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0)
- 2023(10426)
- 2022(8808)
- 2021(8770)
- 2020(7249)
- 2019(16991)
- 2018(17268)
- 2017(30440)
- 2016(17660)
- 2015(20146)
- 2014(19874)
- 2013(18881)
- 2012(17914)
- 2011(16415)
- 2010(16923)
- 2009(15439)
- 2008(15418)
- 2007(13889)
- 2006(12929)
- 2005(12230)
- 学科
- 济(65390)
- 经济(65300)
- 管理(38755)
- 业(33469)
- 中国(27237)
- 企(25836)
- 企业(25836)
- 方法(23159)
- 教育(22474)
- 数学(19920)
- 农(19761)
- 数学方法(19552)
- 制(16956)
- 学(15702)
- 财(15199)
- 理论(13944)
- 地方(13751)
- 贸(13708)
- 贸易(13693)
- 业经(13633)
- 易(13327)
- 农业(12509)
- 体(12253)
- 银(11643)
- 银行(11628)
- 行(11291)
- 融(10844)
- 金融(10842)
- 教学(10592)
- 发(10318)
- 机构
- 大学(239196)
- 学院(230542)
- 济(94269)
- 研究(92246)
- 经济(92141)
- 管理(75185)
- 中国(68699)
- 理学(62181)
- 理学院(61235)
- 管理学(59959)
- 管理学院(59461)
- 京(55664)
- 科学(52194)
- 财(46843)
- 所(46387)
- 范(42835)
- 师范(42584)
- 研究所(41512)
- 中心(40779)
- 江(38630)
- 北京(37185)
- 教育(36257)
- 农(35371)
- 师范大学(35221)
- 财经(34983)
- 院(33131)
- 经(31830)
- 经济学(30104)
- 州(30068)
- 业大(28538)
- 基金
- 项目(139805)
- 研究(112343)
- 科学(110703)
- 基金(98719)
- 家(85304)
- 国家(84416)
- 科学基金(70228)
- 社会(69700)
- 社会科(65474)
- 社会科学(65460)
- 教育(59023)
- 省(51878)
- 基金项目(49849)
- 编号(47369)
- 划(46667)
- 成果(43658)
- 自然(41167)
- 资助(41112)
- 自然科(40206)
- 自然科学(40196)
- 自然科学基金(39476)
- 课题(36822)
- 部(33975)
- 重点(33015)
- 发(31526)
- 年(30929)
- 性(30132)
- 教育部(30008)
- 中国(28799)
- 国家社会(28657)
共检索到397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成科
以现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维度检视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追问,即当代中国教育界"反传统"究竟反什么;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以何种思维方式为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声辩。以"元理论"思维对教育改革中"主义"之争进行辨识,可以形成的理论共识:超越"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超越"保守"与"国粹"等同论思维;超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流俗化思维。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保守主义"其存在的思想史意义表现为:指认了"教育改良"是历史的常态,"教育革命"是历史的反常态;有助于形成制衡"激进主义"的力量;有利于滋养新教育学派的形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忠虎
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对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马忠虎一新保守主义是二十世纪政治保守主义的统称,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它一直是西方世界最有政治影响的主要思潮之一,也是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形态。由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依照洛克的说法,"不安"是现代人的生命状态。而这种"不安",却来自于笛卡儿所谓"我思"(cogito)的生命构造。现代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生命,才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协京
20世纪末以来的日本教育改革,一方面朝着个性化、多样化、自由化、分权化的方向发展,带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又渗透着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恢复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凝聚力,带有浓厚的新保守主义色彩。这种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教育改革,将给日本的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日本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对英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石伟平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重新执政后,便开始对战后根据《1944年教育法》构建的英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造,这种变革在1988年达到高潮,一套全新的改革措施随《1988年教育改革法》隆重出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莉莉
与强调能力、高水平技能培养的方法取向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不同,强调内容取向的教育新保守主义者赫什认为,只有以传递文化素养为使命的核心知识课程,才能解决美国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平等问题和共同体感危机的问题,才能抵制激进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消极影响,重塑美国国民的国家意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正正 高伟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始兴于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壮大为包含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四个思想流派的联盟。联盟各派以反对自由主义为整体标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脉络和特征,因此,各派既相互联合又通过不同途径推动了美国教育不同层面的保守主义转向,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自由化、教育价值一元化、教育评价高标准化以及道德教育严格化四个方面。从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来看,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想的底色,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反全球化、反多元化、精英主义等问题,联盟内部矛盾、联合的实质是利益博弈和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美国保守主义 联盟 思想特征 教育 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张凤莲
人文教育:一个教育史的考察——兼论专业教育叶赋桂张凤莲90年代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再一次把人文教育带入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人文教育的展开不仅会加速正在变革的中国教育模式的更新,还将开辟中国教育科学的新领域、新思维和新局面,同时中国古典传统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孝如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使现代教育在某些方面走向了技术化的误区。本文运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出现的种种认识误区,旨在探讨人文化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人文化 现代教育技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刚 叶继元
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组是中国图书馆界第一个全国性专业社团组织。1922—1925年,图书馆教育组及其常设机构图书馆教育研究委员会利用中华教育改进社四届年会,提出了一系列议案,并通过社员在《新教育》上发表的一批高水平论文,宣传和普及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形成了现代图书馆学的教育学理论范式,提出了图书馆需要专家治理的主张,完成了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专业刊物创设的历史使命,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化由此起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日波
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中却一度被忽视。其缘由何在?本文以马歇尔为中心,做了思想史的考察。发现马歇尔的分工思想内含于对组织的分析中,这一分析采用了生物类比的方法。该方法与经济力学方法的兼容性是有争议的,这引发了20世纪20—30年代有关"报酬递增与代表性企业"的争论,使主流经济学走向了"去经济生物学,近经济力学"这一背离马歇尔思想的道路,这是分工思想被忽视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崔继伟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政治培训与业务培训并举,并将政治培训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落实这一精神,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中国教育思想史是研究教育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发展的学科。它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发生、发展的艰难曲折的历程,揭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洪宇 陈竞蓉
郭秉文是五四时期中国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曾长期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校长,并在世界教育会联合会、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等当时国内外诸多重要教育组织中出任要职。他不仅大力传播与应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直接领导和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而且注重引进和起用留美优秀人才,为教育改革积聚力量,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改革运动,为中国教育改革运动谋求外部助力,是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昊生 孙久文 苏玺鉴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对于我国的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过程的基础上,从政府将土地作为政策工具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土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潜在成本。本文认为土地作为空间政策工具、地方财政工具和产业政策工具,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价格攀升、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问题。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未来中国更好地利用土地这一政策工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工具 空间战略 地方财政 产业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