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9)
2023(5385)
2022(4901)
2021(4527)
2020(4142)
2019(9727)
2018(9704)
2017(18946)
2016(10870)
2015(12488)
2014(12805)
2013(13107)
2012(12664)
2011(11429)
2010(11574)
2009(10819)
2008(11036)
2007(10184)
2006(8673)
2005(7810)
作者
(35221)
(29838)
(29462)
(28349)
(18977)
(14522)
(13628)
(11742)
(11122)
(10769)
(10086)
(10018)
(9588)
(9546)
(9482)
(9429)
(9353)
(8763)
(8735)
(8695)
(7560)
(7463)
(7341)
(6783)
(6721)
(6706)
(6679)
(6630)
(6190)
(6166)
学科
(46747)
经济(46707)
管理(26881)
(26575)
方法(23704)
数学(21458)
数学方法(21267)
(20064)
企业(20064)
(13681)
(11526)
(11051)
地方(10978)
中国(10891)
(9008)
贸易(9008)
农业(8901)
(8697)
业经(8248)
(8167)
(6981)
(6681)
财务(6647)
财务管理(6625)
环境(6379)
(6289)
银行(6260)
企业财务(6217)
(6153)
金融(6150)
机构
大学(162638)
学院(161238)
(63245)
经济(61773)
管理(58448)
研究(58243)
理学(50029)
理学院(49383)
管理学(48329)
管理学院(48036)
中国(42804)
科学(39707)
(36639)
(36334)
(32240)
业大(30406)
研究所(29548)
农业(29148)
(28064)
中心(27263)
(25964)
北京(22911)
财经(22429)
(21084)
(21010)
师范(20825)
(20522)
(20346)
(20244)
经济学(19474)
基金
项目(107690)
科学(81794)
基金(75920)
研究(73559)
(68185)
国家(67622)
科学基金(55580)
社会(43807)
(42880)
社会科(41359)
社会科学(41341)
基金项目(40827)
自然(37943)
自然科(36993)
自然科学(36972)
(36788)
自然科学基金(36326)
教育(34084)
资助(31878)
编号(30054)
重点(24744)
成果(24644)
(23568)
(23516)
计划(22029)
(21617)
科研(21584)
课题(21450)
创新(20359)
科技(20119)
期刊
(69731)
经济(69731)
研究(44117)
学报(33015)
(32758)
中国(31423)
科学(27977)
大学(23755)
学学(22727)
(22512)
农业(21770)
管理(18269)
教育(14965)
(13761)
金融(13761)
技术(13597)
(11646)
业经(11455)
财经(11086)
经济研究(10648)
问题(10087)
(9460)
(9338)
业大(9149)
林业(8976)
技术经济(8322)
理论(8272)
统计(7986)
资源(7826)
科技(7820)
共检索到238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永刚  王明旭  张玉荣  肖启明  徐志刚  
运用形态鉴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湖南省临湘市首次发现的具尾尖突的松材线虫病病原进行了确认,并对其rDNA区的ITS区特异性扩增、测序,病源分析发现其与松材线虫(JN0803)在ITS区内同源性为99.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元  郑华英  刘云鹏  解春霞  徐明  赵振东  
通过反复选择试验,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选出既抗松材线虫病又较抗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取食的广东5号种源。接种松材线虫使抗病马尾松种源中某些萜类组分如长叶烯、酚性化合物等增多;而抗松褐天牛取食种源含有更多的单萜烯、倍半萜烯、石竹烯等,含有更少长叶烯,这可能与松材线虫和松褐天牛的取食习性不同有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能抗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和抗松材线虫病,这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性强的观点一致。厚皮紧密型的树皮结构和旺盛的树木生长势也是抗性种源抗性强的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建仁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重大的检疫性森林病害。北美洲被认为是松材线虫病的原发地,亚洲是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中国是目前遭受松材线虫病威胁最严重的国家,病害已经在我国十多个省区造成了大面积松树死亡,现有6 000万hm~2松林正面临着松材线虫病大流行的威胁。目前在我国采取的防控技术主要是围绕3个关键环节,即病害检疫和疫情监测、疫木除治、媒介昆虫防治,此外还有一个主动防病措施,即树干注射。本文在对现有各项防控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无论是在病害尚未发生的区域还是在已经发生的区域,在防控对策上都应该把病害检疫、疫情监测、疫木除治作为病害防治的核心措施,其他如媒介昆虫化学防治、引诱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作为防控松材线虫病的辅助方法,有选择性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树干注射剂可在古树名木保护或重要生态区的松树上采用。