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9.197.19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9)
2023(14997)
2022(13035)
2021(12164)
2020(10248)
2019(23523)
2018(23474)
2017(45837)
2016(25083)
2015(28306)
2014(28176)
2013(28120)
2012(25851)
2011(23321)
2010(23289)
2009(21829)
2008(21208)
2007(18993)
2006(17095)
2005(15145)
作者
(73837)
(61808)
(61214)
(58199)
(39038)
(29715)
(27557)
(24168)
(23553)
(21951)
(20938)
(20910)
(19688)
(19587)
(19441)
(18892)
(18390)
(18205)
(17670)
(17550)
(15548)
(15291)
(15073)
(14223)
(13892)
(13781)
(13771)
(13675)
(12636)
(12225)
学科
(101510)
经济(101365)
(75622)
管理(70749)
(53897)
企业(53897)
(49375)
方法(42913)
数学(37364)
数学方法(36957)
农业(32549)
(27020)
中国(26063)
业经(26006)
(23392)
(22079)
地方(20777)
(17414)
贸易(17404)
(16961)
(16768)
(16046)
银行(15983)
(15749)
财务(15681)
财务管理(15643)
环境(15394)
技术(15383)
(15225)
理论(15170)
机构
大学(356898)
学院(356729)
(145103)
经济(142022)
管理(139625)
研究(124190)
理学(120981)
理学院(119676)
管理学(117631)
管理学院(117018)
中国(93804)
(79229)
科学(77579)
(76503)
(66722)
(63730)
业大(61507)
农业(61397)
研究所(57816)
中心(56612)
(53741)
财经(52103)
北京(47792)
(47440)
(45281)
师范(44785)
(44229)
经济学(42453)
(42431)
(40061)
基金
项目(244008)
科学(191027)
研究(177748)
基金(177126)
(155721)
国家(154383)
科学基金(131193)
社会(111450)
社会科(105284)
社会科学(105255)
(95805)
基金项目(94194)
自然(85692)
自然科(83604)
自然科学(83581)
自然科学基金(82102)
(80150)
教育(79804)
编号(72835)
资助(72528)
成果(59255)
重点(54795)
(54197)
(52542)
(50427)
课题(49567)
创新(47157)
(46946)
科研(46674)
国家社会(45777)
期刊
(165148)
经济(165148)
研究(106129)
(79109)
中国(73440)
学报(61816)
科学(55795)
农业(53710)
(50710)
管理(49390)
大学(47190)
学学(44805)
教育(36769)
(33816)
金融(33816)
业经(30416)
技术(29425)
(25828)
财经(25366)
经济研究(24058)
问题(22488)
(21588)
(19382)
科技(17665)
业大(17642)
理论(17456)
技术经济(17192)
世界(16984)
图书(16563)
现代(16276)
共检索到53363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没有建立起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稳定增长机制。因此,保护和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着手,通过建立对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使主产区政府有抓好粮食生产的利益驱动、种粮农民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收益或增加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本文基于1993—2017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面板数据,在比较两个区域农民收入及其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使用面板矫正标准误(PCSE)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研究并比较主产区和主销区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对于主产区而言,工资性收入和政策变量对粮播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对其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财产性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对于主销区而言,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粮播比的影响方向与主产区相同,但是工资性收入对其影响与主产区不同,有显著正向影响,政策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在长期,工资性收入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粮播比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加,经营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对主产区的影响更大,而转移性收入对主销区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下降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补贴政策,转变粮食生产方式,鼓励主销区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顺国  
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粮食产量,而稳定粮食产量的手段除政策、机制和气候等因素外,主要是持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影响农民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振国  丁怡宏  胡尊让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全面梳整相关文献并对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业生产风险高收入低、农村缺少良好生活环境、农民种粮缺少稳定生存保障、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基层政府缺乏有效精准服务”是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立足“三农”实际,建构推动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加速农村繁荣的推进性制度、促进农民稳定的保障性制度、激励政府发力的考评监督制度——“四维协进”的系列化制度体系,对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力   李欣烨   李春明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在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强调激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满足消费端的高品质要求。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评估主产区一揽子奖补政策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实证发现:主产区政策有效刺激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且具有动态累积递增效应;虽然能提高谷物种植积极性,但无法显著影响豆类、薯类种植行为;农户获取更多务工收入和福利性收入会降低政策效果。虽然证实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能够通过种粮收入进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主产区政策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因此政策的中介传导过程被阻断。据此提出保持粮食主产区政策的长期稳定性,注意农民收入分化和职业分化,精准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调整主产区奖补差异化补贴普通粮和绿色优质粮以更多鼓励农户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突出政策的农户增收目标导向,将针对种粮农户的直接奖补作为主产区政策重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彬文  
