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16)
2022(1392)
2021(1414)
2020(1218)
2019(3129)
2018(3463)
2017(5607)
2016(3499)
2015(3722)
2014(3860)
2013(3316)
2012(2800)
2011(2609)
2010(2800)
2009(2562)
2008(2709)
2007(2100)
2006(2191)
2005(2040)
2004(1856)
作者
(7679)
(6491)
(6410)
(6395)
(4117)
(3040)
(3032)
(2611)
(2359)
(2359)
(2243)
(2238)
(2203)
(2202)
(2129)
(1970)
(1894)
(1859)
(1858)
(1845)
(1843)
(1573)
(1563)
(1554)
(1525)
(1477)
(1465)
(1446)
(1370)
(1363)
学科
(7683)
经济(7653)
(7197)
管理(5792)
(5757)
教学(5508)
(5281)
(5271)
企业(5271)
体制(5247)
理论(4481)
教育(4240)
学法(3860)
教学法(3860)
中国(3717)
(3406)
学理(3402)
学理论(3402)
(3061)
银行(3055)
(3001)
(2777)
税收(2717)
(2689)
(2658)
金融(2658)
研究(2598)
业经(2529)
制度(2517)
(2517)
机构
学院(37418)
大学(37267)
研究(15743)
(13383)
经济(12963)
中国(11881)
管理(10731)
(9183)
(8620)
理学(8320)
科学(8221)
理学院(8198)
管理学(8014)
(7973)
管理学院(7924)
(7208)
教育(7173)
(7036)
师范(6979)
研究所(6968)
中心(6518)
职业(6258)
技术(6058)
北京(6012)
财经(5921)
(5790)
(5758)
师范大学(5609)
(5412)
(5383)
基金
项目(20405)
研究(18750)
科学(15206)
基金(12013)
教育(11288)
(10183)
国家(10033)
社会(9598)
编号(9118)
社会科(8947)
社会科学(8944)
(8900)
成果(8665)
科学基金(8161)
课题(7588)
(7375)
(6618)
基金项目(5946)
(5506)
重点(5229)
项目编号(5210)
规划(5109)
(5008)
资助(4948)
(4916)
(4815)
(4795)
研究成果(4752)
(4700)
(4695)
期刊
(19245)
经济(19245)
研究(17291)
教育(16396)
中国(14963)
(7840)
(5795)
金融(5795)
管理(5443)
(5230)
职业(5169)
学报(5013)
技术(4912)
大学(4307)
科学(3932)
学学(3547)
财经(3420)
技术教育(3292)
职业技术(3292)
职业技术教育(3292)
农业(3076)
(2995)
经济研究(2995)
高等(2784)
(2654)
业经(2624)
改革(2585)
(2585)
(2493)
论坛(2493)
共检索到72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雪峰  刘勤  
2006年湖北省推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其原则精神是"以钱养事,促进发展,供需见面",期待通过转换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按照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合同管理、农民认可、考核兑现的要求,推进乡镇事业单位的改革。一时间,全省10多万乡镇事业单位职工很快转换身份成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的从业人员,且由各上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建  
“贷改投”不可行四川江津市农业银行周建目前不少金融界同仁提出了利用对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时机,把不良贷款转变为银行对贷款企业的投资,变债权为股权(简称“贷改投”)的思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行。一、“贷改投”的制约因素(一)“贷改投”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Dwight H.Perkins  
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有一种广泛的共识:银行体系需要改革。但是这项任务被证明是很难完成的。 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各政府长久以来所奉行的产业政策有着明显的联系。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后遗症,中国的银行体系尤为脆弱。当年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的银行体系按照中央计划委员会的指令行事,扮演着被动的角色。政府利用银行贷款作为推动某些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杠杆。即便没有中央计划体制,政府的这种干预仍然是造成道德风险和金融脆弱性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正德  
民债(公民消费债券)理论所提出的民债概念及其设计的流通规则,无论从法律上、经济理论上和实务上讲都不具有可行性。民债实质上是一种限定了发行对象、使用起点金额、使用时限及偿还条件的准人民币。民债非但不可能成为宏观货币政策的新工具,起到调控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货币体系的混乱,并使民众对政府产生不满。民债的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实践中必然行不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健梅  
根据国家经贸委下发的《关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自律价的意见》的要求,各行业协会已研究和确立了实行行业自律产品的品种和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确立了平板玻璃、水泥、轿车、农用车、食糖等21个品种实行行业自律价。其中,平板玻璃、农用车、轿车、纯碱已开始实行自律...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敬琏  
论通货膨胀政策之不可行和根本出路在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吴敬琏中国经济在1994年面临的形势,也许可以以一句话来形容:旷世的机遇和巨大的风险并存。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就必须以既抓住机遇,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大飞跃,又避免太大的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臧志风  
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改革是又一次革命","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这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广泛性、艰巨性以及改革对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来讲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军  
解释中国改革后经济的增长,不能不强调双轨定价安排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主导厂商──竞争性边界"分析模型,讨论双轨制下国有部门的生产反应模式,并考虑非国有部门的进入与竞争的效应,作者对于为什么在过渡时期中国的国有工业部门能够保持生产的增长作出了回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宋泓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建国初期的二十九年相比、与同时期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为什么中国的发展更快呢?本文的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中国摒弃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主义发展道路,并大胆探索了一条共产党领导下的共同富裕之路;其二,是积极对外开放,全面与国际接轨,深入融合到世界经济之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新奎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短期经济增速仍存回落压力,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由交通银行与国际金融协会(IIF)联合举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于5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论坛为政策制定者、金融界领袖和知名学者打造了一个高端专业的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全球112家机构的近200位人士齐聚申城,共论中国经济。论坛期间,交通银行牛锡明董事长、彭纯行长分别就"深化中国银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等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交通银行华庆山监事长主持了"聚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议题讨论环节,并为论坛致闭幕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康  
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严重滞后袁康[编辑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杂志社上海200234]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是经济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人们往往是说国有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负担过重、负债过多等问题。其实从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从国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雪军  刘春杰  
[期刊] 改革  [作者] 茅于轼  
为什么储蓄的钱不能悉数转变为投资茅于轼凯恩斯的伟大贡献在于揭穿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之谜。过去认为供给本身能创造需求,所以不可能发生需求不足。古典的经济学认为利率能调整储蓄和投资,只要储蓄等于投资,总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保持均衡,经济衰退就不会发生。但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佟景国  
盘点2010年企业及企业家的战略选择,我们惊奇地发现,错误转型策略使"转型英雄们"的业绩情况发生了变化,其中60-70%的公司业绩不如"冬眠式转型者",直接产生的结果是浪费了投资机会、沉淀了资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连泰  
十年前,我邀同仁"迎接比较宪法学的不速之客";十年里,我和一帮年轻人挤进比较宪法学的窄门,琢磨管制性征收的法理。在连征收基本命题都未形成共识的当下中国学界,在基本被舆论裹挟的学术圈里,鼓捣些远在异域的管制性征收,是否太过超前?是否太凌空蹈虚?这会沦为唯美的研究么?研究中国法可以从外国法切入么?一我不止一万次追问:究竟有没有纯粹到夹杂一丝丝外国法知识的中国法研究?这种追问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领袖式叙事没有任何瓜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