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6)
2023(18938)
2022(16122)
2021(14798)
2020(12356)
2019(27925)
2018(27433)
2017(52590)
2016(28519)
2015(31536)
2014(31177)
2013(31044)
2012(28926)
2011(26453)
2010(26506)
2009(24323)
2008(23618)
2007(20768)
2006(18485)
2005(16628)
作者
(85680)
(71291)
(70727)
(67236)
(45268)
(34115)
(31907)
(28032)
(27216)
(25279)
(24242)
(24022)
(22826)
(22601)
(21995)
(21966)
(21175)
(21058)
(20344)
(20323)
(17933)
(17626)
(17244)
(16244)
(16088)
(15788)
(15733)
(15528)
(14392)
(14036)
学科
(132979)
经济(132854)
管理(78441)
(74582)
(59091)
企业(59091)
方法(52486)
数学(45831)
数学方法(45423)
中国(34947)
(33235)
地方(32031)
(28439)
业经(27569)
(27499)
农业(22999)
(22274)
贸易(22260)
(21462)
(21200)
环境(20936)
(19274)
金融(19272)
(18928)
银行(18854)
技术(18570)
(18512)
(18142)
地方经济(18091)
理论(17707)
机构
大学(410360)
学院(409159)
(171328)
经济(167872)
管理(156609)
研究(147652)
理学(135217)
理学院(133625)
管理学(131354)
管理学院(130629)
中国(109136)
科学(92378)
(88338)
(75953)
(75494)
(73754)
研究所(69350)
中心(65339)
业大(64185)
财经(60361)
(60118)
农业(57940)
北京(56238)
(54891)
(54430)
师范(53794)
(53474)
经济学(52268)
(48756)
经济学院(46968)
基金
项目(279969)
科学(218986)
基金(202492)
研究(199830)
(178985)
国家(177503)
科学基金(150686)
社会(127101)
社会科(120520)
社会科学(120488)
(109540)
基金项目(107436)
自然(98531)
自然科(96182)
自然科学(96157)
自然科学基金(94418)
(92662)
教育(90386)
资助(83300)
编号(79356)
成果(63745)
(63636)
重点(63414)
(61051)
(57824)
课题(55600)
创新(54055)
科研(53531)
国家社会(52575)
教育部(51708)
期刊
(193414)
经济(193414)
研究(122961)
中国(80144)
学报(70606)
(66884)
科学(62980)
管理(57630)
(54628)
大学(52294)
学学(49649)
农业(46003)
教育(42431)
(37942)
金融(37942)
技术(34267)
经济研究(31892)
业经(30846)
财经(29932)
(25696)
问题(24854)
(23785)
技术经济(20815)
科技(20461)
图书(19353)
(19316)
(19076)
资源(18788)
商业(18733)
理论(18710)
共检索到611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张锟  汤凯  
黄河经济带绿色发展关系到我国“一江”“一河”区域战略布局和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子。采用黄河经济带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空间双重差分设计,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因果关系。主要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发展水平提高会促进自身城市加快绿色发展,长期内会遏制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因此,建议构建以临空经济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立体式现代交通体系,但要注意临空经济城市与周边地市产业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带城市应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避免当地过快产业集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过度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张锟  汤凯  
黄河经济带绿色发展关系到我国“一江”“一河”区域战略布局和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子。采用黄河经济带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空间双重差分设计,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因果关系。主要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发展水平提高会促进自身城市加快绿色发展,长期内会遏制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因此,建议构建以临空经济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立体式现代交通体系,但要注意临空经济城市与周边地市产业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带城市应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避免当地过快产业集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过度开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军  车帅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新型经济形态的数字经济能否助推黄河流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待探究的重要议题。鉴于此,运用内生增长数理模型厘清数字经济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构建流域内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和水资源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8年流域内沿线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全流域内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相较资源型城市更佳。(2)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效应具有边际报酬后发递增优势,上游、中游城市相较于下游城市更为显著。(3)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倒U型”特征,中等城市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所在。(4)产业结构高度化、技术创新、技术效率是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传导路径,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是重要的潜在作用渠道,分维度的互联网发展和普惠金融呈现一致的趋同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充分认识城市性质、城市区位以及城市规模的差异化影响,因地制宜强化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红利效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浪潮,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为黄河流域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洪玮  
在中国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下,城市层面金融集聚态势的增强能否有效激励绿色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创新发展?本文采用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城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考察其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在替换变量、内生性处理以及纳入空间关联后结论依然成立;同时,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门限效应,当金融集聚、金融深化以及居民收入、创新型人力资本、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等基础支撑因素处于较高水平时影响更为突出;此外,长江经济带金融集聚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下游城市群的正向影响最强,中游次之,上游无显著影响,中上游城市群较低的金融集聚和金融深化水平以及上游城市群较弱的环境规制程度和政府科技支持力度制约了金融集聚作用的充分发挥。未来应从金融集聚因素和绿色创新基础支撑因素双重发力,聚焦城市发展阶段和特征差异,有序梯次推进金融集聚高效支持绿色创新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王叶薇  
城市群经济集聚和绿色转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珠联璧合"备受关注。基于空间均衡模型理论剖析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及其不平等现状的内在关联,进而选取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二者的非线性关系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考察,同时对作用路径和溢出机制给予关注。为了解决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双向因果关系引致的潜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地形起伏度和明代驿站设立作为专门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集聚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而当经济集聚过度时则会抑制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城市群经济集聚会扩大群际绿色经济效率差距从而加剧其绿色发展的不平等;城市群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存在典型的地理距离衰减特征,400km~500km处溢出效应分布密集;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市场高级化是城市群经济集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以及群际差距的重要路径和溢出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卓  
城市绿色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以协同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究了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中游驱动效果最强,下游次之,上游驱动效果不显著;上游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未能真正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是上游地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中游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效果最佳,着重推动生产绿色化、生活绿色化和生态绿色化转型,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战略是中游地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下游地区的主导驱动因素为政府投资和城市绿色发展双重驱动模式,因此下游地区应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投资,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和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双重驱动机制,来促进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  
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智慧物流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巫强  
针对当前中国面临区域经济增长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上海作为基准点,将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投入产出表和统计年鉴进行匹配,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省级细分行业的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重外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离岸外包具有效率性特征,每增加1%会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拉大0.074%;在岸外包具有公平性特征,每增加1%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0.0726%。第二,服务外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离岸服务外包还是在岸服务外包都可以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三,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具有典型的梯度特征,随着样本向内陆地区延伸,双重外包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减弱。稳健性检验表明,实证结论不会随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变化。本文的研究表明,逆全球化格局下构建国内价值链、发展在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姜智强  刘伊霖  曾智  秦光远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作为战略重要载体的财政环保支出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战略开始实施后的提升更为明显,运用双重差分法、合成控制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从整体来看,财政环保支出促进了区域总体以及中、下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分阶段来看,2007—2015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抑制了区域总体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但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不显著;2016—2018年的财政环保支出提高了区域总体、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农业生态效率,抑制了上游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通过机制分析和检验发现,财政环保支出引起农业生态效率提高的动因在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华锡  封亦代  余泳泽  
文章从“水平—效率—福利”维度评估绿色发展绩效,并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检验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绿色发展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此外,绿色发展绩效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典型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在集聚模式、地区差异和发展阶段异质性约束下表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差异。机制检验发现,制造业集聚会通过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中间投入共享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显著影响绿色发展绩效。当三大作用机制均处于低水平门槛区间时,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绩效,一旦越过门槛值,其效果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性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杜家廷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