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0)
- 2023(5497)
- 2022(4712)
- 2021(4298)
- 2020(3627)
- 2019(8256)
- 2018(8305)
- 2017(15920)
- 2016(8746)
- 2015(9811)
- 2014(9728)
- 2013(9433)
- 2012(8626)
- 2011(7764)
- 2010(7656)
- 2009(7274)
- 2008(7108)
- 2007(6288)
- 2006(5578)
- 2005(5186)
- 学科
- 济(30744)
- 经济(30673)
- 管理(30327)
- 业(25581)
- 企(21767)
- 企业(21767)
- 制(11980)
- 财(11624)
- 方法(10025)
- 农(9760)
- 体(8521)
- 业经(8491)
- 数学(8382)
- 数学方法(8294)
- 中国(8051)
- 地方(7622)
- 体制(7181)
- 务(6942)
- 财务(6924)
- 财务管理(6906)
- 企业财务(6464)
- 环境(6351)
- 农业(6245)
- 银(5893)
- 银行(5888)
- 划(5641)
- 融(5598)
- 金融(5594)
- 行(5583)
- 技术(5245)
- 机构
- 大学(118573)
- 学院(118430)
- 济(47491)
- 经济(46328)
- 管理(44855)
- 研究(38389)
- 理学(38192)
- 理学院(37735)
- 管理学(37231)
- 管理学院(36983)
- 中国(30178)
- 财(26036)
- 京(25215)
- 科学(21752)
- 财经(19587)
- 江(19247)
- 中心(18376)
- 所(18087)
- 经(17523)
- 农(16683)
- 研究所(15924)
- 业大(15769)
- 范(15717)
- 师范(15607)
- 北京(15446)
- 州(14850)
- 经济学(14611)
- 院(14378)
- 财经大学(14324)
- 经济学院(13038)
- 基金
- 项目(78495)
- 科学(62442)
- 研究(60750)
- 基金(56890)
- 家(48209)
- 国家(47771)
- 科学基金(41766)
- 社会(39190)
- 社会科(37021)
- 社会科学(37014)
- 省(31208)
- 基金项目(30757)
- 教育(27800)
- 自然(25800)
- 划(25712)
- 自然科(25132)
- 自然科学(25127)
- 编号(25052)
- 自然科学基金(24671)
- 资助(21907)
- 制(21173)
- 成果(21044)
- 部(17677)
- 课题(17564)
- 重点(17429)
- 创(16726)
- 发(16707)
- 国家社会(16095)
- 性(15816)
- 创新(15732)
共检索到183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海峰
提出为科举制平反的人士和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不仅否定废科举,而且主张恢复科举制;第二类是对废科举提出质疑,认为废科举是因噎度食,但并未提出恢复科举制;第三类是不否定废科举但充分肯定科举制。本文认为,科举制应该平反,废科举则是历史的必然。重新认识科举制,不等于否定废科举,更不是主张在当代恢复科举制,而是要还科举制的本来面目,还其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和历史潮流所否定。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应该永远被否定。科举制尽管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仍不失为中国的一大发明。
关键词:
科举制 考试 书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段远鹏
官吏及人才的选拔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事,企业人才的培养选拔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要事。古代国家用"科举"取仕,而今力帆用"科举"选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4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巴西等国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对科举制与科举学作了多学科的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应方淦 周谷平
作者针对“科举功名是一种学位”这一观点,对科举制度与学位制度的异同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分析。通过深入研究,作者指出,尽管科举制度与学位制度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但这并不能掩盖两者“貌似而神非”的事实。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项保华
在管理决策中,人们依靠直觉率性判断或者理性刻意分析得出的结论,有时会与最终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相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在《高等教育研究》第8期撰文提出,教育与办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办学是为了教育,但不等于教育。在处理教育与办学关系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在教育实践中,高等学校领导者往往考虑比较多的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梅养宝
科举制度的观念直接扎根于儒家关于“贤能治国”的理想诉求之中,体现了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一种政治选择。其目标则是在选拔“贤能”的过程中,贯彻君权主导下的“机会均等”原则,以此将一切能够有效影响社会的政治力量纳入到专制君主的控制之中。这既满足了专制君权无限扩张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官僚和七绅两大集团分享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君主、官僚、士绅为划定各自的利益界限共同推动了科举制度的生成和演化。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贤能治国 君权扩张 利益分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梓 王炳照
科举制度一直以追求公平为重要目标。从唐朝的“兼采时望”到宋朝严格的“糊名考校”,从科目众多、标准迥异到只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进士科,从内容宽泛的诗赋之文到内容相对固定的经义之文;经义之文的内容,由百家学说到仅用朱子学说,经义之文的形式,由形式灵活的散文到结构固定的八股文。科举制度追求公平的努力,使科举考试的各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保证了整个考试过程中的程序公平。但正因为太执著于公平,科举制度淡忘了选拔行政官员的终极目的,迷失了自己的使命,造成了对自身的戕害。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考试 公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约翰·格拉夫 戴维·巴特克 丁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一直吃着比萨,而且吃个不停?当然没有。虽然你没有在七分饱的时候就停止,但是最终你总会吃饱的;或许有时候你吃得太多了,事后才知道后悔。因此,我们应当懂得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这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并不是越多越好。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指出,经济学的核心宗旨之一就是"何时叫停规则",而这个规则是建立在边际收益的基础之上的。边际收益就像是一片比萨。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我们就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选瑞
占用不等于占有任选瑞原告:史某被告:某县土地管理局第三人:巩某原告史某在县城内北正街3号有祖产房6间,其中正房3间,铺面房3间。第三人巩某在县城北正街4号有祖产房6间,其中东房3间,南房3间。双方以一巷路为邻,史某居南,巩某居北。此巷原为一条由西向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庾建设
大学里进行的主要是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一系列活动,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学术性是大学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大学必然要由了解学术、关心学术、有深厚的学者素养和执着的学术情怀的人来领导。只有关心学术支持做学问的校长,才会有学术的感情、学术的洞察力,也因此才能整体把握大学学术发展的方向,才能坚守学术逻辑。我国大学校长主要是从学术精英中产生的,在校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在制度安排合理的情况下,校长的学术水平与管理水平是可以相互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