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3)
- 2023(6641)
- 2022(5814)
- 2021(5417)
- 2020(4510)
- 2019(10488)
- 2018(10294)
- 2017(19730)
- 2016(11088)
- 2015(12005)
- 2014(12162)
- 2013(11887)
- 2012(11196)
- 2011(10083)
- 2010(10182)
- 2009(9183)
- 2008(9023)
- 2007(7865)
- 2006(6949)
- 2005(6312)
- 学科
- 济(45196)
- 经济(45167)
- 管理(30992)
- 业(25256)
- 企(19834)
- 企业(19834)
- 方法(18668)
- 数学(16483)
- 数学方法(16268)
- 环境(16042)
- 学(15478)
- 地方(13920)
- 贸(12693)
- 贸易(12689)
- 易(12444)
- 农(12356)
- 财(9993)
- 划(9339)
- 中国(9261)
- 出(8976)
- 土地(8954)
- 资源(8526)
- 生态(8444)
- 农业(8206)
- 业经(8035)
- 和(7682)
- 口(7554)
- 出口(7539)
- 出口贸易(7539)
- 制(6946)
- 机构
- 学院(154296)
- 大学(153505)
- 研究(58929)
- 济(58881)
- 经济(57561)
- 管理(56650)
- 理学(48782)
- 理学院(48073)
- 管理学(47117)
- 管理学院(46857)
- 中国(42951)
- 科学(41583)
- 京(34828)
- 农(34217)
- 所(31777)
- 江(29797)
- 研究所(29692)
- 业大(29014)
- 中心(27191)
- 农业(27087)
- 财(25238)
- 院(22401)
- 范(21432)
- 省(21188)
- 师范(21156)
- 财经(20459)
- 北京(20399)
- 州(19474)
- 科学院(19346)
- 经(18480)
- 基金
- 项目(114240)
- 科学(89098)
- 基金(82754)
- 研究(76726)
- 家(75709)
- 国家(75206)
- 科学基金(62614)
- 社会(48491)
- 省(46378)
- 社会科(46029)
- 社会科学(46008)
- 基金项目(44522)
- 自然(43262)
- 自然科(42008)
- 自然科学(41992)
- 自然科学基金(41162)
- 划(39136)
- 资助(33661)
- 教育(32901)
- 编号(28852)
- 重点(27198)
- 发(25582)
- 部(24257)
- 计划(23699)
- 创(22796)
- 科研(22538)
- 成果(21731)
- 创新(21606)
- 科技(21604)
- 课题(20940)
共检索到226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炜 李璐 吴宜进 史志华
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丹江口库区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了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承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1990—2007年间,除水田和旱地减少外,其他用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②18 a间,库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脆弱性综合指数从5.96降至5.56。林地基本处于微度脆弱性状态,灌丛、园地、草地属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状态,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多属于中度和重度脆弱状态。③不同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综合指数顺序基本保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晶辉 杨坤 张力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其库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备受关注。以2000和2004年的多源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生成土地分类数据,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速度、景观优势度变化以及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库区在这4年间土地利用整体结构上没有显著改变,但是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未利用地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及景观均匀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及非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加剧库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应采取措施促使库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地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王立辉
以Landsat TM和HJ-1影像为数据源,运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丹江口库区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等评价指标全面分析了丹江口库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灌木大量转化为林地,耕地大量转为草地、灌木、建设用地、林地和园地;库区地质地貌、降雨条件、生态建设工程、经济利益、库区工程建设、...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 驱动力 丹江口库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立辉 黄进良 杜耘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等环境评价因子,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一般偏好,达到良好标准的占43.24%,较差及以下的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0.06%。较好地段主要集中于河谷平坝,500~1 000m的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度高。库区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差。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运营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立辉 黄进良 杜耘 胡砚霞
以土地生产潜力与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影像、DEM、气象、土壤等数据支持下建立模型,利用潜力递减法估算丹江口库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同时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最大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有很大差距,在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下,库区未淹没耕地的情况下,库区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已经很差,当水位达到170 m后,库区人口承载力将进一步恶化。但是,研究区作物的现实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若在移民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耕作制度,库区的土地承载力还可以有所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闫峰陵 雷少平 罗小勇 邱凉 樊皓
在特定尺度和区域范围内,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定量评估了规划实施的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近期项目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期项目全部发挥效用后,全年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2.74亿元,其中,保持和涵养水源价值为4.48亿元,水污染防治价值7.91亿元,保持和改良土壤10.27亿元,固碳供氧价值3.14亿元,净化空气价值3.52亿元,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3.41亿元。在各项价值中,保持与改良土壤、水污染防治价值最为突出,是水土保持生态价值的主要体现。从机会成本角度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实施的年成本为2.39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成本的13.69倍,建设项目预期生态经济效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炜 朱惇 雷俊山 贾海燕 曾祉祥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调水工程的实施使新增淹没区土壤由于淹没浸泡可能使其中氮磷等营养盐释放,对水库水质构成威胁。采集丹江口水库典型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测定现有消落区(149~160m)和新增消落区(160~172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消落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滩地和农田混杂区最高,分别为43.9、49.8g/kg,有机质易在扰动强烈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累积。现有消落区(149~160m)和新增消落区(160~172m)土壤中总氮、总磷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果园土壤的总磷、裸地土壤水溶...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消落区 氮 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承力 杨特武 徐君驰 巴瑞先 刘章勇 熊桂云 陈防 刘冬碧
