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4)
2023(6613)
2022(5659)
2021(5168)
2020(4386)
2019(9824)
2018(9488)
2017(17550)
2016(9918)
2015(10725)
2014(10746)
2013(10412)
2012(9623)
2011(8711)
2010(8861)
2009(8091)
2008(7741)
2007(6669)
2006(5923)
2005(5125)
作者
(30096)
(25301)
(25252)
(23731)
(16068)
(12497)
(11300)
(9839)
(9772)
(9279)
(9001)
(8738)
(8496)
(8174)
(8044)
(7888)
(7663)
(7575)
(7553)
(7477)
(6405)
(6263)
(6247)
(5921)
(5802)
(5748)
(5630)
(5382)
(5180)
(5117)
学科
(47865)
经济(47846)
方法(22473)
管理(21005)
数学(19927)
数学方法(19550)
(18737)
地方(16223)
(14352)
企业(14352)
(11642)
(9944)
中国(9673)
地方经济(9331)
业经(7902)
环境(7746)
农业(7344)
理论(6689)
(6082)
(5773)
(5137)
资源(5133)
(5110)
贸易(5107)
(5066)
(5054)
金融(5052)
(4769)
技术(4587)
(4525)
机构
学院(140189)
大学(137228)
研究(51314)
管理(50765)
(49858)
经济(48687)
理学(44471)
理学院(43746)
管理学(42289)
管理学院(42038)
科学(37106)
中国(36603)
(30408)
(27017)
(26928)
(26575)
研究所(25294)
业大(23722)
中心(23467)
(22558)
师范(22313)
(20958)
农业(20922)
(19341)
师范大学(18266)
(17906)
北京(17893)
(17838)
财经(17299)
科学院(16315)
基金
项目(104842)
科学(83788)
基金(76982)
(69911)
国家(69463)
研究(69307)
科学基金(59239)
社会(44375)
(43995)
社会科(42241)
社会科学(42229)
基金项目(41759)
自然(41563)
自然科(40537)
自然科学(40530)
自然科学基金(39730)
(36710)
资助(32009)
教育(31635)
编号(26219)
重点(25057)
(24208)
计划(21593)
(21267)
(20875)
科研(20751)
创新(19634)
课题(19613)
成果(19137)
科技(18983)
期刊
(53603)
经济(53603)
研究(34662)
学报(26416)
科学(25020)
中国(24164)
(22600)
大学(18573)
学学(17909)
管理(16511)
农业(15913)
(12897)
教育(12027)
技术(11288)
资源(11217)
统计(9399)
业经(9202)
(9124)
(8991)
金融(8991)
(8806)
经济研究(7981)
决策(7925)
(7560)
科技(7531)
财经(7269)
林业(7206)
问题(7132)
(6909)
业大(6869)
共检索到196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添  任宗萍  张维  李鹏  徐国策  
【目的】研究丹江中游典型小流域土壤有效锌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流域养分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12,利用网格取样和典型样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丹江中游鹦鹉沟小流域分3层(0~10,10~20,20~40cm)采集185个样点的土样,测定其有效锌含量,采用地统计分析和Kriging插值的方法,对鹦鹉沟小流域土壤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地形对有效锌分布的影响。【结果】土壤有效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值表现为林地>农地>草地。3个土层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海拔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性(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超  贾海燕  汪涛  雷俊山  徐建锋  尹炜  
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良好,但总氮浓度超标问题突出。为明确不同类型小流域氮素的分布和输出特征,优化制定库区控氮措施,选择库周典型小流域,开展水体氮素浓度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1)余家湾(养殖型)总氮浓度平均为21.23 mg/L,五龙池(村落型)总氮浓度平均为4.00 mg/L,高于钱家沟(自然型)和张沟(农田型);五龙池(村落型)硝态氮浓度最高,平均为2.37 mg/L,张沟最低,平均为1.06 mg/L;余家湾(养殖型)氨氮浓度远高于钱家沟(自然型)、五龙池(村落型)和张沟(农田型)。(2)钱家沟(自然型)氨氮浓度沿程下降趋势显著(p<0.05);张沟(农田型)硝态氮(p<0.01)和总氮浓度(p<0.01)沿程上升趋势显著,坑塘湿地等微地形结构可能是影响小流域氮素的沿程变化的主要因素。(3)钱家沟(自然型)和五龙池(村落型)氮素冬季(12~2月)浓度较高,夏秋季(6~11月)浓度较低,春季(3~5月)波动最大;张沟(农田型)氮素高值出现在6月;余家湾(养殖型)氮素浓度高值出现在8月。(4)余家湾(养殖型)氮素以氨氮为主,五龙池(村落型)、张沟(农田型)和钱家沟(自然型)以硝态氮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后续丹江口库区氮素控制应系统梳理不同类型小流域的分布和数量,重点关注养殖型小流域的氨氮污染和村落型小流域的硝态氮污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星  李占斌  李鹏  高海东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晶忠  马剑  高媛  敬文茂  赵维俊  武秀荣  马雪娥  王荣新  贺永岩  
【目的】探究不同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为改善该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的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值、土壤密度、含水量和总孔隙度,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5种典型灌丛0~6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由大到小表现为吉拉柳(74.93 g·kg~(-1))>金露梅(62.05 g·kg~(-1))>鬼箭锦鸡儿(41.02 g·kg~(-1))>鲜黄小檗(34.71 g·kg~(-1))>甘青锦鸡儿(13.74 g·kg~(-1));2)5种典型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0~10 cm,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其中金露梅灌丛和吉拉柳灌丛表层富集现象更加明显,并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减小;3)pH值与鲜黄小檗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吉拉柳灌丛为较高关联度,土壤密度与甘青锦鸡儿灌丛为较高关联度,含水量与鲜黄小檗灌丛为较高关联度,总孔隙度与金露梅灌丛为较高关联度。【结论】5种典型灌丛不同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中等或以上的关联度。因此,在研究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灌丛土壤有机碳环境变化时,也应将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因子作为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测定和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志清  宋红竹  陈涛  李昌哲  
