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4)
2023(13699)
2022(11920)
2021(11635)
2020(9757)
2019(23064)
2018(22740)
2017(43169)
2016(23867)
2015(27548)
2014(27559)
2013(27175)
2012(24963)
2011(22676)
2010(22722)
2009(20756)
2008(20376)
2007(17888)
2006(15786)
2005(13860)
作者
(67640)
(55970)
(55683)
(53209)
(35821)
(26776)
(25410)
(22045)
(21516)
(20235)
(19200)
(19027)
(17872)
(17727)
(17318)
(17239)
(16625)
(16345)
(16072)
(15858)
(14027)
(13799)
(13541)
(12743)
(12483)
(12470)
(12416)
(12391)
(11332)
(11065)
学科
(96664)
经济(96558)
管理(65851)
(59319)
(48900)
企业(48900)
方法(45916)
数学(40403)
数学方法(39787)
中国(29675)
(25382)
(22169)
(20123)
业经(19982)
地方(18674)
(18574)
贸易(18563)
(18108)
(17390)
理论(16745)
农业(16538)
教育(15740)
(15471)
环境(14855)
(14384)
银行(14351)
技术(13899)
(13694)
(13464)
金融(13463)
机构
大学(338799)
学院(331733)
(134336)
经济(131409)
管理(130602)
研究(115601)
理学(112633)
理学院(111335)
管理学(109037)
管理学院(108440)
中国(87057)
(74100)
科学(70734)
(60136)
(57900)
研究所(52586)
中心(51747)
(51110)
业大(48184)
北京(48143)
财经(48026)
(47862)
(46571)
师范(46219)
(43833)
(41935)
经济学(40376)
农业(39697)
(39059)
师范大学(37449)
基金
项目(224901)
科学(176865)
研究(167046)
基金(162671)
(141186)
国家(140027)
科学基金(119860)
社会(104170)
社会科(98595)
社会科学(98568)
(85868)
基金项目(85396)
教育(78615)
自然(77419)
自然科(75655)
自然科学(75640)
自然科学基金(74220)
(73289)
资助(68798)
编号(68053)
成果(57361)
(50740)
重点(50401)
课题(48070)
(47256)
(46077)
大学(44126)
教育部(43827)
创新(42851)
科研(42777)
期刊
(146713)
经济(146713)
研究(105007)
中国(68793)
学报(51741)
管理(48713)
教育(48256)
科学(47521)
(46905)
(44034)
大学(40262)
学学(36217)
农业(33156)
技术(29784)
(27739)
金融(27739)
经济研究(23586)
财经(23352)
业经(22180)
图书(21498)
(20006)
问题(19343)
(17582)
技术经济(16392)
理论(16213)
(16115)
科技(15842)
统计(15512)
书馆(14847)
图书馆(14847)
共检索到501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需要、高等教育进步的内部需求和大学建设的自身要求三个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存在着综合国力提升方面的必要性、高等教育全面大众化方面的必然性,也是重点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作者从定性与定量结合上分职能、性质、定位三个层面,将研究型大学的内在含义界定为“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在资源、成果、人才等方面将研究型大学的外在特征归纳为拥有高品位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学生生源,具备充足的科研经费和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通过科学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与一流大学之间“合而不同”的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周海涛  
本文以理念、投入和环境为切入点,认为在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 办学理念是前提,国家投入是关健,竞争环境是“杠杆”,因此要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建设。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孙禺  孔钢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工程"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实践尝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归纳了取得这些成就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宁生  
认为学科是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龙头,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坚持四个原则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基础,科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前提,处理好四个关系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关键,人才队伍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根本,条件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岚  卢乃桂  
师德建设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对于处于不同生涯阶段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师德建设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师德建设应着力于整合教师各种角色和职能,将育人融入课堂;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学术责任观;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满足教师发展"以人为本"的需求;完善与教师薪酬待遇、聘任评价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学术作为理想的事业,保持"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建立起师德的调控监管机制,将教师德行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大银  刘新静  
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向创新型大学的转型,这一过程要求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创新办学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考核体系、进行基因重构,从而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带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让本科生最大程度地参与科研,激发其学习热情、提升其创新能力。创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将提供更多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从而极大激发本科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型大学中创新文化的形成也为良好学风的形成提供土壤,将本科学风建设指标纳入衡量体系,将扭转当前研究型大学的中"科研漂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玉梅  迟伟凡  
介绍了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办学性质,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及其特殊的办学性质决定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20几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馆藏总量比较丰富、优势学科特色明显、外文书刊比重大、电子及数据库资源覆盖面宽、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地位突出等特点,并对上述特点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柯炳生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发展之根本,更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型大学与其他大学比较,既有共同特征,也有一些特殊性,包括生源质量高,研究生比重大,科研任务重等。因而,研究型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更有特殊性。本文从招聘、评价、待遇、培养、结构和条件等几个方面,谈一些个人认识以及本校的实践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红霞  高抒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从单一学科的讲座、院系,发展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机构。尽管如此,其不懈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观和自由探索、不畏权威的学术信念和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没有变,因而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谐一致,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和谐一致。中国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不同的知识观传统,因此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偏差,在学术组织、学术信念和学术活动上没有突破"体用两分"的模式。中国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类定位;以服务社会作为科学研究和学科融合的生长点;调整研究机构和院系组织为创新人才成长铺路;以国际化为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霞  
大学研究型教学之"研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是研究领先的、研究取向的,也可以是研究为本的,或研究支持的。不同的涵义揭示了研究型教学中"研究"的不同侧重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广义地而不是狭义地理解"研究";建立研究与教学源与流的联系;创造、设计和组织特定的条件和框架;使研究与教学互动和融合,形成"研究-教学-学习"的联接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自江泽民同志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建设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倡议,围绕着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内一些大学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并就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和建设措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几乎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提出了建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主张,并参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铁城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作者以四川大学为例,对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林  刘念才  
本文在借鉴美国卡内基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促进高校创新定位、加快研究型大学特色化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建构定量、多指标、可重复检验的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给出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分类名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