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6)
2023(6009)
2022(5366)
2021(4847)
2020(4439)
2019(10640)
2018(10495)
2017(21161)
2016(11859)
2015(13629)
2014(13940)
2013(14202)
2012(13610)
2011(12234)
2010(12379)
2009(11661)
2008(11689)
2007(10873)
2006(9246)
2005(8250)
作者
(36658)
(31230)
(30754)
(29630)
(19489)
(15004)
(14245)
(12213)
(11585)
(11050)
(10535)
(10326)
(9862)
(9837)
(9816)
(9803)
(9789)
(9119)
(8978)
(8879)
(7869)
(7655)
(7637)
(7148)
(6939)
(6919)
(6879)
(6851)
(6356)
(6314)
学科
(54660)
经济(54614)
(29989)
管理(29798)
方法(27976)
数学(25250)
数学方法(25069)
(22616)
企业(22616)
(14596)
(13054)
中国(12755)
(12173)
地方(11433)
(10813)
贸易(10810)
(10495)
农业(9791)
业经(9207)
(8781)
(7847)
(7723)
银行(7674)
(7548)
(7542)
金融(7539)
财务(7528)
财务管理(7504)
(7263)
环境(7098)
机构
大学(176760)
学院(175165)
(76143)
经济(74646)
管理(64375)
研究(63667)
理学(55234)
理学院(54587)
管理学(53580)
管理学院(53261)
中国(47468)
科学(40270)
(37834)
(36398)
(34315)
(33478)
研究所(31318)
业大(29480)
中心(29223)
农业(29153)
(27004)
财经(26665)
经济学(24218)
(24087)
北京(23892)
(22335)
经济学院(22168)
(22065)
师范(21790)
(20947)
基金
项目(114384)
科学(88018)
基金(82312)
研究(79886)
(73097)
国家(72558)
科学基金(60086)
社会(49489)
社会科(46863)
社会科学(46846)
(44891)
基金项目(43678)
自然(39570)
自然科(38617)
自然科学(38603)
(38283)
自然科学基金(37933)
教育(36913)
资助(34824)
编号(32052)
成果(26580)
重点(26509)
(25907)
(25517)
(23154)
科研(22567)
计划(22502)
课题(22260)
创新(21821)
教育部(21552)
期刊
(81364)
经济(81364)
研究(49811)
中国(32456)
(32342)
学报(32173)
科学(27576)
(26812)
大学(23118)
学学(21976)
管理(21908)
农业(21557)
教育(15141)
(15057)
金融(15057)
技术(14775)
经济研究(13733)
财经(13371)
(12409)
业经(12347)
(11552)
问题(11485)
技术经济(9831)
(9773)
统计(9518)
(9184)
理论(8650)
商业(8382)
(8264)
国际(8172)
共检索到259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宾  
化石能源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呈现出上升的长期趋势,是一个易于观察但并没有获得解释的经验事实。本文展示了一系列的一般均衡模型,以试图获得与事实相符的预测。通过各种尝试,我们发现,资源储量固定不变的假设总是使得资源消耗量呈现出经典的吃蛋糕式的结果——逐渐下降;若放弃该约束条件,则解释该事实的空间豁然开朗。鉴于这么做与人们的日常直觉相悖,所以笔者详细说明了放弃该约束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能成功解释事实的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嘉玲  张世秋  谢旭轩  
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被广泛关注,目前反映收入差距的研究较多,而忽略了居民对非货币化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占用方面的公平性,而后者可能是裹征社会公平性的更底层和根本的指标。本文试图从居民消费角度,评价能源消耗总量,呈现和揭示中国居民能源消耗的时间趋势、地区和城乡差异。利用1985-2009年居民消费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命周期能耗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八十年代以来,居民能源消耗整体处于显著上升趋势;总体来说,居民能源消耗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居民能源消耗的城乡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远大于东中西部区域差距的贡献;政府应该进一步支持农村居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耗能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函数的框架内,选取1978-2013年时间序列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长(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变量Johansen-Juselius协整验证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均衡发展的关系。这一结论对于调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节能降耗、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雅恒  谢德泳  
利用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VEC模型研究经济发展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双向的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短期格兰杰原因。因此,政府应首要重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同时鼓励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匡爱民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广西1978-2005年能源消耗总量ENERGY和经平减指数计算后的真实GDP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针对这一关系,结合广西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强化节能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加强管理和科技节能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  
文章以IPAT模型和脱钩指数为分析手段,对2010—2016年攀枝花地区层面和2004—2016年国家层面的国内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关联性做了实证分析,以期为中长期内的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辉  刘新建  
本文以我国1997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不变价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能源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单位GDP能耗的构成因子出发,应用多因素多阶影响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有关行业能耗状况提出了今后发展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腊生  关敏芳  李萍  
本文通过在经典消费跨期替代模型中引入财富代际传承因素,构建了适合我国居民"家庭精神"的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选择模型,以我国1978—2008年的相关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分别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财富传承偏好进行了估计,并对我国居民的消费选择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农村居民外,中国式消费跨期替代模型能够得到实践的证实,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差别。最后,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仲常  谢小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宝琳  白士杰  郭媛  
文章为了探究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进行研究,侧重分析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耗量的增加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并且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涤龙  钟雄  汤智斌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从三次产业和高能耗产业两方面实证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与其能源消耗之间显示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产业表现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能耗与经济之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GDP增长会引起部分高耗能产业能耗的增长,但各产业能耗的增长幅度有很大的不同,能耗需求增长最多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划分来看,上游的金属冶炼加工产业、石油炼焦加工等产业耗能大,但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显著,下游的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等耗能较小,但是对GDP的拉动作用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军  周晓唯  
能源与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属性,文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研究背景,以中国30个省域2000~2012年间人口、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为样本数据,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其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人口仍然对经济的弹性最大,能源消耗次之,碳排放最小,碳排放具有负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对经济具有一定的空间滞后性,且表现出的空间关联性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孙广生  向涛  黄祎  杨先明  
本文首先对工业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详细核算,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各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其次,建立行业能源消耗、产出、技术效率之间关系的面板计量模型,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分析了产出增长与效率提高对不同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以及行业内部各个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耗标准差的影响。同时,利用四分图法将不同水平的产出、能源消耗分别与不同水平的能源消耗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弹性相组合,进一步就如何将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规划进行有机协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露  
本文运用面板VAR模型,基于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环渤海地区城镇化水平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且存在长期的均衡协整关系。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是逐渐增强的;而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且两者均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对能源消耗量产生持续显著的冲击效应;但能源消耗量对城镇化水平冲击效应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量水平的波动均主要来自于自身。本文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宋红丽  薛惠锋  陶建格  
选取1978-2006年样本区间内我国钢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的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钢铁工业总产值和能源消耗量在时序维度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构中燃料煤消耗量与钢铁工业总产值具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并且燃料煤消耗量还是钢铁工业总产值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电力、重油和焦炭消耗量与钢铁工业总产值之间没有长期均衡关系,印证了我国钢铁工业以燃料煤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均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