为探讨丹江口库区麦套稻新型耕作方式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施肥对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套稻系统水稻产量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总粒数;氮磷钾合理施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在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8.0、75.0、90.0kg/hm2时产量最高;在氮、磷、钾三因素中,增产、增收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施氮增产量最高达3 316kg/hm2,增产率为92.8%,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为52.9%;施磷增产量最高达546kg/hm2,增产率为8.6%,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为13.0%;施钾增产量最高达699kg/hm2,增产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安国 尹炜 陈德强 叶闽 雷阿林
探明面源污染特征对制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和林-耕复合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流域各集水区出口地表径流氮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村落降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总氮均值超过20mg/L,变化幅度都不大;氨氮浓度较低,但变化剧烈,这种氮浓度演变过程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硝态氮是村落氮输出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的60.31%~96.55%,与总氮输出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林-耕地的氮浓度相对较低,总氮表现出上升—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过程,硝态氮和总氮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传输过程中,小流域下游氮浓度表现出稀释和富集两种效应,其中...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地表径流 面源污染 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王立辉
该文利用2002~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250m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产品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时序NDVI曲线提取了丹江口库区生长始期和生长末期两个关键物候参数,以此获取了丹江口库区的物候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丹江口库区大部分地区生长始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生长末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库区南部生长始期最早,约3月中上旬,生长末期最晚,约12月中下旬;东北部...
关键词:
MODIS NDVI 物候 丹江口库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静尘 韩烈保
基于2009年4月在丹江口库区周边县市农户实地调研获得的245份有效数据,从农户使用农药的行为、使用意向、使用水平及购买农药地点等方面,对丹江口库区农药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库区农户普遍使用高毒农药,农药使用水平与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对农药污染环境的意识很薄弱,使用行为不科学;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品名繁多,农户购买农药的渠道不规范.提出调整农业结构、规范农药市场、科学使用农药等建议,以促进库区水质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药 使用现状 环境污染 丹江口库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安 陈明亮 王春潮
研究了湖北省郧县石渣土三种不同土石比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结果表明 :土壤蒸发、持水、导水能力均与土石比大小有关。三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以石砾含量较少质地偏粘的土壤最强 ,以石砾含量较多质地偏壤的土壤最低。而土壤水分蒸发能力与砾石含量呈反相关 ,土壤水分扩散率则与砾石含量呈正相关
关键词:
石渣土 土壤水分特性 水分蒸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军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湖北省丹江口库区为例,首先定性分析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问题,认为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困难,库区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经济增长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库区社会矛盾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与开发不足并存,库区淹没加剧土地资源稀缺;环境质量较好,生态基础脆弱。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1999~2005年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1999年到2003年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却从2004年开始缓慢下降;而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最后针对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实现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秋成
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减少氮、磷流入水体,可考虑以生态补偿方式鼓励农民将部分土地休耕或退耕。利用样本调查的农户微观数据,估计了丹江口库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经验函数,计算了库区农田平均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是:基于2008年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市场价格,种植小麦须补偿259.69元/亩,玉米须补偿331.64元/亩,水稻须补偿567.31元/亩。为减少补偿过程中的政府强制行为和信息租金,可考虑将农户土地按历年产量进行评估后分成多个等级,每一等级支付该等级土地最高净收益。本文将每亩作物净收益即每亩劳动收入和地租作为农田生态补偿标准,这一计算标准是基于农民遭受的损失,属于保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丁娇 梁彬 梁雨萩
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责任的分摊是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基于“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水质水量双视角构建生态补偿模型,制定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补偿总额以及各受水区应分别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并建立库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从测算总额来看,2016~2019年4年间库区所需生态补偿总额为28.79亿元,与筹集专项资金进行对比,推算库区生态补偿额存在约5.75亿元缺口;(2)从各受水区测算结果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分别承担9.15、4.52、7.29和7.83亿元生态补偿额;(3)对比水质水量补偿总额,水量补偿总额比水质补偿总额多11.39亿元,受水区对水量的重视程度高于水质,侧面说明受水区对水量仍然具有较高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