该文采用定位观测和谐波分析的方法对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何种降雨年型, 流域内中游地段土壤含水量最高, 下游地段土壤含水量高于上游, 坡下部的高于坡上部, 阴坡高于阳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卫芳  牛海鹏  赵同谦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梦云  寇宝平  常庆瑞  刘京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区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小流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状况较差,主要养分含量表现为:干旱冲积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红色正常新成土,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农田,梁峁下部>梁峁顶部>梁峁上部;农田土壤养分在剖面上的分布上下均一,林草地则由上而下锐减,表聚性明显。山坡地退耕,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肥料施用量,注重平衡施肥是培肥改良土壤的基本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小逊  张世熔  余妮娜  蒲玉琳  李云  贾永霞  李婷  
本文采用ArcGIS、地统计学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沱江中游耕层(0~20 cm)321个土样的土壤有效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沱江中游土壤有效铁含量平均为(20.71±26.17)mg.kg-1,达到一级,其含量属于丰富。土壤有效铁含量整体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局部出现斑点、块状区域,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的清江镇附近,低值区分布在西南部的五凤镇和东南部的金龙镇附近。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铁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发生改变时,土壤有效铁含量随之改变,中壤土与灌溉水田中有效铁含量最高,而砂壤土与有林地中最低。随着坡度的升高,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炜  朱惇  雷俊山  贾海燕  曾祉祥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调水工程的实施使新增淹没区土壤由于淹没浸泡可能使其中氮磷等营养盐释放,对水库水质构成威胁。采集丹江口水库典型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测定现有消落区(149~160m)和新增消落区(160~172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氮磷含量,分析消落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滩地和农田混杂区最高,分别为43.9、49.8g/kg,有机质易在扰动强烈或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累积。现有消落区(149~160m)和新增消落区(160~172m)土壤中总氮、总磷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落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果园土壤的总磷、裸地土壤水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勇  王小国  高美荣  唐家良  田琳琳  朱波  
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农田区域内典型县域尺度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格局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提供参考,为研究我国土壤有机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基于2012年农田土壤有机碳分析调查数据,结合GIS和GPS技术对川中丘陵区盐亭县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及空间格局进行了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土壤类型的0~20cm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11~4.26kg/m2,平均值为2.66kg/m2,水田和旱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3.45和2.34kg/m2,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县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总储量2.50×109 kg C,紫色土类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青柏  刘明国  
为研究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水分特征对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影响,以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山杏纯林为试验对象,对其0~100cm剖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采用统计描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半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在4~10月间,研究区各林分类型土壤含水量在0~100cm剖面上和无林地有极显著(p<0.001)或显著差异(p<0.05);在0~40cm以内的4个土层,无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各林分类型,而40~100cm的6个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均大于无林地;各土层含水量相关分析表明:0~10,10~20,20~30cm与各土层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福红  黄明斌  党廷辉  
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干层的量化指标、分级评述和分布特征等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的土壤干层问题,并就小流域内的植被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结果表明:在王东沟小流域内,土壤干层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水分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植物生长和植被的恢复,并具有如下特点:①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干层厚度都表现为林地大于果园,果园大于草地,农地最小;②同一种植被类型由于密度、生物量、树龄、坡度、坡向以及坡位不同,其土壤干层的干燥化程度和深度也不相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建琦  葛永刚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结合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对该区域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降雨量在1981~1990年为降雨量较小年份,1991~2000年为降雨量较大时间段,2001~2005年降雨量开始急剧减少;(2)1987、1995和2005年的平均侵蚀量分别为:70.58、80.08和79.81t/(hm2.a),中度侵蚀以上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9.92%、33.83%和33.1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岗岗  王得祥  柴宗政  张丛珊  刘文桢  张宋智  
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一元分布、二元分布、林分综合指数和距离分析方法,探讨小陇山林区2种典型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油松天然林混交度为0.397,树种隔离程度较低,锐齿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797,混交良好,油松、锐齿栎天然林胸径大小比数分别为0.507、0.485,林分均处于中庸状态,角尺度分别为0.511、0.508,林木分布格局均属随机分布。(2)油松、锐齿栎天然林中相同混交程度或优劣程度的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相同混交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处于不同优劣程度的林木大致相等。区别在于油松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的林木大多与同种相邻,而锐齿栎天然林中同一优劣程度或分布格局林木大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