尽快培育出抗松材线虫病的乡土松种品种,是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要长期战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婷婷  杨晋帆  周汝良  刘琳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方法】集成对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有影响的地形地貌、气象、寄主、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地理栅格空间数据集,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将测报得出的扩散风险概率与松科Pinaceae植物易感性叠加进行感染概率地图代数运算,基于地理栅格表达分析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等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83.95%,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度为77.97%。(2)海拔、年均最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低温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分别为0.151、0.303、0.258、0.194,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变量的贡献率为0.194,是影响扩散的决定性变量。(3)潜在扩散区位于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道路通达的林区、城市城镇分布区和人工林分布区。其中,极高风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华中地区的湖南。【结论】利用空间模拟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了松材线虫病空间化测报模型,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风险测报到地理栅格单元,可为中国林草灾害精准监测提供方法借鉴,对中国松材线虫病的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2表7参3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早期诊断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为了在早期快速测定寄主(松树)体内的病原线虫,开发了便携式显微镜和松枝解剖技术。用修枝剪采集松枝,用解剖刀进行松枝切片,再用便携式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松枝内松材线虫检出率为70%,其中濒死松树内检出率为100%,局部枯枝内检出率为60%,健康枝内检出率为0。野外松林内鉴定一个样本平均用时2.5min。使携式显微镜加枝条解剖法能对松材线虫病实施早期快速诊断。表3参2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华强  葛宏立  范文义  金伟  李进  
采用便携式ASD野外光谱仪,对3个样地未知病害马尾松进行反射光谱连续测量,在对随机抽取的样木反射光谱数据红边位置、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450~780nm之间的反射光谱曲线的分形维数,并分析曲线构形变化机理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后期补充调查,结果表明:(1)分形维数在调查期间特别是后期,呈下降趋势,这基本与3个光谱参数的变化吻合,但相对红边位置、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分形维数变化趋势较稳定,说明分形维数作为马尾松健康状况预测的指标具有一定潜力;(2)分形维数与绿峰反射高度和红谷吸收深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与绿峰反射高度的相关关系高于红谷吸收深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来燕学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岑定浩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帅  陈本文  陈桂芳  许林安  董昌平  周浩楠  安伟  白耀宇  
【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及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为深入揭示该虫在当地的成灾机制及防控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和2016年APF-I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数据、环境因子、天牛携带线虫数和携带线虫天牛数及枯死松树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重庆市綦江区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结果】在年发生总量上,2015年以古南街道松墨天牛种群诱集量最多,其次是三江镇;而2016年以北部林场最多,数量显著增加,其次是篆塘镇。在年发生动态上,2015年和2016年多数林场/镇成虫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30日至8月1日,但北部林场2016年为9月1日。按提取的3个主成分综合值排序,对天牛成虫发生量影响力由大到小的关键环境因子依次是林型、胸径、郁闭度和树高。由于总方差49.93%的贡献率来自第1主成分,因此从第1主成分看,影响力大小依次是胸径、树高和林型。各地天牛发生量与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以及枯死松树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与枯死松树数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林场、古南街道和篆塘镇15个村子在松材线虫病灾变风险方面明显地聚为3类,其中古南街道花坝村、连城村、清水村和南山村聚为一类,北部林场荣农村、十隆村、顺山村、可乐村、长春村、狮岭村以及篆塘镇铁马村、群乐村、联合村、珠滩村聚为一类,篆塘镇葡萄村独成一类,分别为松材线虫病主发区、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结论】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呈加速扩散态势,松材线虫病在各环境因素作用下流行灾变的风险高,应加强检疫管理和提高综合防控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福元  葛明宏  朱正昌  朱克恭  
