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5)
- 2023(8137)
- 2022(6785)
- 2021(6224)
- 2020(4781)
- 2019(11065)
- 2018(10914)
- 2017(20188)
- 2016(10836)
- 2015(12180)
- 2014(11969)
- 2013(11995)
- 2012(11514)
- 2011(10611)
- 2010(10650)
- 2009(9638)
- 2008(9308)
- 2007(8301)
- 2006(7691)
- 2005(7179)
- 学科
- 济(52912)
- 经济(52871)
- 业(28795)
- 管理(26502)
- 地方(20865)
- 企(19386)
- 企业(19386)
- 中国(18399)
- 农(17900)
- 方法(14024)
- 业经(13628)
- 农业(12908)
- 数学(11735)
- 数学方法(11648)
- 地方经济(11110)
- 发(10442)
- 技术(10014)
- 环境(9209)
- 贸(9202)
- 贸易(9188)
- 融(9159)
- 金融(9157)
- 银(8909)
- 银行(8898)
- 易(8771)
- 行(8761)
- 学(8665)
- 制(8109)
- 和(7808)
- 财(7775)
- 机构
- 学院(153476)
- 大学(149437)
- 济(64540)
- 经济(63099)
- 研究(59411)
- 管理(55860)
- 理学(46617)
- 理学院(45985)
- 中国(45721)
- 管理学(45318)
- 管理学院(45028)
- 科学(36664)
- 京(34379)
- 所(30352)
- 农(29035)
- 研究所(27314)
- 财(27249)
- 中心(27002)
- 江(25454)
- 范(23326)
- 师范(23126)
- 业大(22844)
- 农业(22351)
- 北京(22200)
- 院(21835)
- 州(20812)
- 财经(20576)
- 省(19356)
- 经济学(18836)
- 科学院(18661)
- 基金
- 项目(99209)
- 科学(77957)
- 研究(76529)
- 基金(68032)
- 家(59063)
- 国家(58462)
- 科学基金(49509)
- 社会(47388)
- 社会科(44868)
- 社会科学(44862)
- 省(41637)
- 基金项目(36207)
- 划(34137)
- 教育(33033)
- 编号(31959)
- 自然(29778)
- 自然科(29029)
- 自然科学(29022)
- 发(28965)
- 自然科学基金(28452)
- 资助(26654)
- 成果(25612)
- 发展(23695)
- 展(23299)
- 课题(23159)
- 重点(22389)
- 创(21604)
- 部(20499)
- 创新(20190)
- 国家社会(19226)
共检索到25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宁林,张启祥
为发展科技生产力开路于宁林,张启祥南京经济信息中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政治经济新情况、世界科技革命新趋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提出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重大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放科技生产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春海
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深化科技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张春海兵器工业情报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是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的形成,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是从生产力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耿中泽
<正>科技保险覆盖了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能为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相应保障,保护科技活动主体的利益,降低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逆全球化盛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尤为突出,适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科技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省衡阳市开展了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调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辛文
科技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四川省政府顾问、教授辛文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朝霞
<正>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续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围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监督体系等多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一系列部署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凸显改革力度;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领域,都直接提到金融;其他改革任务也与金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俊华
<正>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要素配置实现结构重组和效率改善当前,以数字技术颠覆式应用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使得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要素资源支持体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孟海贵
生产力有个基本特点 ,那就是全世界有共同的发展轨道 ,类似于坐标上的轨迹。古代和近代生产力系统简单 ,劳动工具这一要素可标示生产力发展水平。现代生产力系统复杂 ,要用多种坐标来标示。以生产力要素为坐标 ,科技要素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主体为坐标 ,智力型劳动者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结构为坐标 ,知识经济标志先进生产力 ;以生产力功能为坐标 ,(人与自然 )和谐型标志先进生产力。用集合论分析 ,生产力的要素、主体、结构三个集大部分相交 ,接近重合 ,此三集与生产力功能这个集 ,有部分相交 ,但也有不相交之部分 ,其中有些还相互排斥。科学技术要素和知识经济结构如何实现和谐型功能 ,将是 2...
关键词:
生产力轨道 先进生产力 坐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葆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曾敏
<正>为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新旧产业、新旧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及发展面临机遇挑战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白仲尧
为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开路白仲尧服务贸易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它是由多种服务行业进行的,包括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旅游、医疗、餐饮、劳务出口、工程承包、文艺演出等等。自1986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谈判乌拉圭回合提出服务贸易问题以来,各国竞相发展,服务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营管理是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高层次综合要素发挥着特殊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质的提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生产力中的特殊地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力内部结构中所处地位与生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亚朴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发展生产力问题,在视察南方谈话中又特别阐述了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发展生产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的发展;二是发展科学技术,迎接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特别是加强高科技领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本文专就高等教育如何发展科技、吸收科技和转化科技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