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4)
2023(5446)
2022(4324)
2021(4431)
2020(3213)
2019(7737)
2018(7863)
2017(12859)
2016(8274)
2015(9497)
2014(9614)
2013(8533)
2012(8084)
2011(7325)
2010(7419)
2009(6254)
2008(5977)
2007(5697)
2006(5193)
2005(4327)
作者
(18892)
(15600)
(15509)
(14902)
(9828)
(7591)
(7367)
(6311)
(5880)
(5821)
(5484)
(5107)
(5012)
(4915)
(4827)
(4816)
(4666)
(4622)
(4546)
(4426)
(4101)
(3865)
(3765)
(3744)
(3709)
(3497)
(3479)
(3391)
(3182)
(3177)
学科
教育(20279)
(20218)
经济(20201)
管理(14432)
中国(13518)
(10276)
(8719)
地方(8599)
理论(8048)
教学(7605)
(7152)
企业(7152)
(6171)
(5910)
农业(5700)
业经(5300)
方法(5030)
发展(4856)
(4734)
(4522)
技术(4270)
研究(4247)
环境(4221)
政治(4184)
思想(4173)
数学(4101)
学校(4051)
数学方法(3989)
学法(3952)
教学法(3952)
机构
大学(97104)
学院(93329)
研究(36618)
教育(28850)
管理(26998)
(25994)
(25847)
师范(25760)
经济(24902)
(23985)
理学(22203)
理学院(21741)
中国(21500)
科学(21385)
师范大学(21331)
管理学(21163)
管理学院(20945)
(17172)
(17161)
中心(16555)
职业(16516)
北京(15988)
技术(15794)
研究所(15464)
(13949)
(13669)
(12920)
(12343)
业大(11615)
职业技术(11362)
基金
项目(58836)
研究(54512)
科学(46859)
基金(36026)
教育(33607)
(29738)
社会(29632)
国家(29247)
社会科(27464)
社会科学(27457)
编号(26790)
(25806)
成果(24806)
科学基金(24216)
(23429)
课题(22474)
(19904)
基金项目(18820)
规划(16244)
项目编号(15217)
(14767)
重点(14720)
(14341)
(14195)
(14109)
研究成果(13518)
资助(13365)
自然(13278)
(12893)
自然科(12856)
期刊
教育(52290)
研究(40090)
(34545)
经济(34545)
中国(34032)
职业(13731)
技术(13603)
(11469)
学报(10408)
(10143)
科学(9927)
大学(9466)
技术教育(9174)
职业技术(9174)
职业技术教育(9174)
管理(9033)
农业(8330)
图书(8170)
(7637)
论坛(7637)
(7627)
高等(6849)
学学(6495)
书馆(6200)
图书馆(6200)
高等教育(5860)
业经(5785)
成人(5578)
成人教育(5578)
(5552)
共检索到162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慧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2023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新阶段教育工作最强音。在不到12年的时间里,在一个14多亿人口的大国,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责任重大、工程浩大、挑战巨大的壮举。为深入理解“什么是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本期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在于通过强大的国家教育能力,全面确保教育中人的现代性增长。从其内涵特征来看,教育强国是指教育综合实力、教育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教育治理能力、教育国际竞争力和教育影响力强大且显著的国家。在决策导向分析框架下,从构建的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得分为74.56,在世界主要的60个国家中居第24位,处于准教育强国的前列。基于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低投入、高产出”类和“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综合判断,中国推进教育强国硬实力建设应借鉴同类型教育强国经验,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聚焦教育过程性指标监控和教育产出性指标提升;在软实力建设上应坚持“绿色协调”、“不唯速度”原则,坚定走中国式教育强国新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应着重激发国家高等教育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伟大时代。立足伟大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在历史总结、比较分析和前瞻预测中,全面深刻认识未来12年教育强国建设的地位、方位、重点和路径。一、教育强国:是基础,也是引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素质提升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自信、自强、自立,凝聚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制度和道路的自信,奠定民族复兴伟业。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强国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基本方向。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化发展阶段;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进入全面素养提升阶段;始终关注教育公平,公共教育服务迈入均等化阶段;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基本形成公民并举的办学格局。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世界教育发展的中上水平、人民教育获得感逐步增强,教育强国建设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因势而为、与时俱进,形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义,即制度上,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方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需求作为教育改革动力;价值上,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公平与优异并存体系;方法上,以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设教育法制保障的体系。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导向、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映雄  石梅  
孔子学院这一海外办学形式能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并进而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起到促进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充实孔子学院的办学内涵,从利益关系人的角度出发完善办学中的合作机制,加强并提升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开放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夏文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对于全党、全国人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自煌  
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一个"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否真正树立起来了的问题。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等。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也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局,就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覆盖了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廷柱  
<正>建成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使命。至于我国要建成什么样的教育强国,学界从教育强国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目标任务、评估指标等方面多有探讨。从相关政策文件或规划文本来看,教育强国建设也主要遵循的是目标导向策略,具有较为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而放眼当今的世界形势与格局,特别是再次回顾新冠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冲击,必须意识到国际国内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乃至干扰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尽管暂不具备适当的氛围与依据提出韧性教育强国议题,却也有必要把“韧性之维”作为一个论题来审视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瑞君   尹星星   张美丽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构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人口背景,决定教育资源供需关系的时空结构。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历年各省统计年鉴的研究发现,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任教师需求量整体呈下降态势,中等教育专任教师需求量先升后降,高等教育专任教师总需求量持续上升;省域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供需特征存在差异,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应改革和优化教师编制配置标准,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增强学龄人口趋势分析研判,做好教师需求中长期规划;依据学位供需结构变化,构建前后学段衔接的区域教师资源结构体系;强化分类施策,探索不同类型人口增长区域师资结构的优化路径;提高统筹层次,提高各级各类师资配置和使用效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教育强国的突出标志是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李强总理在2023年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这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职业教育的“产出质量”指学习的结果,其标志是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和职业素养。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是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和平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也进一步指明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20-30年里,中国将实现新一轮的大跨越,从经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永新  
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助于制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锚定办学方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要深化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到职业教育战线,要强化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要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要注重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改革,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志勇   赵新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以治理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路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本质是教育权力的科学配置及其有效行使。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治理主体、教育治理手段、教育治理对象、教育治理效能等要素结构上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治理主体更加强调多元参与、治理手段更加强调依法治教、治理对象更加强调主体自治、治理实施更加强调内在自觉。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化党在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建设;加快教育立法、修法,深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纵横向权力配置,重视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教育决策和政策调整的适切性、科学性;深化教育治理工具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