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2)
- 2023(15474)
- 2022(13278)
- 2021(12323)
- 2020(10032)
- 2019(22826)
- 2018(22794)
- 2017(43641)
- 2016(23416)
- 2015(26279)
- 2014(26305)
- 2013(26243)
- 2012(24496)
- 2011(22454)
- 2010(22671)
- 2009(20733)
- 2008(20036)
- 2007(17632)
- 2006(15795)
- 2005(14326)
- 学科
- 济(116211)
- 经济(116109)
- 管理(65067)
- 业(60765)
- 企(48586)
- 企业(48586)
- 方法(43041)
- 数学(37073)
- 数学方法(36731)
- 中国(30891)
- 地方(30143)
- 农(27444)
- 业经(24432)
- 学(23617)
- 财(21598)
- 农业(19028)
- 制(17857)
- 贸(17755)
- 贸易(17742)
- 地方经济(17607)
- 环境(17592)
- 易(17043)
- 融(16491)
- 金融(16488)
- 和(16396)
- 银(16252)
- 银行(16212)
- 理论(16003)
- 行(15675)
- 技术(15517)
- 机构
- 大学(341581)
- 学院(340640)
- 济(144815)
- 经济(141766)
- 管理(132686)
- 研究(122344)
- 理学(114007)
- 理学院(112662)
- 管理学(110892)
- 管理学院(110270)
- 中国(90556)
- 科学(74687)
- 京(73938)
- 财(63455)
- 所(62102)
- 研究所(56372)
- 中心(53922)
- 农(53388)
- 财经(50540)
- 江(50402)
- 业大(48504)
- 北京(47488)
- 范(46886)
- 师范(46474)
- 经(45843)
- 院(44479)
- 经济学(44056)
- 农业(41324)
- 州(41071)
- 经济学院(39358)
- 基金
- 项目(228707)
- 科学(180044)
- 研究(168959)
- 基金(164926)
- 家(143321)
- 国家(142111)
- 科学基金(121704)
- 社会(107309)
- 社会科(101723)
- 社会科学(101698)
- 省(89308)
- 基金项目(87584)
- 自然(77457)
- 教育(76380)
- 自然科(75594)
- 自然科学(75581)
- 划(75083)
- 自然科学基金(74201)
- 编号(68674)
- 资助(67530)
- 成果(55747)
- 发(53223)
- 重点(51386)
- 部(50137)
- 课题(47888)
- 创(47073)
- 国家社会(44056)
- 创新(43928)
- 教育部(42960)
- 发展(42899)
- 期刊
- 济(169175)
- 经济(169175)
- 研究(107501)
- 中国(67616)
- 学报(51656)
- 管理(50417)
- 科学(49129)
- 农(49086)
- 财(45354)
- 大学(38927)
- 教育(38880)
- 学学(36554)
- 农业(34377)
- 融(31452)
- 金融(31452)
- 技术(30432)
- 经济研究(27567)
- 业经(26866)
- 财经(24902)
- 问题(21473)
- 经(21372)
- 技术经济(18121)
- 图书(18065)
- 业(17238)
- 理论(16580)
- 科技(16401)
- 商业(15853)
- 现代(15849)
- 资源(15832)
- 贸(15639)
共检索到51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凯
发展临空经济是基于中国现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必然选择,能推动区域产业与技术升级,并通过连通全球的航空运输网络压缩区域间时空距离、重塑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基于中国35个枢纽机场及其所在空港城市的实证分析发现:临空经济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促进区域服务业发展,但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并不显著;能通过缩短全国空港城市间时空距离产生空间重构效应,效应大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故各区域应强化临空经济战略地位,协调临空经济区空间分布,机场布局更多向中西部倾斜,并因地制宜地构建临空产业体系,推动"港-产-城-域"四位一体发展。
关键词:
临空经济 重构效应 区域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凯
研究临空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效应对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发展临空经济能扩大区域市场规模,进而推动"中心-外围"结构的形成及区域间良性互动,提高区域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区域发展。基于空间经济理论构建市场引力模型,利用中国35个主要空港城市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临空经济促进区域发展的市场效应确实存在,主要通过影响经济距离、产业结构、人口、经济规模等对区域间市场规模和引力产生作用;临空经济市场效应具有一定的距离适应性,市场偏远及交通不便区域效应愈加明显;民航市场化改革能强化临空经济市场效应发挥。故中国应加大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偏远区域航空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消除区域间制度性市场分割,进一步深化民航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市场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友才 汤凯
本文从时空角度探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理并选用灰色关联模型论证,发现两系统整体呈"U"型耦合结构;区域经济子系统中,产业有力推动临空经济发展,而空间与基础设施因阶段性建设滞后形成严重阻滞;临空经济子系统中,航空客运、货运对区域经济作用存在阶段性差异,初创阶段客运作用大于货运,成长阶段则相反。为实现两系统耦合协调,应根据临空经济发展时序性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区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加大立体交通建设;协同产业融合,推动临空产业由"移入"向"嵌入"转变。
关键词:
临空经济 耦合度 灰色关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张锟 汤凯
黄河经济带绿色发展关系到我国“一江”“一河”区域战略布局和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子。采用黄河经济带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空间双重差分设计,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因果关系。主要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发展水平提高会促进自身城市加快绿色发展,长期内会遏制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因此,建议构建以临空经济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立体式现代交通体系,但要注意临空经济城市与周边地市产业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带城市应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避免当地过快产业集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过度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江求川 张锟 汤凯
黄河经济带绿色发展关系到我国“一江”“一河”区域战略布局和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推进的路子。采用黄河经济带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空间双重差分设计,研究临空经济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因果关系。主要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发展水平提高会促进自身城市加快绿色发展,长期内会遏制周边地区的绿色发展。因此,建议构建以临空经济和主要港口为核心的立体式现代交通体系,但要注意临空经济城市与周边地市产业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带城市应科学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避免当地过快产业集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过度开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洋
临空经济,这样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我国已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以临空经济存在的载体临空经济区为研究重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分析了临空经济区产生的动因,讨论了临空经济区的三种概念和环状结构,并在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大量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发展临空经济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临空经济区 临空经济 航空港 空港产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雪妮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培育临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本文在对国外研究方法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相关公司报表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分析其对北京市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2006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贡献了北京市GDP的8.6%,并影响到80万个就业岗位。
关键词:
临空经济 经济影响 投入产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增长极 航空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文
文章从临空经济的增长极作用以及区域空间再结构效应出发,讨论了临空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互动的耦合作用机理,并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兴建为例,对北京南部临空经济区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给出框架性建议,以寻求对京冀区域合作关系新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耦合的实现路径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对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寻求对中原经济发展新的理解。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增长极 航空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科
文章首先基于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表明: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的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其增长效应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此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扩大了所在区域的对外贸易往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输出基础";同时,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空间组织架构也重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效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郑州航空港的现实条件和比较优势、郑州航空港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郑州航空港与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增长极 航空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振华 贺晓斌 陈义伟
通过对江西航空制造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分析,就航空产业对江西航空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链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的结论是:航空工业作为江西省的支柱产业,其具备的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和产业关联度高的特性,将对江西的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及配套产业链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