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60)
- 2023(16219)
- 2022(13974)
- 2021(13082)
- 2020(10724)
- 2019(24608)
- 2018(24732)
- 2017(47111)
- 2016(25652)
- 2015(28922)
- 2014(28980)
- 2013(28958)
- 2012(26891)
- 2011(24368)
- 2010(24496)
- 2009(22357)
- 2008(21541)
- 2007(19064)
- 2006(17149)
- 2005(15291)
- 学科
- 济(107843)
- 经济(107730)
- 业(74702)
- 管理(66767)
- 农(49931)
- 企(49787)
- 企业(49787)
- 方法(40764)
- 数学(35121)
- 数学方法(34735)
- 农业(33461)
- 中国(32247)
- 地方(29549)
- 业经(27370)
- 学(22028)
- 财(21986)
- 制(20434)
- 贸(19371)
- 贸易(19354)
- 易(18698)
- 发(17284)
- 技术(17098)
- 环境(16982)
- 银(16800)
- 银行(16760)
- 融(16227)
- 金融(16224)
- 行(16179)
- 和(15887)
- 理论(15852)
- 机构
- 学院(359852)
- 大学(357974)
- 济(144607)
- 管理(142129)
- 经济(141248)
- 研究(126119)
- 理学(122149)
- 理学院(120751)
- 管理学(118841)
- 管理学院(118193)
- 中国(95844)
- 科学(78331)
- 京(78070)
- 农(74402)
- 所(63673)
- 财(62712)
- 业大(58789)
- 中心(58493)
- 研究所(57731)
- 农业(57068)
- 江(55227)
- 范(50362)
- 师范(49932)
- 北京(49302)
- 财经(49211)
- 院(45421)
- 州(44884)
- 经(44761)
- 经济学(41108)
- 师范大学(40060)
- 基金
- 项目(244559)
- 科学(191524)
- 研究(182888)
- 基金(174501)
- 家(151785)
- 国家(150380)
- 科学基金(128426)
- 社会(113988)
- 社会科(107540)
- 社会科学(107508)
- 省(97163)
- 基金项目(93458)
- 自然(81897)
- 教育(81893)
- 划(80770)
- 自然科(79935)
- 自然科学(79920)
- 自然科学基金(78462)
- 编号(77386)
- 资助(70219)
- 成果(62526)
- 发(56684)
- 重点(54343)
- 部(53293)
- 课题(52508)
- 创(50816)
- 创新(47308)
- 国家社会(46104)
- 科研(45814)
- 发展(45605)
- 期刊
- 济(170013)
- 经济(170013)
- 研究(107604)
- 中国(78362)
- 农(74238)
- 学报(56610)
- 科学(53233)
- 农业(50724)
- 管理(49956)
- 财(44482)
- 教育(43575)
- 大学(43319)
- 学学(40348)
- 融(34922)
- 金融(34922)
- 业经(32801)
- 技术(32431)
- 业(25147)
- 经济研究(24501)
- 图书(23689)
- 问题(23214)
- 财经(22502)
- 经(19228)
- 版(17939)
- 科技(17883)
- 资源(17853)
- 技术经济(17640)
- 理论(17393)
- 现代(16879)
- 世界(16771)
共检索到550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林朝,石岩,苏国平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的科技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新型科技中介机构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研究提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面向“三农”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
“三农” 科技中介服务 生产力促进中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建设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SWOT理论,分析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情况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提出促进广东专业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战略选择,供政府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德权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在一定动力诱导因素激励下,形成了多样的发展模式,这是"中心"活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体现;但是,"中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挑战,需要采取恰当的战略和对策化解矛盾,实现"中心"顺利发展。
关键词:
生产力促进中心 模式 战略 品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章豹 李姚矿 叶敏 洪天求
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是我国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首家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合肥工业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实践 ,对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必要性与基本依据以及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 生产力促进中心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凤 祁伟 张明秋
本文从探索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出发,构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综合排序,分析各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河北省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算法+算力”占据价值链高端,成为推动创新范式变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历史地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基础,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体系—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揭示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因科学技术持续突破创新和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高效的提质性、明显的动态性和显著的融合性。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催生新型生产组织形态,实现核心主导产业、交叉融合产业、潜在关联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互联互动,并赋能创新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使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内生动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东红
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这是党中央总结过去十三年工作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省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山
当前,我国农村有四个新情况值得重视: 第一,一九八○年是我国农业的大灾年,农民收入仍有较大增长,家庭副业收入部分继续增长。根据农业部一九八○年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统计资料,社员人平分配收入比上一年增加2.31元,即2.7%(一九七八年比上一年增加9.23元,即14.1%;一九七九年比一九七八年又增加9.53元,即12.8%)。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部分仍有很大增长。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达凤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振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勇斌 刘殿国
构建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小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长期以来在0.2附近上下波动,增长疲软,且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技术进步、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对农业新质生产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大小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特征,并且对中部、西部的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景国 智红涛
"三品"是指经过专业部门认证的并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三品"生产是促进农业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立生
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未来几年,江苏省淮安市要建成辐射2000万人口的江苏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仕斌
<正>随着大模型的不断进化,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企业从信息化、数字化阶段加速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数智化时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词与数智化密切相关,一个是“新质生产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更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