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8)
- 2023(8251)
- 2022(7205)
- 2021(6947)
- 2020(6055)
- 2019(13739)
- 2018(14063)
- 2017(27273)
- 2016(15058)
- 2015(17260)
- 2014(17733)
- 2013(17745)
- 2012(16675)
- 2011(15019)
- 2010(15317)
- 2009(14602)
- 2008(15019)
- 2007(13628)
- 2006(12271)
- 2005(11449)
- 学科
- 济(58851)
- 经济(58752)
- 管理(42574)
- 业(41007)
- 企(32404)
- 企业(32404)
- 方法(25162)
- 数学(21053)
- 数学方法(20771)
- 中国(20178)
- 财(18110)
- 农(17161)
- 制(16389)
- 银(14266)
- 银行(14256)
- 行(13505)
- 业经(13218)
- 理论(12311)
- 地方(12277)
- 学(11977)
- 融(11661)
- 金融(11658)
- 贸(11466)
- 贸易(11457)
- 险(11259)
- 务(11210)
- 财务(11189)
- 保险(11167)
- 财务管理(11146)
- 易(11092)
- 机构
- 大学(216221)
- 学院(216078)
- 济(84626)
- 经济(82403)
- 管理(79128)
- 研究(67889)
- 理学(65065)
- 理学院(64267)
- 管理学(63192)
- 管理学院(62758)
- 中国(59974)
- 财(48332)
- 京(47352)
- 科学(39545)
- 财经(36382)
- 江(36299)
- 所(34283)
- 经(32556)
- 中心(32421)
- 北京(30777)
- 农(29855)
- 研究所(29804)
- 范(29472)
- 州(29311)
- 师范(29231)
- 业大(26682)
- 财经大学(26665)
- 经济学(26165)
- 院(24755)
- 经济学院(23484)
- 基金
- 项目(123649)
- 研究(96223)
- 科学(95238)
- 基金(86518)
- 家(72969)
- 国家(72238)
- 科学基金(61287)
- 社会(58587)
- 社会科(55068)
- 社会科学(55051)
- 省(48370)
- 基金项目(45571)
- 教育(45021)
- 编号(42293)
- 划(40402)
- 自然(37765)
- 自然科(36750)
- 自然科学(36736)
- 成果(36461)
- 资助(36372)
- 自然科学基金(36055)
- 课题(29365)
- 部(27725)
- 重点(27199)
- 发(25836)
- 性(25792)
- 项目编号(25268)
- 创(24827)
- 年(24585)
- 教育部(24091)
- 期刊
- 济(105541)
- 经济(105541)
- 研究(73671)
- 中国(48362)
- 财(39793)
- 管理(30065)
- 融(29232)
- 金融(29232)
- 教育(28350)
- 学报(27855)
- 农(26947)
- 科学(25854)
- 大学(21660)
- 技术(19899)
- 学学(19699)
- 财经(18264)
- 农业(17476)
- 业经(17102)
- 经(15550)
- 经济研究(15456)
- 问题(14362)
- 图书(13012)
- 理论(12194)
- 贸(12035)
- 财会(11166)
- 实践(11084)
- 践(11084)
- 现代(10594)
- 技术经济(10568)
- 会计(10354)
共检索到352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在保险法律和保险合同中规定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符合合同基本理论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同一人的保险合同是基本形态。但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保险合同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人身保险合同。由于这种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不同的人,如何平衡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设定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需要探索理论依据。从我国《保险法》目前设定的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框架和结构来看,不宜把被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来对待,应在保险合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保险合同,以"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来丰富和完善我国保险合同的理论和法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代琴
由于我国民事法律中尚未确立利他合同具体内容,在实践中对利他合同相关利益主体权利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漏洞。《保险法》第15条中投保人任意解除权的行使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期待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原拟在"保险合同法解释二"中对该条内容做出解释,但因争议较大,最后颁布时删除了此内容。保险法学界对该条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肯定说认为,投保人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按照合同相对性理论,投保人的任意解除权应不受任何限制。而否定说认为,保险合同是利他合同,与其他一般民事合同有一定的区别,投保人的任意解除行为可能损害利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对国内外利他保险合同理论进行梳理...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姜南
责任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弥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而遭受的损失,而且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充分、及时获偿的公益功能。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中,责任保险制度规定的较为简单,欠缺实践中的操作性。新修订的《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利益属性,增加了保险人直接向受害第三人赔付的法定条件、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以及保险人对保险金的留置义务,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只是在立法与实务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建晖 易艳娟
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是指任意责任保险中第三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享有的直接请求保险人给予赔偿的权利,我国最新修订的《保险法》第65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本文在区分强制责任保险和任意责任保险的第三人请求权基础上,深入阐述了责任保险第三人代位请求权在我国的基础和意义,以期对新法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婧