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短叶松和刚松对松材线虫病为高抗松种,马尾松的抗性弱于以上3个松种,但明显强于黑松、赤松、湿地松和晚松;从40个马尾松种源中初选出5个抗性强的种源;选育推广高抗松种和抗性强的马尾松种源,营造混交林,彻底清除处理病死木及加强检疫工作是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根本性措施。同时还概述了该病的流行规律与传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尤纪雪  宋桢  何文龙  王玉嬿  宋玉双  
通过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材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发展病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健康材相比无明显差异,但苯醇抽出物和乙醚抽出物含量却显著减少。病材乙醚抽出物含量的明显减少是松材遭受松材线虫侵袭的特征之一。在乙醚抽出物的组成上病材和健康材也存在差别,此外两者的pH值也不相同,因而可选用适当的指示剂通过显色反应加以区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成  林宇  顾建锋  董立  郭京泽  陈先锋  李志勇  
为鉴定河北省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得的一个滑刃线虫群体,对其相关形态特征及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其核糖体28S rrNA-D2/D3区与ITS区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河北谷子中分离的滑刃线虫群体在形态上与以前报道的贝西滑刃线虫群体非常相似;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序列相比,28S rrNA-D2/D3区序列相似度为100%,ITS序列相似度为98%~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河北谷子中贝西滑刃线虫群体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以100%支持率聚类于同一分支。因此,河北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取的滑刃线虫群体为贝西滑刃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彬  刘青华  周志春  徐六一  陈雪莲  罗柠  
[目的]研究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相关基因,为解析马尾松抗性机理和高抗马尾松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抗和易感2种马尾松基因型接种松材线虫,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取样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通过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差异基因识别以及富集分析,以筛选与抗松材线虫病相关的组成型差异基因。[结果]对高抗和易感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后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分别获得2 866、679和1 657个差异基因,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后不同时间点间,共有差异基因相对较少。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第1、15和30天,最显著的生物学进程是氧化-还原过程,而GO项刺激反应、转录调节以及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也显著富集。对这几类GO项相关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接种后3个时间点GO项刺激反应中共包括26个R基因,除了2个R基因外,其它R基因表达皆为组成型,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而GO项转录调节中仅2个差异基因被nr注释为ERF转录因子,其余为未知基因。接种松材线虫后,ERF转录因子在高抗马尾松上的表达量始终高于易感马尾松上的表达量,且在接种松材线虫和对照间表达量变化不显著,也为组成型基因表达。GO项香叶基二磷酸代谢过程中,GGPPS 3个基因也在高抗马尾松上具有更高表达量,为组成型基因表达。这些基因中TIR-NBS-LRR基因(c65785.graph_c0)、ERF转录因子(c78073.graph_c0)和3个GGPPS基因在高抗马尾松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易感马尾松中表达量较低,甚至为0,可作为开发分子标记的候选基因用于鉴定抗性马尾松。[结论]高抗和易感马尾松在接种松材线虫后第1天其表达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的基因最多,其中,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与马尾松的抗性相关,部分TIR-NBS-LRR基因、ERF转录因子和GGPPS有望被开发为鉴定高抗马尾松的分子标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福元  葛明宏  赵振东  朱克恭  
在选出和验证抗病马尾松种源的基础上,研究了马尾松不同抗病性种源的树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前后均比较感种源含有较少的组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游离氨基酸。它们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关,这说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松材线虫病。11种固态氨基酸的含量与感病指数有负相关性,说明其含量较高的种源具较强抗病性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谈家金  叶建仁  
从病理生理学和与病害相关的微生物2个方面论述了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对病理生理学进行了阐述,包括水分代谢、活性氧代谢、苯丙烷类代谢、酶、毒素和激素,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