我国粮食连续几年当年产量低于消费量 ,且缺口不断扩大 ,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受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 ,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粮食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尤其在农业发展新阶段 ,要认真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 ,继续把国家粮食安全系数稳定在较高水平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细芳  
本文选取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湖北省为案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从新的视角理性分析了“种粮热”给农民增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湖北省农民纯收入结构及来源贡献率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农民和社会团体应如何在这股“种粮热”的浪潮中保持冷静,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巧妙地回避重走“增产不增收”的老路,实现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双重目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云龙  
目前江西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从长远和战略高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增加农业公共投入,增加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运用经济手段调动各方支农积极性。农业投入应主要用于加快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谭智心  周振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从以价格干预为主的间接补贴阶段到以"四补贴"为主的直接补贴阶段的转变。对现行农业直补制度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的研究表明:农业直补制度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发挥,但当前的农业补贴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促进作用小于种粮成本上升带来的抑制作用。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应从顶层设计、建立农业补贴资金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创新和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贴政策、充分运用市场和价格支持手段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顺  
步入“过剩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问题,应加快构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机制。长期稳定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是:(1)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环境:以“需求”、“供给”双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体系。(2)培育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春华  
4%目标实现后教育经费应稳定增长,2013年应达到4.1%,以后逐年增0.1个百分点,即到"十三五"结束的2020年达到4.8%。4%目标实现后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它包括:稳定增长的立法机制,稳定增长的问责机制,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经费分担机制,改革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和完善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激励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金启  赵辉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投入,其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必然会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稳定造成影响。本文通过考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和农民收入波动状况后发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会加剧农民收入的波动,从而不利于保持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稳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粮食生产情况专题调查组  
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近年来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收益在不断下降。很多农民选择弃农外出务工,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粮食复种指数下降的现象,给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会造成粮价上涨。为此,政府应加快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严控农资价格上涨,切实保障农民的利润空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阳   张礼祥  
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维护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抓手。当前,粮食直补政策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中的效能发挥较为有限,表现为粮食直补政策更多激发了靠地型农民群体种粮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半靠地型农民群体和非靠地型农民群体种粮积极性,而靠地型农民群体受年龄结构偏大因素影响,即便具有种粮积极性,也难以在村庄所有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致土地抛荒或者闲置现象屡见不鲜。粮食直补政策效能的形成可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政策配套维度展开审视,主要受激励理念设计不科学,激励标准认定缺吸引力,激励方式使用相对简单,激励政策执行存偏差和激励政策配套体系滞后等因素影响。促进粮食直补政策效能提质增效需要引导单向型粮食直补政策向复合型粮食直补政策变革,重塑粮食直补政策激励理念,提高粮食直补政策激励标准,调整粮食直补政策激励方式,增强粮食直补政策执行准度,完善粮食直补政策配套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课题组  赵川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宁夏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近几年增速有所趋缓。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宁夏粮食主产区北部引黄灌区产粮大县与普通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谷物平均价格和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是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收入的共同因素,且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不足,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粮食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需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补贴方式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