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9)
2023(2444)
2022(2238)
2021(2288)
2020(1715)
2019(4149)
2018(4103)
2017(7483)
2016(4235)
2015(4900)
2014(4533)
2013(4330)
2012(4078)
2011(3647)
2010(3497)
2009(3009)
2008(2692)
2007(2255)
2006(1940)
2005(1674)
作者
(10426)
(8853)
(8504)
(8165)
(5377)
(4321)
(3945)
(3498)
(3299)
(3101)
(3059)
(2793)
(2792)
(2640)
(2628)
(2628)
(2578)
(2424)
(2407)
(2403)
(2148)
(2122)
(2102)
(2035)
(1925)
(1906)
(1897)
(1894)
(1885)
(1695)
学科
(13773)
经济(13757)
管理(7942)
(6799)
地方(6261)
(5311)
(4605)
企业(4605)
中国(3800)
农业(3791)
教育(3765)
方法(3677)
业经(3249)
(3248)
数学(3101)
数学方法(3067)
环境(2666)
地方经济(2576)
(2392)
理论(2359)
城市(2295)
思想(2285)
(2235)
政治(2223)
(2099)
教学(1982)
思想政治(1979)
政治教育(1979)
治教(1979)
德育(1960)
机构
学院(50588)
大学(50436)
研究(17262)
管理(16784)
(15960)
经济(15425)
理学(14385)
理学院(14094)
管理学(13790)
管理学院(13689)
中国(12776)
科学(11868)
(11486)
(9861)
师范(9799)
中心(8531)
(8372)
(8210)
(8108)
师范大学(8069)
业大(7660)
研究所(7422)
(7222)
北京(6975)
(6748)
(6744)
农业(6437)
技术(5787)
财经(5674)
(5396)
基金
项目(35648)
研究(27668)
科学(27438)
基金(24301)
(20837)
国家(20602)
科学基金(17507)
社会(16377)
社会科(15267)
社会科学(15263)
(14856)
基金项目(13872)
教育(12597)
(12279)
编号(12245)
自然(11316)
自然科(11005)
自然科学(11004)
自然科学基金(10782)
成果(10070)
资助(8694)
课题(8626)
(8157)
重点(7878)
(7619)
(7226)
(7147)
大学(6828)
项目编号(6780)
(6744)
期刊
(20577)
经济(20577)
研究(15740)
中国(11825)
教育(9041)
学报(7818)
(7487)
科学(7323)
(6063)
大学(5958)
学学(5225)
农业(5214)
管理(5051)
资源(4742)
技术(4227)
图书(4105)
(3908)
业经(3547)
城市(3185)
(3176)
(3057)
金融(3057)
(2983)
书馆(2961)
图书馆(2961)
问题(2950)
职业(2695)
科技(2577)
现代(2564)
社会(2524)
共检索到76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立梅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则揭示了韩非"以法为教"思想的终结。《说苑》儒法结合的"为吏之道"为执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人道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充  
先秦时期我国处于一个战乱纷繁的大变革时代,正是在这战乱不堪的宽松政治时代,才造就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道学、礼学、墨学、法学和阴阳学等学派林立,古代第一个学术黄金时代出现了,为我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古代哲学形成于先秦时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思想领域中的首要问题。由李锐撰写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一书,对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学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读者充分地认识这些学派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战国秦汉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赵永明  
中国古代的公文源远流长,数量繁多,公文词语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但学界对公文词语的研究尚未系统化。基于此,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系统考察出传统公文词语产生、发展、演变的理论基础,方式与方法等。经过研究发现公文词语是在一般性词语基础上产生,利用语言里已有的构词材料通过转化成词、扩展成词、截取成词、模式成词、替换成词、语用成词等多种构词规则而逐渐形成。文章由此对传统公文词语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与说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申  张亚光  
罗马与秦汉时期经济思想对比的专题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但它对延续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厘清中西经济思想演化的差异轨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三个层面的对比研究,文章发现,罗马社会推崇个体权利的维护,而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强调集体权利的维护;罗马学者惯以个体多轮谈判的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而秦汉时期的中国学者偏好以整体均衡分析的方式求解经济答案;加之二者在经济研究的视野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罗马与秦汉时期中西经济思想产生显著差异,中西经济思想的首次"大分流"就此形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申  张亚光  
