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7)
2023(5681)
2022(4671)
2021(4530)
2020(3541)
2019(8221)
2018(7705)
2017(14083)
2016(7476)
2015(8732)
2014(8375)
2013(8445)
2012(8008)
2011(7639)
2010(7306)
2009(6749)
2008(6606)
2007(5549)
2006(5024)
2005(4672)
作者
(20852)
(17591)
(17523)
(16775)
(11050)
(8303)
(7884)
(6952)
(6824)
(6267)
(5916)
(5797)
(5770)
(5569)
(5543)
(5517)
(5334)
(5002)
(4966)
(4750)
(4466)
(4192)
(4166)
(4011)
(3898)
(3875)
(3760)
(3514)
(3503)
(3464)
学科
(41436)
经济(41401)
管理(15982)
方法(15944)
数学(14840)
数学方法(14791)
中国(14078)
(13418)
(9788)
贸易(9782)
地方(9726)
(9602)
(8856)
企业(8856)
(8560)
(6860)
地方经济(6807)
环境(6512)
关系(6265)
(6203)
金融(6202)
业经(6053)
(5951)
(5848)
(5802)
(5773)
银行(5770)
(5701)
农业(5678)
(5593)
机构
大学(114308)
学院(110728)
(57780)
经济(57094)
研究(47357)
管理(38381)
中国(36781)
理学(33112)
理学院(32642)
管理学(32261)
管理学院(32042)
科学(26191)
(25373)
(23573)
(22917)
研究所(21754)
经济学(20243)
中心(19696)
财经(18954)
经济学院(18259)
(17662)
(16987)
北京(16785)
(16131)
师范(16047)
(15530)
科学院(15252)
财经大学(14352)
(14098)
研究中心(13597)
基金
项目(75348)
科学(61186)
基金(58081)
研究(56068)
(51315)
国家(50981)
科学基金(42974)
社会(39739)
社会科(37850)
社会科学(37845)
基金项目(29693)
自然(25041)
教育(24998)
(24977)
自然科(24466)
自然科学(24458)
自然科学基金(24045)
资助(23825)
(22890)
编号(20164)
中国(19253)
(18679)
国家社会(18450)
重点(17702)
(17695)
成果(17010)
教育部(16207)
(15254)
发展(15092)
人文(14983)
期刊
(60545)
经济(60545)
研究(38307)
中国(22267)
科学(16965)
学报(16746)
(15285)
管理(14492)
(14144)
大学(13154)
学学(12190)
经济研究(11643)
教育(11617)
农业(10437)
财经(10340)
(10172)
金融(10172)
(9963)
世界(9785)
国际(9284)
(9146)
问题(8416)
技术(7800)
(6998)
业经(6755)
资源(6442)
技术经济(5435)
统计(5334)
经济问题(4980)
(4782)
共检索到170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梁永佳  
本文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类学的域外研究应该尝试“以中释外”,即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从学科特质上看,人类学是一门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异己社会进行“文化翻译”的学科,这是人类各文明赓续自身的共同智慧。从社会学研究的特质上看,费孝通先生在“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论述中号召学者回到中国古代思想并借鉴全世界各文明的智慧,这正是“以中释外”的愿景。从一般意义的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上看,多重现代性的世界格局同样说明了现代化道路需要新的解读方式。用中国古代思想释译域外世界,将助力中国社会科学深化对自身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自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界定"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学"等概念,在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研究在学术立场、目标定位和致思取向诸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之"史"的本质特点。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荣贤  
学科史课程教学应该充分强调学科史本身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局限在认知的层次上回避意义创造和价值揭示。就《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而言,其具体教学内容应聚焦于三大方面:第一,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是如何适应并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从而从学科角度为传统文化的类型和特征提供独一无二的解释和说明。第二,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在当代中国图书馆学中的历史延续和时代更新中应发挥什么作用,从而基于民族本位立场,消解晚清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西方中心主义取向。第三,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对于世界图书馆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从而为世界图书馆学研究贡献自己的智慧,确证中国图书馆学并不只是欧美中心之外的一种边缘化学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岐三元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大国。有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有绚丽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管理思想,理论、方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发掘、利用、总结和发扬。我们要建立中国式的经营管理科学体系,实现中国经营管理现代化。这就要从我国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凤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任竞泽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增长点之一,但对文体学理论之整体研究还是个薄弱环节。文体学思想是一种内蕴更为丰富的文体学理论范型,相关研究尤为寥落。论纲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综论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的研究现状,比较文体学思想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从而借鉴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其次通过列举一些重要文论家的文体学思想,概观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的整体特征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最后论证和呈现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研究的方法目标、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评介●宗秋荣乔炳臣、潘莉娟二位同志编著的《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了中国自先秦到清代前期学习思想发生、发展的历程,对中华民族学习思想的起源、演进、立论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关伟  
尊师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史上的光辉夺目的明珠,是中国古代尊师重教传统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表现。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我国古代尊师思想,剔除其中的封建性糟粕,取其民主性、真理性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尊师重教、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我国古代物流和现代物流存在很大区别,在认识上,古代物流重"储",而现代物流重"流";在思想上,古代物流主要是"重储思想",现代物流主要是"系统思想";在观念上,古代是以静态的观念为主导,现代是以动态的观念为主导。基于此,一系列派生的政策、主张、运行、工程、装备、技术等随之而来,如先秦时期的"重储思想",荀子"物畅其流"的主张,万里长城对物流集中化、规模化、规范化、法制化、快速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造就的历史辉煌,大运河对南北沟通的重要作用,漕运直抵北京的辉煌,郑和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等,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研究我国古代物流思想与实践,对"南船北马"、漕运、纲运、古道路体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常华兵  
财富或收益的分配是人类理财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古代有很多理财分配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很值得品味和借鉴。一、对分配重要性的认识《管子·牧民》云:"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意思是说,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没有人能够管理分配好。这道出了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的人该如何分配和占有财富是一个根本而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为什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杨会晏  
《易经》博大精深,但往往被后世研究者所忽视的是,《易经》也是一部包涵很多商贸思想和观点的经典著作。《易经》高度强调商贸的重要性,认为商贸活动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认为商贸活动中应该讲究礼节和诚信。这些思想和观点影响了后世诸多重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古代商贸思想的发展,《易经》也影响着当代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嵇建琴  
本文对漕运思想的分析以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为主。第一,从河运漕粮方法的思想演变看,便民利民、降低成本、提高漕运效益,始终被思想家们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第二,从商业原则在漕运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雇佣劳动制度在漕运中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用商船运粮,反映了商品货币意识在当时已为人们所接受,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三,“河运”“海运”思想的争辩,反映了“海运”论者已充分意识到,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漕运体制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张借助商业资本的力量消除漕运弊端。他们的改革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四,“常平仓”和“田赋改征折色”,可以减少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静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并有着悠久深厚的农本思想。本文从不同的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体现,对农本主义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古代的自然条件、人口增长和重农抑商思想是历代统治阶层农本思想的三大根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