(3729)
- 2011(3340)
- 2010(3155)
- 2009(2844)
- 2008(2698)
- 2007(2450)
- 2006(2212)
- 2005(1952)
- 学科
- 济(15771)
- 经济(15667)
- 管理(10719)
- 业(10124)
- 农(8958)
- 农业(5657)
- 企(5514)
- 企业(5514)
- 中国(5042)
- 业经(5040)
- 方法(4990)
- 数学(4417)
- 数学方法(4358)
- 地方(3208)
- 发(3105)
- 贸(2996)
- 贸易(2995)
- 易(2933)
- 制(2863)
- 环境(2838)
- 学(2576)
- 生产(2543)
- 发展(2522)
- 展(2514)
- 农业经济(2410)
- 财(2399)
- 划(2341)
- 教育(2323)
- 产业(2256)
- 服务(2206)
- 机构
- 学院(57098)
- 大学(54468)
- 济(24361)
- 经济(23893)
- 研究(21674)
- 管理(20340)
- 理学(17465)
- 理学院(17283)
- 管理学(16960)
- 管理学院(16872)
- 中国(16281)
- 农(13540)
- 科学(12969)
- 京(11752)
- 所(10808)
- 农业(10722)
- 业大(10033)
- 研究所(9899)
- 中心(9849)
- 财(9716)
- 江(8747)
- 院(7943)
- 范(7852)
- 师范(7771)
- 财经(7681)
- 经济学(7301)
- 北京(7122)
- 科学院(7080)
- 经(7066)
- 州(6744)
- 基金
- 项目(40425)
- 研究(31868)
- 科学(31788)
- 基金(28313)
- 家(25268)
- 国家(25020)
- 社会(20763)
- 科学基金(20598)
- 社会科(19526)
- 社会科学(19522)
- 省(16228)
- 基金项目(14281)
- 教育(14078)
- 编号(13544)
- 划(13437)
- 自然(11611)
- 自然科(11282)
- 自然科学(11279)
- 自然科学基金(11077)
- 成果(10624)
- 资助(10623)
- 发(9903)
- 课题(9583)
- 重点(9448)
- 国家社会(8946)
- 部(8753)
- 制(8698)
- 创(8586)
- 性(8165)
- 发展(8142)
共检索到86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宁波 董晋
粮食生产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其中主产区作为国内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尤为关键。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体现在其粮食生产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安全和风险防控。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调出率,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均做出巨大贡献,而北方主产区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内粮食生产端出现一些新变化,尤其在生产成本与种粮收益、经营结构与生产规模以及外部环境风险等方面,这些变化直接关系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进而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应继续保护提高主产区政府抓粮生产和农户种粮积极性、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收储制度、高质量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增强粮食生产的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安全 地位 挑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贵浩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产需之间保持着一种紧平衡状态,农民的种粮意愿下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甚至撂荒等现象,粮食生产面临严峻形势。分析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农业增收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利国 王慧芳
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文章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历史演变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璐 胡月 韩学平 郭翔宇
研究目的:通过量化对比分析,系统认识主产区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贡献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困境及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因,为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多视角的量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粮食生产地位、粮食增产贡献率、省均及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比较贡献度等方面,粮食主产区均明显高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但是,粮食主产区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存在着粮食生产越多越吃亏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明华
粮食主产区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并具有一定经济优势的地区,这里是指正常年份粮食总产量在140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以上,输出商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生产态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黄晓玲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水资源利用 粮食安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慧 赵凯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机械动力、种粮农药使用量和时间变量与粮食产出显著相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且长江流域的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排名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苏以及松花江流域的吉林,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二,排名最后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安徽和江西,均属于长江流域;在省际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较高和较低省份的技术效率差异变化较大,处于中间水平的省份变化较小;在流域层面,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异由高到低依次是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流域的技术效率差异呈现递减趋势,在总差异中,流域内差异占主导地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琴
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必由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粮食生产模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影响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存,尤其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不可逆趋势对农业经营和粮食生产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形式,然后以此为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讨论,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建议,为寻找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的契合点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慧 赵凯
文章基于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视角,采用2004-2013年的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运用SFA模型,测算了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劳动力、种粮机械动力、种粮农药使用量和时间变量与粮食产出显著相关;三大流域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表现出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逐年递减,且长江流域的技术效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松花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排名相对稳定,技术效率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苏以及松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国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长远来看,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本文从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3个方面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演变情况,并提出了促进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演变 粮食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丽 霍学喜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农业经济区域。主产区农户从事粮食生产投入的决策行为,实质是在农户自身决策环境下,在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综合衡量基础上追求投入回报最大化的过程。一方面,农户在决定生产要素投入方向及结构时,要综合评价粮食产业和其他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益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粮食生产对农户来讲具有满足自身消费保障和获得经济收入的双重作用。因此,农户在进行粮食投入决策时是分类考虑的,对于消费保障功能的粮食生产和经济收益功能的粮食生产,农户分别进行不同的收益和风险评估决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投入决策 风险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