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1)
- 2023(14475)
- 2022(11851)
- 2021(10835)
- 2020(8697)
- 2019(19795)
- 2018(19184)
- 2017(36910)
- 2016(19477)
- 2015(21692)
- 2014(21244)
- 2013(21191)
- 2012(19888)
- 2011(17951)
- 2010(18660)
- 2009(17561)
- 2008(17810)
- 2007(16338)
- 2006(15036)
- 2005(13986)
- 学科
- 济(96483)
- 经济(96361)
- 业(89117)
- 企(71088)
- 企业(71088)
- 管理(65317)
- 农(47197)
- 业经(33038)
- 方法(32373)
- 农业(31818)
- 中国(27539)
- 财(26163)
- 数学(23619)
- 数学方法(23447)
- 地方(22646)
- 制(19457)
- 技术(18708)
- 务(18641)
- 财务(18623)
- 财务管理(18602)
- 企业财务(17650)
- 策(16695)
- 和(16165)
- 理论(16110)
- 贸(15654)
- 贸易(15639)
- 学(15183)
- 易(15130)
- 发(15124)
- 体(14923)
- 机构
- 学院(292364)
- 大学(283858)
- 济(131207)
- 经济(128865)
- 管理(114710)
- 研究(100032)
- 理学(97572)
- 理学院(96566)
- 管理学(95443)
- 管理学院(94895)
- 中国(79948)
- 农(60503)
- 京(59919)
- 财(59171)
- 科学(57227)
- 所(50283)
- 江(46968)
- 财经(46145)
- 农业(46004)
- 中心(45597)
- 研究所(44876)
- 业大(43955)
- 经(41754)
- 经济学(39382)
- 北京(37685)
- 范(37087)
- 师范(36780)
- 州(36659)
- 经济学院(35332)
- 院(34851)
- 基金
- 项目(183626)
- 科学(146997)
- 研究(140337)
- 基金(133641)
- 家(115069)
- 国家(113624)
- 科学基金(98576)
- 社会(93406)
- 社会科(88105)
- 社会科学(88083)
- 省(74154)
- 基金项目(70298)
- 教育(61696)
- 自然(59634)
- 划(59521)
- 自然科(58232)
- 自然科学(58220)
- 自然科学基金(57230)
- 编号(57114)
- 资助(52226)
- 发(45806)
- 成果(45666)
- 创(41448)
- 部(40777)
- 业(40737)
- 重点(40716)
- 课题(39178)
- 国家社会(38865)
- 发展(38019)
- 创新(37907)
- 期刊
- 济(164104)
- 经济(164104)
- 研究(89626)
- 中国(64068)
- 农(63479)
- 财(47469)
- 管理(46460)
- 农业(42688)
- 科学(40932)
- 学报(40345)
- 业经(32668)
- 大学(32237)
- 融(32016)
- 金融(32016)
- 学学(30733)
- 教育(29447)
- 技术(26898)
- 经济研究(23905)
- 财经(23732)
- 业(22720)
- 问题(21588)
- 经(20689)
- 世界(17355)
- 技术经济(17354)
- 农村(15244)
- 村(15244)
- 农业经济(14898)
- 现代(14817)
- 经济问题(14810)
- 贸(14758)
共检索到462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纪平
资本雇佣劳动方式在工业中快速实现的原因在于,工业容易从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逻辑化组合。畜牧业具有类似工业的技术特性,因此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种植业则因为农作物生长对季节与土地的高度依赖性,其家庭生产组织模式未被"资本雇佣劳动"方式所替代。马克思的经典论述显然注意到了两个农业部门的差别,指出畜牧业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先导,种植业生产组织将逐步由家庭农场过渡到资本主义农场。
关键词:
农业资本主义 家庭农场 畜牧业 种植业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存刚
对于为什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迄今在认识上仍存在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本文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至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推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和整体进步;二是有助于建构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三是有助于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规范性、解释力和吸引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家伟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垦体系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垦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农业现代化思想引领下农垦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明确发展目标,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新时代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垦系统在农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为推进农业安全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一书作者是王曙光,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出版。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农垦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提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该书重点讨论了农垦体系承担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以及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农垦事业发展有利于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来看,该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易培强
共享发展理念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因。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享发展实践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共享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力解决如何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思想道德因素作用等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易培强
共享发展理念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基因。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享发展实践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进一步推进共享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着力解决如何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充分发挥人的思想道德因素作用等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冯颜利
党的十九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准确分析了新时代的特点及党和国家在这个背景下科学发展所处的新历史方位,展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的创新发展;二是全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展现了新时代主要矛盾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是系统阐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略,展现了新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四是凝练并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系统创新,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马克思主义理论 创新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人的发展经济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理论基础尚有待确立。当务之急,是把人的发展问题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规定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一个议论颇多的领域。本文拟对近期理论界有关马克思人本思想、人本主义及其中国解读、人本经济学的提法和内容进行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乔榛
过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时简单地采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其实,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深入解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要通过生产方式这样一个中介,一方面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孕育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制度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正相对应。这不仅表明用生产方式的演进可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变迁,而且也表明马克思经济学中包含着具有现实解释力的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屈炳祥
本文的传统农业是指(1)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分散劳动为基础的小农经济;(2)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大农业。马克思认为,小农经济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上升发展阶段就已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至于资本主义大农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弊端,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其历史的暂时性质。马克思的这种研究,为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倩 张荣华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应该积极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其蕴含的农业发展理论正在指导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在农业发展中积累了马克思、恩格斯农业思想中国化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阻碍发展的问题,并且用系统完整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中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骆郁廷
要科学认识和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全社会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高校铸魂育人的战略工程。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谦
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后者则在微观层面忽视了劳动力商品化对小农家庭经济行为的改造。这两个理论恰好在这两点上分别对对方做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在重新批判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的基础上,将两条理论路线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和“纵向集中”两条道路,并以当代中国农政变迁的实践来辅以阐述这两条道路所形成的多种资本改造小农农业生产及从小农家庭获取剩余的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谦
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后者则在微观层面忽视了劳动力商品化对小农家庭经济行为的改造。这两个理论恰好在这两点上分别对对方做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在重新批判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的基础上,将两条理论路线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和“纵向集中”两条道路,并以当代中国农政变迁的实践来辅以阐述这两条道路所形成的多种资本改造小农农业生产及从小农家庭获取剩余的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保江 李娜
在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如何看待工业4.0时代的价值创造和劳动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机器大工业理论内容丰富,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当前的工业4.0并未超越马克思对工业化所做的分析。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劳动始终是价值的源泉,人才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应根据时代变化拓展劳动范畴,深化对劳动形态的认识,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新一轮技术革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吕佳翼
卢森堡的博士论文《波兰的工业发展》以波兰工业发展为题,实际上所关注的是以此为表征的波兰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以及波兰资本主义经济与其所附属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而回答两者发展的前途问题。虽然它带有很强的实证色彩,但不是一篇普通的实证经济学或政治学论文,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光辉的杰出文献。它辩证分析了沙皇政府、俄国资产阶级、波兰资产阶级以及两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局部经济体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部分特征。卢森堡博士论文中的诸多观点是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先声,其所开启的资本与国家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的“中心—边缘”分析等对于理解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仍有重要启示。卢森堡的博士论文虽然带有“初创”的印记,也有一些不足,但毕竟已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