本文基于立法论立场讨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相对性的冲突与协调,在分析两种基础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相对性原则是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确立的最大理论障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相对性的有限突破。其对外效力与物权对外效力的区别非常明显,未及于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人,限于约定的纯获利益的特定第三人。另外,由于"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概念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应将以上两概念分别修正为"合同关系"和"原因关系"。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关系的类型取决于两种基础关系的类型,而不应仅仅取决于合同关系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婧
本文基于立法论立场讨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相对性的冲突与协调,在分析两种基础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相对性原则是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确立的最大理论障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相对性的有限突破。其对外效力与物权对外效力的区别非常明显,未及于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人,限于约定的纯获利益的特定第三人。另外,由于"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概念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应将以上两概念分别修正为"合同关系"和"原因关系"。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关系的类型取决于两种基础关系的类型,而不应仅仅取决于合同关系类型;其所形成的三方法律关系并非纯粹的合同关系,更非两个合同关系的简单相加,但仍属于债的关系范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关键词:
交强险 受害第三人 赔偿请求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敏
我国《保险法》中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规定存在着不足,给具体实施带来了困难,实践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保险立法和实务操作两方面强化对保险利益原则的体现。
关键词:
保险法 保险利益原则 保险实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邹世允 尚洪剑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该规定设置"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为先行支付的条件,将先行支付与追偿的范围限制为"医疗费用",对于其他待遇支付与追偿没有提及。建议立法统一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明确不同情形下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
关键词:
第三人 先行支付 民事赔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书高
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而享有的一种保险金请求权。从性质上讲 ,属于财产权、请求权和期待权。但是为了防止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发生 ,法律对受益权的产生及行使受益权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使其区别于一般的财产请求权。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的规范从整体上说是合理的 ,但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立法时没能注意的问题 ,均急需法律修订时予以完善。
关键词:
受益权 完善 保险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贾林青 贾辰歌
受益人介入商业保险活动,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之保障作用的适用效果和适用方向。因此,保险立法设计受益人制度的科学水平就关乎保险制度应有的社会功能是否得以发挥。分析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受益人的法律规则,因存在诸多法律疏漏而需要进行修改,达到完善受益人制度而适应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为此,本文就保险受益人的指定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发表个人看法。其中,关于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笔者认为,保险受益人的指定权惟有被保险人才能享有,这决定于保险合同的适用目标、法理基础和保险实务。而关于保险受益人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应当将保险受益人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财产保险领域,用以适应保险实务的发展需要,理由是保险受...
关键词:
保险受益人 指定 适用范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庆华
无权抵押的行为是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他人财产之上设定抵押的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的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关键词:
无权抵押 债权行为 抵押合同 善意取得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晓栋 郭晨 张振华
信用保险的第三人(买方)虽然与信用保险合同没有直接联系,但却是信用保险的前提和关键,是信用保险利益的基础,也是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和具体载体。我国现行保险法将受益人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人身保险,是否在财产保险中设置受益人存在争议。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逐步明确地承认了受益人在财产保险中的法律地位,表明了财产保险受益人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在信用保险中引入受益人制度具有现实和理论必要性。
关键词:
信用保险 第三人 买方 受益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家骏
我国《民法典》中的第三人清偿规则系以合同当事人为利益平衡中心,与保险合同第三人代缴保费中的被保险人中心地位无法契合。对此应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双重利益中心展开考察,在人身保险中赋予被保险人对包括利害关系人在内的第三人代缴的权利以决定权。利害关系人范围的界定需以对保险金的实际请求权为判断标准,并承认被保险人等特定利害关系人对第三人清偿行为的知情权,以防范道德危险的滋生。对人寿保险或长期健康保险,可借助于利他型契约关系,允许第三人及其债权人或破产管理人撤销保费代缴行为,并对现金价值行使独立而非追偿性的权利;对于财产保险,应注重对基础法律关系的考察,并承认担保权人在代缴保费对保险金的优先受偿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