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1)
2023(9284)
2022(7719)
2021(7021)
2020(5837)
2019(13192)
2018(13066)
2017(24540)
2016(13339)
2015(14669)
2014(14685)
2013(14411)
2012(13804)
2011(12925)
2010(13098)
2009(12271)
2008(12023)
2007(10689)
2006(10032)
2005(9345)
作者
(42138)
(35170)
(35089)
(33777)
(22669)
(16882)
(15841)
(13630)
(13490)
(12641)
(12476)
(11850)
(11731)
(11556)
(11518)
(10971)
(10509)
(10296)
(10086)
(10030)
(9128)
(8922)
(8742)
(8278)
(8118)
(7962)
(7894)
(7436)
(7383)
(6936)
学科
(77008)
经济(76934)
管理(36421)
(32223)
(27106)
企业(27106)
方法(25283)
数学(22219)
数学方法(22015)
地方(18740)
中国(17807)
(17003)
(15598)
(15286)
业经(14494)
(14021)
地方经济(13188)
(12305)
(11599)
金融(11599)
(10859)
银行(10827)
(10500)
体制(9474)
农业(9264)
产业(9206)
理论(9125)
(8864)
贸易(8859)
环境(8759)
机构
大学(203140)
学院(200318)
(93886)
经济(92171)
研究(80689)
管理(69476)
中国(59563)
理学(59300)
理学院(58487)
管理学(57367)
管理学院(56975)
科学(49069)
(43520)
(43517)
(42951)
研究所(38930)
(38103)
中心(33866)
财经(33572)
(31534)
经济学(30939)
(30528)
业大(30215)
农业(29897)
(28766)
北京(27890)
经济学院(27386)
(25956)
师范(25547)
(25209)
基金
项目(129392)
科学(101760)
基金(95476)
研究(89253)
(86008)
国家(85340)
科学基金(71497)
社会(59201)
社会科(56169)
社会科学(56150)
(49476)
基金项目(49256)
自然(46582)
自然科(45515)
自然科学(45494)
自然科学基金(44747)
(42421)
教育(40798)
资助(40003)
编号(32227)
重点(30453)
(29122)
(29034)
成果(27141)
(26333)
国家社会(25587)
创新(24864)
科研(24728)
教育部(24629)
课题(24482)
期刊
(113006)
经济(113006)
研究(68537)
中国(43493)
学报(37337)
(34319)
(33391)
科学(33006)
管理(29219)
大学(27960)
学学(26704)
农业(22454)
(21351)
金融(21351)
经济研究(20149)
教育(19996)
财经(18810)
技术(16516)
(16464)
业经(14997)
问题(14377)
(11567)
技术经济(11261)
(10874)
世界(10554)
统计(10095)
国际(9668)
(9440)
业大(9276)
经济问题(9038)
共检索到319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汤凯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大规模集聚,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它与供给侧改革要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可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价值提升、技术革新等多条路径作用于供给侧改革,从供需双向推动中国经济当前结构性矛盾化解,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结构指向、价值指向、效率指向、需求指向。中国应强化临空经济的战略地位,加大政府对临空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完善国际"空中丝绸之路",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临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变,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动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友才  汤凯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临空指向性产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大规模集聚,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它与供给侧改革要求具有内在契合性,可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价值提升、技术革新等多条路径作用于供给侧改革,从供需双向推动中国经济当前结构性矛盾化解,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结构指向、价值指向、效率指向、需求指向。中国应强化临空经济的战略地位,加大政府对临空经济发展的扶植力度,完善国际"空中丝绸之路",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临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体系,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转变,为实现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如何主动对接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发挥好经济新常态下的税收调控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分析了税收政策对总供给的作用机理,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税收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艳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已有经济学理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进行解读,二是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在理论渊源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上可以归源于萨伊定律及之后的供给学派,另一些学者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是其真正的来源。遵循经济理论发展的整体脉络,参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既不能简单归于萨伊定律与供给学派,也不单单是古典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它与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变迁相联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与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甚至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演变都是分不开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欣欣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了序幕,并不断深化推进。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德祥  张从青  戴维  陈丽娟  
文章首先追溯了国内外"供给经济学"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演变历史,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意义和现实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区域经济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的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最后对新常态经济下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继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做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更是其基础性指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十九大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登峰  
坦率地说,我没资格在这里对唐杰教授这本涵盖内容非常丰富的书做任何评论,只能说是谈一谈读后感。该书的后记里面说,这是一本从微信群里走出来的书,但是从我跟唐杰教授学习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这应该是唐杰教授多年积累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总结,只是微信群里的观点碰撞激发了唐杰教授将多年的成果用专著形式做了一个集成。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唐杰教授早在在2009年和2010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2010年底唐杰教授出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约束条件的变化,在新的起点上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小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命题提出的背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怎样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工具和体系有怎样的特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怎样的制度创新,这些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涛  
在新常态下,伴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市场疲软以及整体经济下行,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体制机制上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等省份在资源、能源主导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提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发展深加工、向非能经济转化是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涛  
在新常态下,伴随着世界资源、能源市场疲软以及整体经济下行,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体制机制上暴露出不少问题。陕西、内蒙古、新疆、山西、辽宁等省份在资源、能源主导经济领域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提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发展深加工、向非能经济转化是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一、经济新常态、新理论(一)在经济新常态中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均得以实现或超额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十二五"期间,虽然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第一,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8%,远高于世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瑛  张俊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直观来看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源自于需求管理政策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可持续性。但是,供求失衡、需求不足问题只是经济表象,是国民经济有机体内部联系的中断在市场片断的具体表现。而将国民经济有机体各环节以及各构成要素有机衔接起来的社会生产关系不合理才是根源,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使国民经济结构体系合理化。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理论指导,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深刻理解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处理好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生产与消费、积累与消费、共同消费与个人消费、政府与市场、工资利润在新创造价值中的占比、经济自主积累循环与对外开放等关系,才能构建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体系,取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