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5)
2023(11886)
2022(9600)
2021(8861)
2020(6844)
2019(15719)
2018(15636)
2017(27961)
2016(16025)
2015(18365)
2014(18471)
2013(17527)
2012(16521)
2011(15482)
2010(15613)
2009(14055)
2008(13855)
2007(12462)
2006(11582)
2005(11044)
作者
(44042)
(36577)
(36408)
(34785)
(23491)
(17451)
(16629)
(14381)
(14203)
(13098)
(12647)
(12226)
(11894)
(11776)
(11565)
(11478)
(11010)
(10532)
(10525)
(10432)
(9619)
(9003)
(8873)
(8426)
(8281)
(8276)
(8169)
(8104)
(7418)
(7374)
学科
(71362)
经济(71295)
管理(34632)
(34274)
中国(31417)
(23611)
企业(23611)
(21821)
方法(21462)
地方(20500)
教育(20104)
数学(18586)
数学方法(18452)
业经(16913)
(15531)
农业(14798)
(14744)
贸易(14729)
(14295)
(13828)
(12886)
(12764)
银行(12751)
(12522)
(12464)
金融(12464)
发展(12446)
(12393)
(12319)
理论(11654)
机构
大学(225300)
学院(222646)
(97010)
经济(95108)
研究(91218)
管理(73356)
中国(66217)
理学(61082)
理学院(60207)
管理学(59230)
管理学院(58779)
(51840)
科学(51422)
(46230)
(42919)
研究所(41769)
(40266)
师范(39998)
中心(38723)
(35146)
(34870)
北京(34819)
教育(33459)
财经(33194)
师范大学(32805)
(32552)
经济学(31467)
(30351)
经济学院(28265)
(28129)
基金
项目(138322)
研究(110761)
科学(110758)
基金(97587)
(84284)
国家(83442)
社会(70854)
科学基金(69855)
社会科(67008)
社会科学(66994)
教育(56134)
(53175)
基金项目(49425)
(46862)
编号(46074)
成果(40415)
自然(39535)
资助(39500)
自然科(38621)
自然科学(38613)
自然科学基金(37936)
(37216)
课题(36005)
重点(33148)
(32808)
发展(31172)
(30621)
国家社会(29667)
(29502)
(28817)
期刊
(116564)
经济(116564)
研究(84428)
中国(60137)
教育(54768)
(34588)
学报(30732)
科学(30605)
(30187)
管理(29615)
大学(24909)
农业(24205)
(24140)
金融(24140)
技术(22221)
学学(21755)
经济研究(19981)
业经(18690)
财经(17205)
问题(15598)
(15156)
(14156)
职业(13832)
世界(13799)
(13739)
国际(13228)
(12379)
论坛(12379)
(10976)
图书(10815)
共检索到370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2015年联合国全球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审议并签署通过"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确保全纳、公平、优质的教育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涉及各级各类教育和全民的终身发展,为下一个15年(2016-2030年)的世界教育发展提供框架。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峰会,最终发布了题为"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这个行动框架勾勒了2015年后十五年的全球教育发展蓝图,并提供宏观方向和战略布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滕珺  
2019年初,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这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方法论和内容的双重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表达了坚定的政治意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努力建构优质公平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动开放平等互促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遵循并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规划"的基本原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辉  
一、内源发展战略:现代化的新观念 1.内源发展战略的缘起。 作为一种发展理论的现代化已经历了许多变化,作为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且具有广泛性的社会变迁意义上的现代化也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化理论(狭义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6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经典社会学家孔德(August Comte)、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和腾尼斯(Ferdinand Tonnies)等人曾致力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研究,特别是迪尔凯姆的分工论和滕尼斯的公社和社会理论被认为是对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的经典论述。马克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毅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具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毅  
本文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业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崔吉芳  刘大伟  何春  赵子莹  马筱琼  李锋亮  赵琦  王颖喆  陈佳鹏  康世联  祝新宇  田凤  魏轶娜  张臻  金龙  
基于当前中国人口、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建立多种模型对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主要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后我国将全面普及各级教育;教育投入稳定增长,义务教育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基尼系数持续降低;教育将成为人力资源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加强。面向未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挑战。建议加快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优质公平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刚  金国峰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厘清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总结分析教育现代化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话语开始向经济领域外的其他社会领域扩展,并逐渐成为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主导话语。2021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专章,清晰、醒目地指出了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在《纲要》的强力推动下,“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动态互嵌、相辅相成,通过组成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而进入教育政策舞台的中心,由此开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永新  
职业教育应树立"为了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强调职业精神的教育,其次才是职业技能的教育。职业教育应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卫国  
人性的升华需要高尚的人文情感动力,社会也正是通过情感升华而走向道德社会的,建构“既有个性特质,又有融通力”的人文情感模式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新民  朱斌  
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应当是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要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经验,以可持续性科学技术、科学思想和科学决策管理为基础,支撑农业生产、农业系统和农村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李丹燕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文章分析和探讨了生态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及生态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析其实现生态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并提出实现广州市生态现代化的策略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静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物与化学、节水与旱作、生态农机与机械农机结 合的道路,在农业发展中加大科研资金、人力资本、农技推广投入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