罗马与秦汉时期经济思想对比的专题研究目前尚不多见,但它对延续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厘清中西经济思想演化的差异轨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经济思想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研究视野三个层面的对比研究,文章发现,罗马社会推崇个体权利的维护,而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强调集体权利的维护;罗马学者惯以个体多轮谈判的方式思考经济问题,而秦汉时期的中国学者偏好以整体均衡分析的方式求解经济答案;加之二者在经济研究的视野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罗马与秦汉时期中西经济思想产生显著差异,中西经济思想的首次"大分流"就此形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逊于去年,但创获得仍丰,且有其显著特色,一是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视角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作经济学的分析论著,二是利用出土实物和简牍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明显增多。此外,地区性的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商品经济、市场及其他带总体性研究 邵鸿的《商品经济与我国社会变迁》(江西人民出版社95.9)是本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追溯了中国商品经济起源和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时期的商品经济以后,着重论述了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了这一发展在战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理论意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先秦秦汉史论著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从年代看,有关原始时代和商代论著最多;从专业看,有关农业史和经济思想史论著最多;地区史论著中亦以农业史为多。 杨升南《商代经济史》是迄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商代经济史。该书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实际上读者是1993年才见到此书的。全书52万字,分十一章,依次为:绪论(社会概况、疆域、自然环境、人口),土地制度,农业,发达的畜牧业,狩猎活动,渔业经济,手工业(上):青铜冶铸业,手工业(中):建筑业,手工业(下):陶瓷、纺织等制造业,商业与交通,财政制度。它几乎涉及商代经济的所有方面,书中主要依据的材料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崔晓东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秦汉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立审核簿书和实地稽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在簿书审核的方式中,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会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来达到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乐平  
秦汉时期,人们生活消费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消费水平贫富悬殊,分化严重;二是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增加;三是奢僭消费日渐严重,并冲击封建等级制度。同时,消费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之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加速与商业的繁荣,从而拉动了整个商品经济朝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当时奢靡消费也造成工商业趋向畸形发展。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谷  王准  
东周秦汉时期,里门已在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闾、闬、闳、阎是对里门的称呼,也代表着设置在不同区域的里门具有不同功能。里门有助于我们了解闾里的建筑格局:里垣环绕之中设有闾门,里内巷道设有巷门,巷道两边各户立有院墙与宅门,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可流通又可封闭的生活空间。围绕里门,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些被广泛认同的习俗,并制定了包括门禁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里中的安全与秩序也因此得到保护。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浩  
岳麓秦简"稍入钱"为渐入之钱的意思。它具有每次现金发生量较小、收缴时间频繁、不易全程监督等特点,一般用缿的方式来收缴。其中"作务入钱"是秦稍入钱的重要来源。居延汉简"稍入钱"与"茭"相关。汉时当地政府将大量剩余的茭用来出卖获取现金,以弥补边郡资金紧张的缺口。稍入钱的设置体现秦汉政府现金管理的灵活性、成熟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在秦至汉初的国家赋税体系中,户赋是作为一种专门税目而存在的。其征课对象是五大夫爵位及其以下凡有立户者。它以户为单位,在秦朝征收实物茧、丝,每户纳茧六两,在汉初则转而征收钱币,每户上缴十六钱。户赋由各里在每年五月集中收取,上缴所属乡部,然后再由乡部统一交付到县廷。这一过程由乡部全权负责。乡里上缴的户赋在县道一级统一由县(道)少内负责管理调度,保障户赋在全县(道)内的正当使用,并向上级二千石官缴纳余下的户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军  陈红  余根亚  
云南会计史研究是云南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会计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云南历史和中国会计史研究现有成果史料体系来看,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云南会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管理职能确立和会计制度建设等三个不同阶段,其中原始社会阶段基本符合原始计量记录的发展路径和规律,先秦时期与中原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而秦汉时期逐步与封建社会的相关制度体系对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