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4)
2023(16590)
2022(13580)
2021(12462)
2020(10243)
2019(22977)
2018(22955)
2017(42366)
2016(23357)
2015(26416)
2014(26404)
2013(25773)
2012(24011)
2011(21717)
2010(22263)
2009(20759)
2008(20735)
2007(19088)
2006(17368)
2005(16076)
作者
(66603)
(55680)
(55378)
(52356)
(35573)
(26350)
(25139)
(21386)
(21223)
(20280)
(19079)
(18771)
(18093)
(17936)
(17504)
(16812)
(16331)
(16257)
(16169)
(15972)
(14010)
(13854)
(13435)
(12902)
(12729)
(12593)
(12307)
(12281)
(11159)
(11134)
学科
(96780)
经济(96625)
(88433)
管理(82294)
(78534)
企业(78534)
(33008)
业经(32962)
(31520)
中国(30838)
方法(30551)
地方(26417)
(25113)
农业(23167)
数学(21682)
(21657)
财务(21608)
财务管理(21576)
数学方法(21406)
企业财务(20412)
理论(20357)
技术(20121)
(18975)
(18397)
(17119)
(17034)
(17024)
银行(17008)
(16616)
金融(16608)
机构
学院(330111)
大学(323584)
(131187)
经济(128050)
管理(124114)
研究(112757)
理学(103759)
理学院(102518)
管理学(100989)
管理学院(100336)
中国(89419)
(71335)
(67147)
科学(65884)
(56352)
(55842)
(55274)
中心(52151)
财经(50212)
研究所(49764)
业大(45456)
北京(45454)
(45355)
(45147)
师范(44913)
(44176)
农业(42677)
(41660)
经济学(38205)
(38145)
基金
项目(205706)
科学(162171)
研究(159487)
基金(144240)
(123274)
国家(122002)
科学基金(105788)
社会(99109)
社会科(93548)
社会科学(93529)
(84695)
基金项目(76086)
教育(74060)
(69418)
编号(67162)
自然(65407)
自然科(63807)
自然科学(63791)
自然科学基金(62651)
资助(57274)
成果(55927)
(49026)
课题(48880)
重点(46396)
(45697)
(44608)
(43017)
创新(41854)
(41279)
(40751)
期刊
(167952)
经济(167952)
研究(106323)
中国(85176)
(57063)
(53871)
管理(53455)
教育(50049)
学报(45034)
科学(43935)
农业(36602)
大学(35638)
(34942)
金融(34942)
技术(33649)
学学(32825)
业经(30340)
财经(25499)
经济研究(24388)
(22063)
问题(21373)
(20981)
技术经济(16881)
现代(16758)
图书(16672)
(15786)
论坛(15786)
职业(15712)
财会(15681)
(15611)
共检索到540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是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笔者有幸参与了该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以下仅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学习体会。一、关于《指南》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延伟  胡姝  
教育部牵头制定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多层次制造业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调查显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首要驱动要素是人才。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支撑。《指南》明确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人才素质为目标,着力打造三支制造业人才队伍。同时,要不断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中国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推动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及通过制度自觉的生态治理促进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周民良  
全球主要大国围绕制造强国的竞争正在加剧,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而且面临着一系列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忧外患。建设制造强国,对我国意义重大,既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国际产业演进方向的必然选择,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要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应用于制造强国之路,加快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家东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贯彻实施,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和新的历史阶段。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质量素质作为制造业人才的关键能力和素质,是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和质量技能的综合表现。制造业全员质量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成效和目标实现。一、提升全员质量素质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厉以宁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下面就制造业发展谈几个方面的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竞争性工业绩效指数和制造业人均指标处于第一方阵;在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方面,中国对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大,影响力系数居世界之首;在制造业占国家总量份额指标和制造业出口指数方面,中国有一定优势。“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竞争性工业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进  明航  
文章首先归纳了中国制造业领域技能型人力资源主要现状,分析了技能型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需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民良  
1.推动中国制造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进程离不开创新驱动,必须把创新置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地位,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设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追踪世界前沿技术进展,加强技术先行企业、规模庞大企业与国际同类顶尖企业的技术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佐明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与我国制造业的匹配程度是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因素。要利用政策优势,鼓励国际知名高校与国内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快速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优化技能人才配置,因地制宜,协同育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静  
二战后德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其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时,德国更是率先提出了"工业4.0",即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一体,被称为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同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旨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把中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借鉴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曲永义   陈彦霖   阳镇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逐渐形成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并行发展的态势。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智能制造政策”)政策为依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该项政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政策效果。实证检验发现,该项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促进了企业底层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影响机制分析中发现,税收优惠、信贷机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该项政策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数字基础条件较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同群效应。因此建议:扩大范围,积极发挥政策扩散效应;优化结构,整体提高政策实施效率;立足差异,稳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既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也需要制造企业不懈努力。而制造企业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不断打造制造精品,将会更大程度地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而持续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进程。在分析工匠精神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改变,追踪国内外工匠精神的诸多论述,阐述工业化、企业管理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总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制造业表现的工匠精神差距基础上,提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补工匠精神短板的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