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3)
- 2023(9378)
- 2022(7682)
- 2021(7513)
- 2020(6159)
- 2019(14044)
- 2018(13716)
- 2017(26298)
- 2016(14360)
- 2015(16249)
- 2014(15847)
- 2013(16143)
- 2012(15488)
- 2011(14245)
- 2010(14484)
- 2009(13733)
- 2008(13650)
- 2007(12132)
- 2006(11076)
- 2005(10420)
- 学科
- 济(68433)
- 经济(68352)
- 农(49930)
- 业(42213)
- 农业(33097)
- 管理(29441)
- 方法(22973)
- 中国(21506)
- 数学(20861)
- 数学方法(20703)
- 企(19787)
- 企业(19787)
- 业经(18672)
- 制(15437)
- 贸(14778)
- 贸易(14766)
- 易(14538)
- 财(13391)
- 发(13211)
- 地方(13059)
- 学(12608)
- 农业经济(12522)
- 银(12019)
- 银行(12009)
- 行(11632)
- 土地(11479)
- 融(11309)
- 金融(11309)
- 体(10920)
- 发展(10696)
- 机构
- 大学(205256)
- 学院(204995)
- 济(98774)
- 经济(97137)
- 研究(80024)
- 管理(76080)
- 中国(68036)
- 理学(64360)
- 理学院(63655)
- 管理学(62893)
- 管理学院(62512)
- 农(53357)
- 京(44830)
- 科学(43341)
- 财(42982)
- 农业(40456)
- 所(40390)
- 中心(38271)
- 研究所(36156)
- 业大(33784)
- 财经(33528)
- 江(31896)
- 经济学(31136)
- 经(30786)
- 北京(29047)
- 经济学院(28153)
- 院(27568)
- 范(27512)
- 师范(27331)
- 科学院(25090)
- 基金
- 项目(130563)
- 科学(103873)
- 研究(100487)
- 基金(97618)
- 家(84884)
- 国家(84093)
- 科学基金(70948)
- 社会(67600)
- 社会科(63754)
- 社会科学(63741)
- 基金项目(50407)
- 省(47533)
- 教育(43667)
- 自然(41550)
- 自然科(40555)
- 自然科学(40545)
- 编号(40350)
- 划(40245)
- 资助(39935)
- 自然科学基金(39863)
- 成果(33838)
- 部(31877)
- 农(30717)
- 发(30016)
- 国家社会(29665)
- 重点(29233)
- 中国(28073)
- 课题(27451)
- 教育部(27019)
- 性(26597)
- 期刊
- 济(117599)
- 经济(117599)
- 研究(68868)
- 农(59483)
- 中国(49891)
- 农业(40191)
- 融(31413)
- 金融(31413)
- 学报(30642)
- 科学(30641)
- 财(29762)
- 大学(24983)
- 管理(23954)
- 学学(23334)
- 业经(23202)
- 教育(19875)
- 业(18832)
- 问题(17108)
- 经济研究(17070)
- 财经(16777)
- 世界(16163)
- 农村(15682)
- 村(15682)
- 农业经济(15052)
- 经(14559)
- 技术(14403)
- 贸(13467)
- 国际(12573)
- 版(11836)
- 经济问题(11816)
共检索到335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湖东
农村土地抵押借贷是当前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热点。由于现实经验的缺乏,已有研究,基于理论的探讨和主张居多,经验研究少。本文尝试从历史入手,考察农村土地抵押借贷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大量原始地契的梳理,总结了传统土地抵押借贷灵活性的几个方面,指出以土地为媒介进行抵押,并不需要完整的产权,它可以是"田底",也可以为"田面",还可以是某项可以预期的"权益"。在讨论为什么土地抵押借贷在传统社会普遍盛行时,除了从常规的贷方借方角度加以考察外,还从宏观的社会后果角度,呈现土地抵押借贷冲突更弱小的历史状况。文章最后从今昔对比中讨论了农村借贷难题,提出需重视地权交易的金融功能,以历史为鉴完善相关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学军
实物借贷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信用活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之前,实物借贷一直是主要的借贷形式。粮、布、菜、茶、柴、猪等生活资料都曾作过借贷物,其中粮食是最重要的借贷品。历史上私人之间的实物借贷方式,从简单的单一实物借贷,发展为多种多样、多种借贷机制的实物借贷。除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实物借贷是无息或低息外,其他私人实物借贷都具有高利贷特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海
论文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视域探讨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结论显示,承包农户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逻辑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而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开展抵押,在理论上缺乏可行性,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金融风险。最后提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尹涛
农地金融是将金融与土地经营开发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殊金融形式,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仅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是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制度以发行土地债券为主的资金来源渠道,农户贷款的操作方式详细而规范。本文总结了德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未来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制度 德国 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汉晖
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检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由于一个国家在封闭时期的数据很难获得,因此,对总体比较优势的直接检验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相对封闭状态和鸦片战争之后被迫全面开放的经历可以看作是从封闭经济到自由贸易的一个历史实验,本文利用这一时期的价格和贸易流量的数据对于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充分说明了比较优势理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封闭经济 自由贸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剑阁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增加不少,但农村融资难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尤其是长期信贷供给明显不足,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呼唤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王震江博士所著《中国农村土地银行研究——历史制度分析的视角》一书提出的中国农村土地银行建设方案刚好回应了新时代的要求。这本书的出版,可谓适逢其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考察团
本文通过对印度、阿联酋产业结构调整的考察,概括总结了两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做法,深入分析揭示了两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的情况。同时,提出了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印度 阿联酋 产业结构调整 支柱产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罗玉辉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始终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展开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集体所有制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以赋予农民群众更加自主的生产经营权;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提高中国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作为改革重心,我国农村实施了"土地确权"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服务于农民的土地流转。在以上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历程中,本文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进行归纳。如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主体由政府主导型转为农民主导型;通过土地权能多元化实现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增强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为土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等。最后,本文也对未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提出了相关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文晶 罗必良
在中国,农户在农地产权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具有现实合理性。本文从社会演化、法律规制、心理建构与农业特性四个维度,分析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生成机理、发生机制与制度效率。文章强调,深化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于农地制度变革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户 产权主体 农地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常明明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中南区5省农村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农村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形式较为简化,利率较低,功能上也以互助互济为主。
关键词:
私人借贷 借贷形式 借贷利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葛向华
农地金融就是将金融与农村土地经营直接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殊融资模式,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与大陆开展不久的农地金融业务相比,台湾的农地金融制度建立时间更久远,运行机制更完善。借鉴台湾的农地金融经验,对于大陆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
农地抵押贷款 台湾 经验 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烨炜 邱俊钦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必须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缺少信贷途径是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并以2014—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试点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从而能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作用越大。为此,要增加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的试点范围,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农村土地抵押贷款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从而促使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罗玉辉 侯亚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与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而,当前西方学者及国内新自由主义学者借以各种理由攻讦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并大力鼓吹土地"私有化"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这种误解,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集体所有制"理论来源及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围绕当前土地制度争论的焦点及对"阿尔钦之谜"的解析,提出私有制并不优于公有制;其次,从实践层面总结了国外土地"私有化"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坚持"集体所有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制"是正确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家庭承包经营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