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6)
- 2023(10658)
- 2022(9242)
- 2021(8551)
- 2020(7447)
- 2019(17156)
- 2018(17091)
- 2017(32610)
- 2016(18208)
- 2015(20827)
- 2014(20990)
- 2013(20827)
- 2012(19627)
- 2011(17947)
- 2010(18238)
- 2009(17271)
- 2008(17718)
- 2007(16239)
- 2006(14309)
- 2005(12871)
- 学科
- 济(73766)
- 经济(73590)
- 管理(54475)
- 业(50824)
- 企(42708)
- 企业(42708)
- 方法(34697)
- 数学(28855)
- 数学方法(28513)
- 财(22535)
- 农(21198)
- 中国(19410)
- 制(19042)
- 学(18239)
- 业经(17170)
- 和(13645)
- 农业(13481)
- 务(13471)
- 财务(13437)
- 财务管理(13400)
- 贸(13250)
- 贸易(13247)
- 地方(13228)
- 理论(13049)
- 易(12839)
- 企业财务(12710)
- 体(12503)
- 银(12392)
- 银行(12352)
- 行(11755)
- 机构
- 大学(275566)
- 学院(271744)
- 济(109020)
- 经济(106588)
- 管理(100068)
- 研究(95857)
- 理学(85883)
- 理学院(84786)
- 管理学(83123)
- 管理学院(82605)
- 中国(71658)
- 科学(60823)
- 京(58638)
- 财(54422)
- 农(51773)
- 所(50804)
- 研究所(46113)
- 中心(43670)
- 江(42816)
- 业大(42718)
- 财经(42434)
- 农业(40894)
- 经(38278)
- 北京(36741)
- 范(36718)
- 师范(36328)
- 经济学(34060)
- 院(33832)
- 州(33101)
- 财经大学(31330)
- 基金
- 项目(178867)
- 科学(140212)
- 基金(130576)
- 研究(127504)
- 家(115559)
- 国家(114632)
- 科学基金(96188)
- 社会(81770)
- 社会科(76335)
- 社会科学(76305)
- 基金项目(69239)
- 省(69198)
- 自然(62855)
- 自然科(61346)
- 自然科学(61321)
- 自然科学基金(60268)
- 划(59608)
- 教育(59313)
- 资助(52929)
- 编号(51222)
- 成果(43725)
- 重点(41430)
- 部(40626)
- 发(37807)
- 创(36571)
- 课题(36002)
- 制(35681)
- 科研(34950)
- 创新(34356)
- 教育部(34326)
- 期刊
- 济(122583)
- 经济(122583)
- 研究(79960)
- 中国(55202)
- 学报(48675)
- 农(47329)
- 财(44273)
- 科学(43567)
- 大学(35853)
- 管理(35433)
- 学学(33879)
- 农业(30851)
- 教育(28290)
- 融(23937)
- 金融(23937)
- 财经(21764)
- 技术(21534)
- 经济研究(18931)
- 业经(18753)
- 经(18617)
- 问题(16571)
- 业(16553)
- 版(15190)
- 技术经济(13010)
- 贸(12925)
- 理论(12698)
- 统计(12244)
- 科技(12233)
- 业大(11971)
- 资源(11774)
共检索到407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翟钊汉 丛春霞
近年来,以丹麦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为了减少越来越高的福利支出,激发有劳动能力的被救助者重返劳动力市场的动机和能力,都对救助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积极的救助手段代替传统的消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也应不断改进,对丹麦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关键词:
丹麦 社会救助制度 变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丁健
丹麦的土地估价制度丁健丹麦的土地估价制度起源于1903年,其最早的土地估价规定见于1922年颁布的《土地税法》。从1920年至1991年,丹麦已对其土地进行了12次价值重估。现行的土地估价依据是1991年6月9日公布的《丹麦土地估价法》。在近一个世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本文在对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特征,揭示蕴含其中的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当事人在一定的制度环境约束下围绕外部利润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外部利润的产生又与制度环境的变化有关,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特性,市场机制在配置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土地市场化的每一次改革,都是相关制度在边际上调整,并沿着不断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的方向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化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 中国改革 特征分析 制度变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项金肖
挪威、丹麦的公共财政与税收征管制度项金肖一、两国政府公共财政的基本情况挪威和丹麦地处北欧,属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位居世界前列。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两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同时两国政府又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程度不同的干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虎 易丹辉 肖宏伟
丹麦阶级差距、收入差距小、经济发达、社会管理制度有效、普世的价值观和平等的观念等多种因素,为其成功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丹麦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不断完善,为丹麦居民获得国家卫生保健服务提供了切实保障。文章借鉴丹麦医疗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更公平、更广泛的发展,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监督激励机制是我国现阶段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文奇 王玲玲
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国家,公共借阅权制度在丹麦的成功实施很快得到了北欧其他国家的积极响应,进而影响了公共借阅权制度在全球的发展。本文从立法背景、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对丹麦公共借阅权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业界更深入地了解公共借阅权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丹麦 公共借阅权 著作权 图书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丽娟
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微观层面的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变迁中主动性较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政府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形成过程,其变迁模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当前中国亟需建立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
关键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变迁 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光杰 马金良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经济轨过程中的新兴市场,是在国家特有的金融体制、金融调控方式和管理模式下发育并成长起来的,具备一系列与之存在逻辑联系性联系的制度特征。本文从这一角度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的逻辑轨迹及其趋势。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体制环境 制度特征 变迁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宝臣
贫困家庭临时救助(TANF)是美国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并运行20余年,为美国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帮助。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强调救助的"临时性""工作优先"以及项目间合作,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等。借鉴TANF的经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应发挥不同社会主体的作用,实现不同救助项目之间的良好合作,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对制度的学习和借鉴,要考虑到跨文化的因素,不能简单复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大才
2 0多年的中国农业改革经过实践检验 ,是成功的。但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业改革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本文认为关键是前一轮农业改革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了 ,需要进行改革策略的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 ,其次对前一轮改革模式的绩效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评析 ,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制度变迁的策略和方向。
关键词:
农业 制度 变迁 基本特征 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亓学太
丹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经历的最显著的历史变迁时期是从19世纪80年代至今,其农业形态历经了合作制农业、效率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三个阶段。推动丹麦农业实现历史变迁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因素是丹麦农民的自觉市场意识和丹麦政府利农政策的积极实施。敏锐的市场意识引导丹麦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其稳步走上了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丹麦政府对农业采取了从始至终不偏废的积极政策,成为丹麦农业最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这些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丹麦农业 变迁 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达 张瑞
丹麦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脱胎于中世纪学徒制,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当今日臻完善的丹麦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呈现出高度的参与性、灵活性、包容性和动态发展性四大特征。文章在介绍丹麦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内涵、目标及运行原则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丹麦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四大特征形成的内在机理,以期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启迪。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与培训 丹麦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白韶璞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圣 吴永常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变迁过程划分为地方自主探索、制度建设与供给、中央主导下的全面创新实践、总结调整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国际竞争等在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兼具渐进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优势下降、制度创新乏力、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机制、完善园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