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1)
- 2023(17446)
- 2022(14570)
- 2021(13393)
- 2020(11612)
- 2019(26801)
- 2018(26152)
- 2017(50479)
- 2016(27261)
- 2015(30699)
- 2014(30575)
- 2013(30554)
- 2012(28483)
- 2011(25525)
- 2010(25816)
- 2009(24646)
- 2008(25038)
- 2007(22566)
- 2006(20051)
- 2005(18746)
- 学科
- 济(124008)
- 经济(123831)
- 业(101867)
- 管理(95071)
- 企(90275)
- 企业(90275)
- 方法(53592)
- 数学(43690)
- 数学方法(43330)
- 财(39917)
- 农(36318)
- 业经(34067)
- 中国(32717)
- 制(28393)
- 务(26839)
- 财务(26802)
- 财务管理(26757)
- 企业财务(25412)
- 农业(24924)
- 贸(23230)
- 贸易(23211)
- 易(22621)
- 学(21902)
- 技术(20923)
- 体(20630)
- 地方(20394)
- 和(20186)
- 银(19871)
- 银行(19826)
- 策(19752)
- 机构
- 大学(399698)
- 学院(399517)
- 济(177440)
- 经济(174196)
- 管理(155657)
- 研究(136507)
- 理学(132710)
- 理学院(131345)
- 管理学(129515)
- 管理学院(128747)
- 中国(108894)
- 财(86506)
- 京(84455)
- 科学(78008)
- 所(69174)
- 农(67671)
- 财经(67407)
- 中心(61843)
- 研究所(61747)
- 江(61560)
- 经(61221)
- 业大(55575)
- 经济学(55334)
- 北京(53682)
- 农业(52898)
- 经济学院(49887)
- 财经大学(49828)
- 院(48409)
- 范(48085)
- 州(47867)
- 基金
- 项目(253285)
- 科学(201745)
- 基金(187814)
- 研究(186876)
- 家(162607)
- 国家(161223)
- 科学基金(139168)
- 社会(122691)
- 社会科(116379)
- 社会科学(116349)
- 基金项目(98295)
- 省(96608)
- 自然(87926)
- 自然科(85952)
- 自然科学(85924)
- 教育(85541)
- 自然科学基金(84508)
- 划(81205)
- 资助(76800)
- 编号(73939)
- 成果(60869)
- 部(58331)
- 重点(57120)
- 创(54811)
- 发(54116)
- 国家社会(51932)
- 制(51107)
- 课题(50835)
- 创新(50675)
- 教育部(50630)
- 期刊
- 济(202791)
- 经济(202791)
- 研究(124421)
- 中国(82164)
- 财(72382)
- 管理(63394)
- 农(63078)
- 学报(58455)
- 科学(56407)
- 大学(45412)
- 学学(42854)
- 农业(42454)
- 融(41260)
- 金融(41260)
- 教育(37413)
- 技术(35369)
- 财经(35136)
- 经济研究(32874)
- 业经(31918)
- 经(30350)
- 问题(26928)
- 业(25901)
- 贸(23930)
- 技术经济(22724)
- 世界(21440)
- 国际(21381)
- 财会(19003)
- 现代(18916)
- 统计(18770)
- 版(18723)
共检索到619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联英 刘解龙
如何掌握好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是成功推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根本。本文从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探讨我国创新对外投资的微观传导机理,并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的组织安排、网络进入权的机制控制和价值链分解权的能力控制,是推进境外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但我国企业权力层次偏低、国际化经验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投资企业的主导地位,策略选择国际生产组织控制机制,是解除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而不强"困境这一微观根源的重要途径。这一结果表明,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构建起中国国际生产网络及其组织机制,是破解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困境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刘建江
本文融合Accmoglu等(2007)技术选择理论和Shapley-Value讨价还价博弈方法,讨论我国为何难以转变外贸发展模式的微观传导机制,并以中、韩、美三国的垂直生产体系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最终产品商通过价值链分解权控制和层次租金分配激励机制,有效构建并维护着高端链节国家设定的分工模式,使国内加工企业被低端专业化,导致模式转型的微观企业条件准备不足,而这是我国外贸发展模式陷入转型困境的国际生产组织的根源。因此,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提升微观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和组织能力,是破解我国外贸发展模式困境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全球化生产 组织控制 外贸发展 产业转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联英 陈思
本文从微观生产组织控制新视角,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权力行为和组织控制机理,并对2003年1月-2012年8月规模以上能源资源行业境外投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境外投资企业的组织控制或协调权力都源于企业的特定资源、组织机制或能力;但六大地区主要采用股权并购和战略联盟,没有采用绿地投资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拥有的企业所有权优势不足;偏向采用独资方式,注重获得绝对控制权而不是拥有剩余控制权,是导致大洋洲和北美洲等地区投资失败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境外能源资源投资中,比企业股权控制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彭媛 张丽娟
论文从全球生产组织理论新视角,研究FDI、外包组织安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并采用中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华加工生产装配活动中,在化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品制造业、较高端机械电子设备制造环节等资本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偏向采用FDI组织方式;在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偏向选择外包组织方式;这种组织安排不仅影响产业"结构偏向",而且制约技术进步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升级陷阱的微观生产组织根源。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并借助外源式开放、创新激励和产权保护等措施,是破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洪联英 唐寅 彭媛
论文以Melitz(2003)的生产率异质性方法为基础,以湖南省87家"走出去"企业为例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从生产率总体水平看,没有1家企业4项指标都达标准分值,无优势企业特征明显;投资主体的企业性质和组织方式直接制约企业"走出去"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在投资决策和经营战略层面都存在异质企业行为趋同现象,严重影响投资后的整合竞合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无优势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出现Melitz(2003)提出的产业内演进效应,面临典型的进入-退出轨迹。为此,论文从中国国际生产网络及其组织机制的构建进行策略设计,提出依托国际生产组织、促成企业与政府合力是推进当前我国无优势企业对外投资的有效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何彦林 王照飞 程天笑
