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0)
2023(8666)
2022(7375)
2021(6959)
2020(5602)
2019(12625)
2018(12538)
2017(23705)
2016(12609)
2015(13942)
2014(13215)
2013(12847)
2012(12001)
2011(10550)
2010(10573)
2009(9628)
2008(9253)
2007(8441)
2006(7437)
2005(6527)
作者
(32860)
(27583)
(27568)
(25996)
(17723)
(13378)
(12280)
(10510)
(10342)
(9867)
(9308)
(9251)
(9114)
(8746)
(8548)
(8455)
(8074)
(7971)
(7802)
(7709)
(6777)
(6606)
(6455)
(6432)
(6196)
(6184)
(6115)
(6093)
(5433)
(5384)
学科
(50616)
经济(50577)
(41431)
管理(40185)
(35268)
企业(35268)
方法(17242)
地方(17114)
技术(16462)
(14926)
中国(14371)
数学(14332)
数学方法(14140)
业经(12873)
技术管理(11963)
(11002)
农业(10735)
(9416)
地方经济(9383)
(9109)
(8915)
贸易(8902)
(8719)
(8574)
理论(8379)
(8088)
环境(7896)
(7635)
银行(7623)
(7409)
机构
学院(165758)
大学(162431)
(68147)
经济(66704)
管理(65836)
研究(56626)
理学(56360)
理学院(55670)
管理学(54857)
管理学院(54499)
中国(42975)
(34579)
科学(33502)
(30282)
(27043)
(26731)
中心(26025)
研究所(24168)
财经(23361)
(23261)
(23005)
师范(22833)
业大(21701)
(21691)
(21584)
北京(21341)
(21018)
经济学(19793)
技术(18531)
师范大学(18215)
基金
项目(111801)
科学(89428)
研究(85424)
基金(79674)
(68988)
国家(68385)
科学基金(59518)
社会(54507)
社会科(51661)
社会科学(51647)
(45995)
基金项目(42720)
教育(38815)
(37813)
自然(37507)
自然科(36582)
自然科学(36574)
自然科学基金(35945)
编号(34718)
资助(30187)
(29466)
成果(27578)
创新(26470)
(26085)
重点(25386)
课题(25198)
(23455)
国家社会(22208)
(21255)
发展(21240)
期刊
(80176)
经济(80176)
研究(51071)
中国(38613)
管理(28621)
(24076)
科学(22458)
教育(22321)
(21058)
学报(20403)
技术(16627)
大学(15964)
(14794)
金融(14794)
学学(14717)
农业(14135)
业经(13873)
经济研究(12473)
财经(11020)
科技(10472)
问题(10282)
(9716)
技术经济(9182)
(8958)
(8779)
论坛(8779)
资源(8634)
现代(8589)
图书(8582)
(8124)
共检索到258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洪  
一、从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转移的规律看长江经济区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经济增长中心转移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曾有规律地再现过。在欧洲,首先形成经济中心及商业中心的是地中海,其重点又集中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威尼斯。15世纪初,这个当时人口尚不到20万人的商港,就拥有商船3000多只,经直布罗陀直通伦敦,向东直通东方的中国。后来,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割断了东西方贸易之路,并大肆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裕民  程子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严英龙  吴先满  胡发贵  
本文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结合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从与国际经验的比较上,概要阐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内涵,具体描述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系统论证了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国际国内环境条件及其客观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充分展现了 21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和光明前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梦奎  
根据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生活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又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步历史性跨越之后,提出21世纪前50年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阶段划分和基本任务,并就如何实现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开拓发展空间,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中国在改革第三个10年中是 在为一个新的中国勾画宏图:一个以过去的实力和价值为基础、面向未来挑战的新社会。这样讲或许更清楚: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改革还远未完成。扭曲现象虽已大大减少,但仍然制约着经济的潜能。技术差距虽已缩小,但需要追赶的距离仍然不小。目前看来,至少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令宽  李国璋  
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在农村建立起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有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推进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村改革中,农村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农村上层建筑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生产能力发展的需要,乡镇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当地经济上而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变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货物对外贸易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还不是国际贸易的强国,因为中国还缺少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品牌。除了海尔等少数品牌外,在世界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唐凌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战略性特点,企业人才的培养理所当然要符合战略性需求。本文从企业的晋升机制来探视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指出员工在组织中的晋升分为三步走,即跨入“优秀行列”、“横向交流”的实习和“代理人”的考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翟业亿  
深刻理解科技进步的战略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曾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取得的巨大发展,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经济小国跃升到经济大国,这种巨变是一步步实现的。自1978年始,国家发展是按照战略家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前行的。历史证明,这个战略是理性且实用的。在既延续以前历代领导人正确的战略构想,又对以前的战略作出新的补充和贡献的基础上,2013年起开始了习近平时代的经济战略阶段。习近平的经济战略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各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国内经济战略包括新型城镇化战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以及长江经济带战略;国际经济战略包括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大大超出了前三个国内经济战略,具有更加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良平  施林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东亚地区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源,并且产生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东亚各国(地区)为了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纷纷展开了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竞争.与此同时,上海也提出了在21世纪前半期建成国际级经济、贸易、金融三大中心的设想.上海的设想能否实现,除了受自身内部因素和国内各省市之间竞争的影响外,也必然受到周边国家(地区)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上海在国际区域分工和竞争中的位势进行判断,对东亚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寻找出制约上海建成“三个中心”的主要竞争对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方棫  张少龙  
确保小康消费战略目标的实现刘方棫,张少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目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梅  黄娜  
国际货币协调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货币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是对货币政策协调的严峻考验和有力推动。当前,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协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五大特征,实现了"无协调的协调"、协调中博弈因素减弱、呈现出"雁式分工"格局、收益分配不均衡加剧、长效预期与短期利益取向并存。新特征预示着新起点,今后国际货币协调应致力于实现三步推进的战略构想,以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为起点,以多元货币体系为过渡,最终走向超国家主权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