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5)
- 2023(5104)
- 2022(4229)
- 2021(3933)
- 2020(3326)
- 2019(7322)
- 2018(7094)
- 2017(13476)
- 2016(7411)
- 2015(8349)
- 2014(8335)
- 2013(7964)
- 2012(7427)
- 2011(6620)
- 2010(6851)
- 2009(6680)
- 2008(6829)
- 2007(6209)
- 2006(5541)
- 2005(5402)
- 学科
- 管理(29763)
- 济(27642)
- 经济(27573)
- 业(24148)
- 企(21682)
- 企业(21682)
- 财(12507)
- 制(12129)
- 方法(9210)
- 体(8360)
- 中国(7990)
- 务(7665)
- 财务(7647)
- 财务管理(7621)
- 数学(7607)
- 数学方法(7535)
- 体制(7341)
- 企业财务(7260)
- 业经(7253)
- 农(7081)
- 银(6783)
- 银行(6778)
- 行(6441)
- 融(6242)
- 金融(6240)
- 划(5541)
- 学(5286)
- 税(5133)
- 度(5127)
- 制度(5124)
- 机构
- 大学(106114)
- 学院(104392)
- 济(45587)
- 经济(44572)
- 管理(38925)
- 研究(35959)
- 理学(32604)
- 理学院(32261)
- 管理学(31870)
- 管理学院(31654)
- 中国(29077)
- 财(27221)
- 京(22421)
- 财经(19675)
- 科学(18928)
- 经(17759)
- 所(17420)
- 江(16974)
- 中心(16412)
- 研究所(15156)
- 经济学(14838)
- 财经大学(14604)
- 农(14244)
- 北京(14212)
- 经济学院(13175)
- 院(13073)
- 业大(12935)
- 州(12791)
- 范(12432)
- 师范(12309)
- 基金
- 项目(65813)
- 科学(52905)
- 研究(50240)
- 基金(49234)
- 家(42062)
- 国家(41726)
- 科学基金(36384)
- 社会(33813)
- 社会科(32008)
- 社会科学(32003)
- 基金项目(25616)
- 省(24780)
- 教育(23419)
- 自然(22117)
- 自然科(21599)
- 自然科学(21595)
- 自然科学基金(21227)
- 划(20875)
- 资助(19640)
- 编号(19595)
- 制(19329)
- 成果(17368)
- 部(15724)
- 重点(15030)
- 国家社会(14464)
- 课题(14175)
- 教育部(14029)
- 性(14004)
- 创(14000)
- 人文(13333)
共检索到17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雍君
"两会"期间,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在互联网上解读《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提及媒体关于财政预算问题的减税观(大幅减税)、增支观(大幅增加支出)和控制观(严格控制支出、赤字和债务)。认为三者相互制约,处理不当会顾此失彼,使国家的财政经济面临较大风险。细辨三者,笔者认为坚守控制观才是预算管理的真正"王道"。把重要的事情放到首位:预算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玉柱准备去做保险,大学教授开起软件公司,主编成了创业者,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转行的企业家们。对于普通人来说,改行就意味着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可能是希望的开始,也可能是罪恶的陷阱。对于企业家,尤其是知名企业家来说,改行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头再来的滋味,谁冷谁知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4%的乐观形势下,无论是补历史欠账,还是再次打造民生工程,都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洪名勇 朱嘉晔
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地制度公私争辩的基础上,以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治权"二分关系为分析框架,探讨了中国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缘由。研究表明,伴随着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农户家庭层次,现阶段农户享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核心权能和包括入股与抵押融资在内的他项权能,已经可以满足他们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在农民集体层次,土地集体所有制凸显更为优越的制度优势:一是延续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非正式制度嵌入的自治传统,节约了科层组织的设置成本,降低了农地制度的运行成本;二是照顾了集体化时期遗留的所有权主体混合配置的客观现实,兼顾制度稳定性与制度灵活性,有效避免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可能冲击;三是农民集体是一种双重委托代理治理关系的中间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小农户与大政府和大市场进行"多对多"的直接交易,节约诸多交易成本,发挥集体组织"统分结合"的双重优势。因此,需要毫不犹豫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重视土地产权改革从归属到利用转变的宝贵经验,在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治权方面的制度设计,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越性,确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制度自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之路,可以避免土地私有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林斌 刘春丽 舒伟 周美华
以上市公司自愿参加内部控制试点的事件为背景,从信号理论角度,研究企业参与内部控制试点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结果发现:第一,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企业更愿意参加内部控制试点。第二,除了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以外,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上市时间、企业规模也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试点决策。有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上市时间较早的大型上市公司更愿意参加内部控制试点。第三,内部控制试点企业的事件日市场超额回报显著为正。试点行为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并得到市场的认可,符合信号传递理论的假设。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执行内部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军锋 崔露露 李孝兵
引入社会整体收益与个人效用分别作为规范效用与诱惑效用,并以此构建自我控制模型。研究表明:(1)诱惑效用存在与否决定了第一类虚伪的发生,随时间变化的诱惑效用则触发了第二类虚伪;(2)社会网络发展会导致第一类虚伪的减少和第二类虚伪的增加;但决策者都会更加重视社会整体收益;(3)社会网络发展会扩大虚伪行为的个体间差异,任何决策者在理论上都存在虚伪的可能。本研究基于理性构建了虚伪的解释框架,并且给出了解释框架的检验途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淑洁
有效的企业问责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保障机制,可以强化对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相融合的监管机制。问责制在行政管理中已经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责任和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企业管理中的问责在国内却少有问津。企业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其职责和义务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前段时间人们一直热烈地谈论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然而才一年多的时间,人们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可行性就多了许多困惑。教育改革是一种社会变革,而且它是关于人才培养的社会变革,一种教育模式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稳定过程。对现代学徒制态度的忽冷忽热,反映了我们对其许多本质问题的模糊不清。一开始对现代学徒制的"热"很可能是被这个概念所吸引;后来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联英 刘解龙
如何掌握好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是成功推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根本。本文从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探讨我国创新对外投资的微观传导机理,并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的组织安排、网络进入权的机制控制和价值链分解权的能力控制,是推进境外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但我国企业权力层次偏低、国际化经验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投资企业的主导地位,策略选择国际生产组织控制机制,是解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而不强"困境这一微观根源的重要途径。这一结果表明,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构建起中国国际生产网络及其组织机制,是破解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困境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刘建江
本文融合Accmoglu等(2007)技术选择理论和Shapley-Value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讨论我国为何难以转变外贸发展模式的微观传导机制,并以中、韩、美三国的垂直生产体系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最终产品商通过价值链分解权控制和层次租金分配激励机制,有效构建并维护着高端链节国家设定的分工模式,使国内加工企业被低端专业化,导致模式转型的微观企业条件准备不足,而这是我国外贸发展模式陷入转型困境的国际生产组织的根源。因此,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提升微观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和组织能力,是破解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全球化生产 组织控制 外贸发展 产业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