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62)
2023(19691)
2022(16737)
2021(15465)
2020(13168)
2019(29711)
2018(29363)
2017(56377)
2016(30653)
2015(34095)
2014(32961)
2013(32479)
2012(29406)
2011(26171)
2010(25883)
2009(23916)
2008(23480)
2007(20451)
2006(17618)
2005(15107)
作者
(86871)
(72412)
(71843)
(68156)
(45983)
(34741)
(32511)
(28434)
(27349)
(25546)
(24452)
(24405)
(22816)
(22734)
(22136)
(22128)
(21647)
(21589)
(20724)
(20709)
(18007)
(17591)
(17483)
(16582)
(16134)
(16017)
(15952)
(15946)
(14356)
(14287)
学科
(120632)
经济(120503)
(106838)
管理(98331)
(95161)
企业(95161)
方法(56780)
数学(46595)
数学方法(45987)
(36413)
(36083)
业经(35553)
中国(30033)
(26076)
财务(26006)
财务管理(25969)
农业(25311)
企业财务(24609)
(24567)
贸易(24555)
技术(23979)
(23925)
(23814)
理论(22469)
(22370)
地方(21957)
(20769)
(19476)
(18203)
环境(18192)
机构
学院(425804)
大学(422400)
管理(172095)
(168860)
经济(165474)
理学(149687)
理学院(148105)
管理学(145545)
管理学院(144773)
研究(135345)
中国(102128)
(88722)
科学(85890)
(76591)
(75356)
业大(67558)
(66933)
中心(62258)
财经(62072)
(61990)
研究所(61291)
农业(59558)
(56696)
北京(54711)
(52723)
师范(52102)
经济学(50333)
(49734)
(49586)
商学(46214)
基金
项目(296546)
科学(233463)
基金(215621)
研究(212973)
(189356)
国家(187710)
科学基金(162141)
社会(134985)
社会科(127965)
社会科学(127932)
(117170)
基金项目(114576)
自然(107331)
自然科(104904)
自然科学(104874)
自然科学基金(103026)
(97971)
教育(97699)
资助(87970)
编号(85711)
成果(67089)
重点(66274)
(64895)
(64355)
(63042)
创新(60062)
课题(58378)
科研(57152)
国家社会(55599)
教育部(55085)
期刊
(180518)
经济(180518)
研究(117424)
中国(76429)
学报(70097)
(68422)
管理(66265)
科学(63352)
(61686)
大学(53238)
学学(50704)
农业(47265)
教育(43255)
技术(38315)
(33351)
金融(33351)
业经(32564)
财经(30224)
经济研究(28600)
(27130)
(26021)
问题(23756)
技术经济(22052)
科技(21950)
(21029)
商业(19855)
现代(19755)
财会(18828)
图书(18721)
(18561)
共检索到608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楠  
文章采用单案例研究法,从机会窗口视角研究主业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追踪案例企业60年发展历史发现,案例企业价值观从重长期利益转变为重短期利益,战略变革从重主业自主式技术创新转变为重技术模仿式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使企业价值形成了从高到低的下降趋势。从案例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当机会窗口出现时,企业必然会作出战略变革来回应机会窗口;主业创新战略是应对机会窗口首要选择的方向;重长期利益的价值观会引导企业的资源配置向能够形成长期价值的主业创新战略倾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胡海波  毛纯兵  卢海涛  费梅菊  胡宇辰  
危机情境下,企业能否对潜在机会产生警觉,并将此转化为机会窗口,已成为企业在危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对易招标的案例分析,探索了危机情境下机会窗口的打开过程以及组织警觉对机会窗口打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产生的单向匹配机制影响技术机会窗口和制度机会窗口的打开,双向匹配机制影响需求机会窗口的打开;(2)危机情境下,三类机会窗口打开的关键分别为内升、外联和内外互动;(3)危机情境下,机会窗口的打开以匹配理论为基础,组织行为以主动为主,三类机会窗口存在一定的打开次序,即在市场机会窗口打开基础上,打开技术机会窗口,最终打开制度机会窗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字理  刘贻新  张光宇  欧春尧  
选取比亚迪、特斯拉与丰田三家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NEV)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主张”与“价值实现”两个维度,分析凝练三个案例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模式;基于机会窗口视角,阐释“NEV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时,是如何设计有效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建立不同类型价值优势”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在同一行业当中,可以同时出现环境支持型、跨界融合型以及协同创新型三种不同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制度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环境支持型模式能助其获取经济价值优势;以需求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借助跨界融合型模式能获取顾客价值优势;以技术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实施协同创新型模式能获取系统价值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晓波  付亚男  吴东  雷李楠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建军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开启的“人口机会窗口”。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是重要的“人口机会窗口”期,消费总量持续增长,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伴随着消费升级,将为企业营销提供难得的战略机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兆国  常依  曹丹婷  张弛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以2012-2017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新环保法施行为事件窗口,考察企业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任期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技术创新与环境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既有任期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预期任期在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绩效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考察新环保法施行后发现,新环保法施行之后,企业技术创新与环境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以及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的正向调节作用均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新环保法的重要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屹  宋炜  张熙良  
