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0)
- 2023(14792)
- 2022(12160)
- 2021(11034)
- 2020(9008)
- 2019(20255)
- 2018(20137)
- 2017(38025)
- 2016(20651)
- 2015(23321)
- 2014(23225)
- 2013(22909)
- 2012(21287)
- 2011(19174)
- 2010(19664)
- 2009(18448)
- 2008(18645)
- 2007(17092)
- 2006(15618)
- 2005(14443)
- 学科
- 济(90971)
- 经济(90831)
- 业(84749)
- 管理(76998)
- 企(75727)
- 企业(75727)
- 业经(31838)
- 农(31047)
- 财(29851)
- 方法(28593)
- 中国(27811)
- 地方(25157)
- 制(23157)
- 农业(22030)
- 务(20867)
- 财务(20828)
- 财务管理(20800)
- 数学(20091)
- 数学方法(19903)
- 企业财务(19690)
- 技术(19323)
- 理论(17575)
- 和(17195)
- 体(16860)
- 划(16196)
- 策(16108)
- 银(15364)
- 银行(15351)
- 环境(15122)
- 融(14983)
- 机构
- 学院(295539)
- 大学(287961)
- 济(121441)
- 经济(118675)
- 管理(113794)
- 研究(99024)
- 理学(95062)
- 理学院(93970)
- 管理学(92814)
- 管理学院(92202)
- 中国(79515)
- 京(63154)
- 财(61712)
- 科学(56229)
- 江(49776)
- 所(48703)
- 农(46928)
- 财经(46361)
- 中心(46001)
- 研究所(42708)
- 经(41677)
- 北京(40273)
- 州(39493)
- 业大(39068)
- 范(38886)
- 师范(38570)
- 院(36606)
- 农业(35926)
- 经济学(35497)
- 财经大学(33533)
- 基金
- 项目(182011)
- 科学(144446)
- 研究(142435)
- 基金(128494)
- 家(108725)
- 国家(107574)
- 科学基金(94309)
- 社会(90098)
- 社会科(85156)
- 社会科学(85138)
- 省(74844)
- 基金项目(68088)
- 教育(64985)
- 划(60500)
- 编号(59633)
- 自然(57558)
- 自然科(56133)
- 自然科学(56120)
- 自然科学基金(55135)
- 资助(50626)
- 成果(49005)
- 发(44265)
- 课题(42780)
- 创(41160)
- 重点(40653)
- 制(39761)
- 部(39553)
- 业(37818)
- 创新(37559)
- 性(36521)
- 期刊
- 济(156061)
- 经济(156061)
- 研究(95479)
- 中国(72841)
- 财(52459)
- 管理(49576)
- 农(46402)
- 教育(39559)
- 科学(37445)
- 学报(36107)
- 融(32033)
- 金融(32033)
- 农业(31654)
- 技术(30140)
- 大学(29350)
- 业经(28436)
- 学学(27009)
- 财经(23551)
- 经济研究(22511)
- 经(20359)
- 问题(20121)
- 业(18512)
- 技术经济(15915)
- 现代(15880)
- 财会(14622)
- 贸(14566)
- 世界(14383)
- 图书(14101)
- 会计(13893)
- 商业(13856)
共检索到482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延伟 胡姝
教育部牵头制定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多层次制造业人才培养,助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调查显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首要驱动要素是人才。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支撑。《指南》明确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人才素质为目标,着力打造三支制造业人才队伍。同时,要不断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关键词:
制造业 人才队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是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笔者有幸参与了该文件的调研和起草工作,以下仅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学习体会。一、关于《指南》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小华
中国制造2025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规划之一,《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不仅为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具体行动提供了坐标系,也描绘了路线图。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整体框架下,高职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通过对接需求的专业布局推进高职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通过确立人文引领的核心素养实现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通过完善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推动高职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创新,以及通过制度自觉的生态治理促进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朝先 王宏霞
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不少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产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国家生产的总和还要多。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人均规模甚至不及制造业强国美日德的1/3,我国制造业发展还存在技术落后、产能过剩、资源利用效率低、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利润持续走低、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等诸多问题。未来3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从大到强"。"中国制造2025"是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次尝试和努力,是第一个专门规划。"中国制造2025"也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产物,就其文本内容而言,可以概括为"11223410"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周民良
全球主要大国围绕制造强国的竞争正在加剧,中国制造业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而且面临着一系列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忧外患。建设制造强国,对我国意义重大,既是立足于我国资源禀赋和国际产业演进方向的必然选择,也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要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应用于制造强国之路,加快推进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全球竞争 制造强国 转型升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进 明航
文章首先归纳了中国制造业领域技能型人力资源主要现状,分析了技能型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制造业发展对技能型人力资源的需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竞争性工业绩效指数和制造业人均指标处于第一方阵;在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方面,中国对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大,影响力系数居世界之首;在制造业占国家总量份额指标和制造业出口指数方面,中国有一定优势。“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竞争性工业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关键词:
制造强国 制造业绩效 国际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静
二战后德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其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2013年时,德国更是率先提出了"工业4.0",即全面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一体,被称为人类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呼之欲出。同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旨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把中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借鉴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发展经验,对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时椿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泛采取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合资、合作和战略联盟等措施,制造规模逐渐扩大,制造能力迅速增强,但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迄今依然十分薄弱,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本文研究提出,体制创新、结构优化是提升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制造业 自主创新 体制创新 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娟 崔凌霄
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研究两者的互动耦合模式,可以引导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实现一体化发展。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为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不同阶段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耦合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耦合发展策略。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清华 林永康
中共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基于2012—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促进作用,金融中心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且在企业规模和地区分布中呈现出明显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外部性带动了资本、劳动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资源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有助于制造业企业充分释放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研究结论可为金融集聚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中国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娟
人才是科技与知识的载体,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的基本动力与关键因素。江苏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旧存在着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引进有效性不足、人才管理与使用机制僵化等问题。文章立足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才支撑策略。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人才支撑 产业集群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业中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晶
:当前,国际制造业转移对于天津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必须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发展面向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天津经济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此,天津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天津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化。
关键词:
国际制造业转移 天津制造业基地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