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4)
- 2023(6170)
- 2022(5283)
- 2021(4910)
- 2020(4325)
- 2019(9801)
- 2018(9903)
- 2017(19939)
- 2016(10683)
- 2015(12320)
- 2014(12399)
- 2013(12421)
- 2012(11828)
- 2011(10811)
- 2010(11167)
- 2009(10929)
- 2008(10808)
- 2007(9762)
- 2006(9030)
- 2005(8653)
- 学科
- 济(42350)
- 经济(42252)
- 管理(37138)
- 业(33090)
- 企(27487)
- 企业(27487)
- 方法(17158)
- 制(16489)
- 财(15956)
- 中国(15033)
- 数学(14704)
- 数学方法(14602)
- 农(11445)
- 贸(11073)
- 贸易(11067)
- 银(10959)
- 银行(10952)
- 易(10907)
- 体(10863)
- 行(10528)
- 融(10338)
- 金融(10336)
- 业经(9802)
- 体制(9389)
- 务(8675)
- 财务(8658)
- 财务管理(8633)
- 企业财务(8144)
- 税(7893)
- 度(7515)
- 机构
- 大学(162901)
- 学院(160100)
- 济(73598)
- 经济(72114)
- 管理(60766)
- 研究(54268)
- 理学(51092)
- 理学院(50595)
- 管理学(50067)
- 管理学院(49765)
- 中国(44791)
- 财(40842)
- 京(34493)
- 财经(30856)
- 经(27839)
- 科学(27283)
- 所(26826)
- 江(24284)
- 中心(23985)
- 经济学(23576)
- 研究所(23265)
- 财经大学(22914)
- 北京(22531)
- 经济学院(21224)
- 农(20211)
- 院(19292)
- 州(19087)
- 范(19085)
- 师范(18953)
- 业大(18247)
- 基金
- 项目(93021)
- 科学(73967)
- 研究(72768)
- 基金(68696)
- 家(57828)
- 国家(57362)
- 科学基金(49154)
- 社会(48008)
- 社会科(45606)
- 社会科学(45598)
- 基金项目(35818)
- 省(34116)
- 教育(33866)
- 编号(29689)
- 划(29329)
- 自然(28829)
- 资助(28172)
- 自然科(28102)
- 自然科学(28095)
- 自然科学基金(27598)
- 成果(26289)
- 制(24458)
- 部(22858)
- 重点(20825)
- 课题(20812)
- 教育部(20339)
- 国家社会(20110)
- 性(19938)
- 发(19593)
- 创(19579)
共检索到261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海南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几乎连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这种规模顺差的持续存在,实际上已表明了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根本不起作用,从而无法有效化解对人民币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因此,本文拟考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运作原理,试图解开它在我国失灵的根源,以寻求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随着市场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建设加快,外汇市场运行的微观基础悄然改变,当前人民币汇率有升值压力而无升值预期,远期汇价主要反映本外币利差方向2014年上半年,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扩大,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再次呈现有进有出的振荡格局,国际收支自主性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提速汇率双向波动的宏微观条件逐步具备。从宏观层面看,自2010年起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国际认可的合理标准以内,2013年该比例为2%,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1.8%,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见图1)。从微观层面看,资本流动对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凤鸣
国际收支常会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价值的升降、国民收入的增减、以及季节性和偶然性等投机活动的增减变化而出现失衡,有时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顺差,有时收入小于支出表现为逆差。判断一国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商七一 商晓波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际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增强,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从总体上看,我国国际收支近十几年来发展的情况是良好的,收支总量基本保持了平衡,收支结构变化迅速但发展趋势良好,外汇储备除个别时期外,基本保持了足量储备,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对减少外汇市场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结构的完善,国际收支结构也日趋完善,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方文
"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这一提法,体现了政府对国际收支重视程度的提高。该文认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育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二是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管理体制。为使调节更有效,政府应确立合理的国际收支调节目标。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市场机制 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国华
一国际收支作为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是连结一国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纽带,因而历来为西方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所重视。为了反映国际收支状况,大多数国家都编制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它主要由经常项目帐户、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志刚
一国的经济发展始终面临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方面的问题。内部均衡指理想的经济增长、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但由于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一般以充分就业或通货稳定作为实现内部均衡的标志;外部均衡即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为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目标,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等可供利用。根据政策产生功能之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靖光 张嗣申 陈黄荣
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 ,也是控制对外开放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分析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手段作一探讨。
关键词:
转轨时期 国际收支调节 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杨 吕进中 朱磊
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全球经济发展、国内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宏观政策层面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针对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形成的根源,我们认为解决政策性和体制性问题应作为近期调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着力点。
关键词:
国际收支不平衡 根源 调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加银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受一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影响。1994年、1995年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机理。本文拟对新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做一浅述。一、新外汇体制的基本特征改革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有管理的市场外汇体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民币对各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国货币供求决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只存在初级的、分散的外汇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有所控制,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已由去年1月份的27%降到10月份的8.7%),这反映了稳定通货的政策已初见成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林媛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建立一个顺畅、平衡的国际循环机制,即本国货币具体怎么走出去和流回来,并且促使境外本国货币存量达到一定规模,最终实现体外的自我循环。考虑到未来一定时期内,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将成为我国国际收支新的常态,本文认为未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循环的着力点应放在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上,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货币输出和回流来丰富人民币国际循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失衡 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