本文在分析机会窗口对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作用的基础上,以单个产品在完整生命周期内机会窗口出现的频次、时间以及密度等为数值因子建立了测度模型。研究表明,企业通过对机会窗口相关因子的测度可以适时识别机会窗口,为实现技术跃迁提供阈值条件,从而有助于企业建立技术领先优势。文中以西安车辆厂为例验证了上述观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帆  
把握机会窗口对后发企业追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后发企业如何通过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从而把握机会窗口以实现技术追赶的过程路径仍不清楚。本文选取慈星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发现通过"机会窗口识别——获取技术知识——提升技术能力——推出关键产品——抓住机会窗口"的途径可以有效实现对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追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绪江  王文岫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存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经济意义。在宏观面,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体现了中央银行窗口指导政策的有效性;在微观面,助学贷款的推广模式代表了行政推动型产品创新。立足于这两个层面,本文对湖北咸宁的助学贷款发展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直接原因是行政推动型金融产品创新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不足和公共品式的过度需求;第二,中央银行窗口指导的“社会效益”目标与商业银行利润目标间的不一致是影响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原因;第三,作为窗口指导,业务推广必须与利益导向相结合才能切实起到政策激励作用;作为产品创新,仍应坚持自发创新为主,行政推动为辅。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孔海璞   邵云飞   黄丽芳  
随着专精特新培育工作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在获得认定后的发展方向受到广泛关注。选取一家典型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行案例研究,基于注意力配置理论,按照“关注—解释—行动”逻辑探究创业者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自身注意力实现创业机会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专精特新阶梯式跨越发展。结果发现,新创组织机会开发策略是创业者对技术、市场和竞争相关信息进行注意力配置的结果。具体而言,在初创期表现为技术主导的机会发现,在成长期表现为市场主导的机会创造,在成熟期表现为竞争主导的机会识别。这些不同机会认知能够决定新创组织后续机会开发行为。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专精特新企业成长规律,为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闫禹彤   史桂芬  
抑制“两高”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2007~2021年,“绿色”窗口指导通过限制信贷投放以及强化融资约束遏制了“两高”企业的粗放扩张,减少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绿色”窗口指导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对劳动密集型“两高”企业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绿色”窗口指导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对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倒U型影响。以“绿色”窗口指导为代表的非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在优化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长期而言,政府还应积极主动构建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宏斌  刘芳林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求日益个性化,传统封闭式研发受到冲击。自媒体为实现与外部资源协同的开放式研发创造可能。基于价值链视角并运用多案例研究法,本文搜集整合海尔和小米两家企业自媒体与用户互动内容,搭建"用户-企业协同创新"模型,揭示用户参与对价值链活动的影响及自媒体作用机制:创意构想阶段,通过自媒体交互捕捉用户需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获得增值;研发设计阶段,自媒体创造调研环境并整合设计资源,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获得增值;生产测试阶段,用户与企业持续互动促进产品迭代,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增值;推广销售阶段,自媒体拓展营销渠道,用户持续进行问题反馈,营销和服务活动获得增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逢文  付龙望  张露  于晓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分工愈发精细,对个人与组织间的技术隔离也愈加明显,亟待创业者个体及组织开展跨层次的交互学习以构建组织创新优势。基于此,本文援引学习理论与意义构建视角,从"行动"与"解释"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个体—组织"整合性分析框架,探究了不同创业阶段内跨层次行动主体间的学习互动模型,揭示了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创业者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间的互动,表现为渐变初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自上而下"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单环式行动;而在调整转变期,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发生交互影响,包含个体探索式学习经"横向协同式"团队互动主导形成组织双环式行动,以及组织双环式行动转换为单环式之后,经由持续反思与质询,刺激形成创业者个体利用式学习;最后,在发展突变期,个体利用式学习经"制度化统筹式"团队交互合作促成组织单环式行动,同时个体探索式学习经"跨越层次自主式"团队交互激活组织双环式学习。此外,在不同创业阶段,3种互动逻辑与意义构建框架下的创新决定机制呈现出以个体创意激发与扩散、信息整合与匹配以及平衡矛盾与冲突3种不同的影响路径展开的态势。本研究为创业学习理论和创业实践过程贡献了新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晗  张金隆  熊杰  
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机会窗口概念,可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提供理论依据。但囿于研究视角和关注重点,不同研究对赶超中机会窗口的认知界限交叠、层次各异,整体上呈碎片化状态。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赶超中机会窗口的相关文献,从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赶超中机会窗口的现有研究,分别是机会窗口的研究层次、机会窗口的成因与影响、机会窗口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总结了机会窗口存在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特征。最后,提出机会窗口的相对性概念,从空间、时间和惯性三个维度重新理解赶超中的机会窗口,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辉锋  
本文基于创新生命周期与产业演进的基本理论,认为当前我国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实质在于抓住国际上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的"机会窗口",提升我国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为此,我国应当立足于自主创新,大力推进技术、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变革,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