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6)
2023(12022)
2022(10031)
2021(9156)
2020(7275)
2019(16734)
2018(16477)
2017(30804)
2016(16167)
2015(18387)
2014(18152)
2013(18300)
2012(17733)
2011(16568)
2010(16503)
2009(15171)
2008(14666)
2007(12792)
2006(11920)
2005(11257)
作者
(47341)
(39672)
(39519)
(37447)
(25614)
(19023)
(17800)
(15344)
(15219)
(14076)
(13839)
(13173)
(13022)
(12702)
(12424)
(12204)
(11787)
(11449)
(11216)
(10971)
(10237)
(9645)
(9457)
(9260)
(8952)
(8892)
(8586)
(8443)
(7962)
(7857)
学科
(94135)
经济(94055)
管理(39765)
(36050)
中国(28400)
方法(28239)
地方(26952)
(25441)
企业(25441)
数学(24942)
数学方法(24808)
(22323)
业经(18402)
(17058)
(16517)
贸易(16502)
地方经济(16164)
(15927)
环境(15552)
农业(15399)
(14221)
(14035)
金融(14032)
(13816)
(13565)
(13533)
银行(13521)
(13297)
(12345)
技术(10554)
机构
大学(239960)
学院(238575)
(115191)
经济(113203)
研究(95965)
管理(84269)
中国(74369)
理学(70576)
理学院(69606)
管理学(68715)
管理学院(68241)
科学(54369)
(53244)
(49088)
(48563)
研究所(43737)
中心(41827)
财经(38321)
(37553)
经济学(37513)
(36198)
北京(35042)
(34853)
(34437)
(34246)
师范(33978)
经济学院(33487)
业大(30478)
科学院(29645)
农业(28996)
基金
项目(150725)
科学(119261)
研究(113880)
基金(109693)
(95254)
国家(94464)
科学基金(79881)
社会(75803)
社会科(72007)
社会科学(71997)
基金项目(57182)
(56716)
教育(50091)
(48225)
自然(47186)
自然科(46022)
自然科学(46010)
自然科学基金(45167)
资助(44619)
编号(44240)
(39765)
成果(36576)
重点(34375)
(34199)
发展(33007)
国家社会(32794)
(32500)
课题(32023)
(30915)
中国(30575)
期刊
(141076)
经济(141076)
研究(82808)
中国(54761)
(35736)
(35236)
学报(33708)
科学(33486)
管理(33451)
(26181)
金融(26181)
大学(25912)
教育(25260)
农业(24990)
经济研究(23830)
学学(23714)
技术(20997)
业经(20634)
财经(19966)
问题(18586)
(17540)
(16400)
世界(15857)
国际(15051)
(14310)
技术经济(13336)
图书(12932)
资源(12313)
经济问题(11579)
现代(11118)
共检索到392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之祥  
当今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对海洋的探索,大规模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东临大海,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大国,有300万km2的蓝色海洋国土,海洋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海洋安全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对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认识。张耀光教授的新著《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正适合了当前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思亮  范其伟  董效臣  
随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工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与海洋相关人才继续教育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海洋学科优质办学资源,从培养海洋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出发,形成校地、校企、校企政等多种合作培训模式,为学习者持续提供培训服务,构建了面向海洋工程领域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伍业锋  施平  
文章用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经济总产值—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经济总产值及其占GDP的比重来分别度量海洋经济的直接贡献度、间接贡献度以及全部贡献度。目前中国海洋的直接经济贡献度接近10%,间接贡献度约12%,全部经济贡献度约22%。最后给出了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经济贡献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新军,周应祺  
海洋是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1998年达到3,35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然而也面临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污染严重等问题,这都将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海洋国际竞争能力和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实现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和有偿使用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治、建立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警系统等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长征  刘毅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又不断增加 ,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丰富的生物、港口、矿产、旅游等资源 ,有利的地理位置 ,显示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越性。近年来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 ,特别是海洋运输、旅游、海上油气开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但同时也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资源开发不合理、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灾害频繁、领土争议等困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何亚宁  柯丽娜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鸣  
受新的发展手段、发展媒介、发展思路的影响,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必须以海洋经济为轴心,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强国的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经济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产业困境、生态困境、科研困境、管理困境等问题。因此,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为前提,不断完善涉海法律制度,加大涉海科研力度,优化创新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颜昭  
我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深海资源开发、海洋新材料、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现代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金生  张杰  
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梳理,整理出产业发展的一般性要素——资源、劳动力、技术、资本和政策,分析这些要素在海洋油气产业发展中的经济效应,运用"弹性分析方法"和修订后的"索罗增长速度方程"分别对我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阶段及其产业发展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度进行了识判和比较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李博  郭建科  彭飞  闫晓露  盖美  刘天宝  刘锴  王泽宇  狄乾斌  赵良仕  刘桂春  钟敬秋  孙康  
海洋经济地理属于区域经济地理范畴,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已建立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研究体系,且仍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此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已由陆域系统延伸到了海域系统,使得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充实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内容。基于对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部门经济、海洋经济制度及文化、海洋地缘经济及政治的研究和海洋经济地理研究的方法及其应用的详尽阐述,文章对海洋经济地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未来应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空间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的地缘环境、海洋经济的制度与文化、海洋经济地理的技术方法创新及强化海洋服务社会决策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构想,进而更好地推动海洋经济学科的发展,从而尽早达到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杰  李鹏  
基于"地理第一性"与"地理第二性"相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研究了海洋经济地理集聚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海洋经济增长潜力的挖掘重点需放在滨海旅游、海洋运输、海洋油气等产业;海洋经济集聚的形成既受"地理第一性"正向影响,也受"地理第二性"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对拥有海岸线城市带来持续集聚效应。在经验分析之后进行了政策讨论,以期沿海地区获得推进海洋经济地理积聚优势形成的持久动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加韬  
蓝色的海洋蕴藏丰富的蓝色碳汇,是我国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缓和国际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新空间。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在低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碳中和技术推广应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入手,加快推进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永生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增强海洋经济韧性是积极应对内外部冲击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海洋经济韧性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探究中国海洋经济韧性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其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9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韧性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抵抗性发展较快,鲁棒性发展较慢,生态风险仍然较高;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不断增强,形成以山东、上海、广东为核心的多层次网络空间结构,分别辐射或控制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地理空间邻近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投入等差异对海洋经济韧性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