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日益增长。然而,中国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融资约束是否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呢?通过微观视角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融资约束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这种约束作用对外源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的影响更为严重;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的这种负面影响。
关键词:
融资约束 企业异质性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立敏
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发展失衡还是渐趋平衡?本文从投资规模、投资产业、投资形式和投资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紫绮 孔群喜 彭丹
先基于本地溢出LS模型,构建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接下来利用200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探讨了要素错配对其学习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存在显著的投资学习效应,而且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能够强化其学习效应;其次,要素错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负向影响,削弱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学习效应,且随着要素错配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显著;最后,相较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投资学习效应更为突出,且要素错配对外资企业投资学习效应的削弱程度更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韩剑
现有国际投资理论主要是研究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一定的垄断优势,反而低估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能力。本文在理论建模中放弃了要素密集度同质化的假设,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证明了垂直型对外投资的生产率门槛要低于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企业有更多机会从事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采用中国企业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后发现,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际上偏重成本导向,对外投资并不像出口一样存在着"生产率悖论",其生产率要显著高于无对外投资企业。同时,实证检验还进一步证实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说,即垂直型比水平型对外投资有着更低的生产率门槛,这为我国政府制定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聂名华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跨国企业面临的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的国家政治风险、恐怖主义与民族主义风险、政策与法律变动风险、汇率变动与汇兑风险、投资决策与经营风险、文化冲突风险、管理体制与道德风险,以便帮助企业科学识别这些风险,大幅度提升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水平。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主要风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大鹏
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经济总量条件、实现国内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结构对接的产业条件、技术条件、特定优势条件、选择适当的投资方式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直接投资 特定优势 投资方式 产业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涛 麻志明
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差异将对区位选择和政策支持产生不同的要求。文章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进行检验,判断它们所属的类型,并通过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进一步检验不同类型FDI所处的阶段,从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和政策支持提出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动因分析 出口效应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平 徐登峰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关于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问题。首先建立中国企业FDI投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获得132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SPSS12.O软件分析得到关于FDI投资方式选择的LOGISTIC模型。模型显示,技术优势、公司国际化程度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负向显著影响,东道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对企业采用并购方式有正向显著影响,文化距离、产业壁垒对投资方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间的关系,并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中国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阎海峰 黄烨菁 罗志松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由于独特的历史及制度特征和转型经济特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表现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特点,也使得相关的理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缺乏有力的解释。本文在梳理经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四象限的分析框架,指出了传统理论的局限性,并吸收传统理论中的部分成果,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进行理论扩展。我们的主要结论是,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不仅是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国际化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相关企业与国内外制度环境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优势论” “过程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群 赵庆 李京
文章建立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针对随机性战略风险因素产生的战略风险进行控制;该系统对战略风险采取事前控制,比事后控制更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