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3)
- 2023(11823)
- 2022(9881)
- 2021(8845)
- 2020(7090)
- 2019(15711)
- 2018(15318)
- 2017(28316)
- 2016(14950)
- 2015(16316)
- 2014(16010)
- 2013(15882)
- 2012(15292)
- 2011(14133)
- 2010(14585)
- 2009(13425)
- 2008(13001)
- 2007(11820)
- 2006(10818)
- 2005(10106)
- 学科
- 济(84463)
- 经济(84409)
- 管理(46086)
- 业(43691)
- 企(35007)
- 企业(35007)
- 地方(27002)
- 中国(25223)
- 方法(22331)
- 农(19092)
- 业经(18741)
- 数学(18720)
- 数学方法(18593)
- 技术(18530)
- 地方经济(16676)
- 学(14565)
- 农业(13740)
- 融(13373)
- 金融(13372)
- 技术管理(13079)
- 财(12966)
- 制(12945)
- 银(12871)
- 银行(12856)
- 发(12816)
- 行(12610)
- 环境(12560)
- 贸(11443)
- 贸易(11428)
- 易(10894)
- 机构
- 学院(217821)
- 大学(214690)
- 济(101155)
- 经济(99215)
- 研究(82881)
- 管理(81093)
- 理学(68110)
- 理学院(67260)
- 管理学(66372)
- 管理学院(65928)
- 中国(63085)
- 科学(47189)
- 京(46366)
- 财(43570)
- 所(41593)
- 研究所(37152)
- 中心(36668)
- 江(35424)
- 财经(33510)
- 经济学(31530)
- 农(31450)
- 范(30679)
- 师范(30432)
- 经(30184)
- 北京(30171)
- 院(30167)
- 州(28429)
- 经济学院(27866)
- 业大(26868)
- 省(24815)
- 基金
- 项目(137535)
- 科学(110252)
- 研究(105603)
- 基金(97567)
- 家(83956)
- 国家(83214)
- 科学基金(71978)
- 社会(69723)
- 社会科(66279)
- 社会科学(66266)
- 省(56396)
- 基金项目(51218)
- 教育(47549)
- 划(46163)
- 自然(42461)
- 编号(41855)
- 自然科(41476)
- 自然科学(41469)
- 自然科学基金(40741)
- 资助(37929)
- 发(37210)
- 创(34151)
- 成果(34069)
- 重点(31881)
- 课题(31173)
- 创新(30983)
- 发展(30856)
- 展(30348)
- 部(29591)
- 国家社会(29058)
- 期刊
- 济(128175)
- 经济(128175)
- 研究(74934)
- 中国(53675)
- 管理(35344)
- 财(32017)
- 农(30106)
- 教育(29111)
- 科学(28704)
- 学报(27313)
- 融(24165)
- 金融(24165)
- 技术(22016)
- 大学(21400)
- 经济研究(21328)
- 农业(20735)
- 业经(20416)
- 学学(19886)
- 财经(17292)
- 问题(15619)
- 经(15199)
- 技术经济(13783)
- 科技(12308)
- 贸(11993)
- 世界(11578)
- 业(11456)
- 商业(11345)
- 坛(11168)
- 论坛(11168)
- 国际(10795)
共检索到359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华坚 胡金昕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省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已初步实现良好协调发展,但与优质协调发展仍有差距。同时,各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且中西部省市差异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剖析良好发展实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贯彻全面发展理念,是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涛 韩悦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及熵权法对200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创新效能、双向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级不断提升,经历了"D-C-B"的发展过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部、中部地区省份均达到"A"或"B"发展等级,"C"发展等级省份为内蒙古、重庆、四川、甘肃,集中于西部地区;制约上述四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创新及开放维度;创新效能、双向开放能够显著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两者间的协同效应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显宏 姜国刚
文章构建三级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省级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水平提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期区域创新水平上升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上一期发挥促进效应。第二,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当期数字经济水平提升和上一期区域创新增加均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IV因果中介效应回归表明,数字经济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进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区域创新具有中介效应。第四,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影响本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效应,但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会显著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显宏 姜国刚
文章构建三级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省级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水平提升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期区域创新水平上升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上一期发挥促进效应。第二,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当期数字经济水平提升和上一期区域创新增加均会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IV因果中介效应回归表明,数字经济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进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区域创新具有中介效应。第四,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数字经济通过直接效应影响本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具有直接效应,但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会显著降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福平 李欣
本文主要在空间溢出视角下从独立效应与协同效应两条路径考察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就独立效应而言,我国区域创新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经济质量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产业升级虽对本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对其他区域发展质量产生抑制作用。就协同效应而言,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协同深化对本区域及其他区域经济质量均存在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各地应更加注重践行服务民生的发展思想,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切实履行"服务型政府"职责,做好顶层设计,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源动力,以实现两者协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云飚 张子璇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2SLS的分析方法对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实证发现:(1)绿色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之后,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2)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过一个临界值时,提高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国仅有少部分省份处于这个区间内。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来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其正向促进效应存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特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唯杰
本文围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从发展指标入手,基于发展的逻辑内涵,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方向,重点论述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交互影响所产生的动能,并强调战略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由此,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重塑发展路径,在提高产业创新力、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积极布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刘童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云飚 张子璇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2SLS的分析方法对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实证发现:(1)绿色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之后,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2)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过一个临界值时,提高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国仅有少部分省份处于这个区间内。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群 严定友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定和部署。2015年1 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1 0月,
关键词:
区域创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梁欣悦
临空经济因其开放性、速度性与时空性的特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临空经济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机场建设到临空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然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仍然面临区域临空运输能力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产业临空指向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普遍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层次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多维度构建临空经济群,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