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86)
2023(3463)
2022(2997)
2021(2768)
2020(2289)
2019(5281)
2018(5074)
2017(10382)
2016(5478)
2015(6258)
2014(6187)
2013(6298)
2012(6113)
2011(5413)
2010(5588)
2009(5019)
2008(4839)
2007(4230)
2006(3633)
2005(3292)
作者
(14497)
(12090)
(11717)
(11368)
(7762)
(5645)
(5599)
(4658)
(4445)
(4291)
(4046)
(3936)
(3817)
(3713)
(3648)
(3561)
(3476)
(3423)
(3415)
(3403)
(3052)
(2905)
(2830)
(2799)
(2713)
(2667)
(2649)
(2578)
(2426)
(2406)
学科
(28123)
经济(28085)
(14494)
管理(12115)
(11491)
企业(11491)
方法(9526)
产业(8430)
地方(8001)
数学(7716)
数学方法(7667)
业经(7211)
(6645)
中国(6609)
(6309)
贸易(6308)
(6075)
(6067)
金融(6067)
(5238)
技术(5131)
结构(5093)
地方经济(4797)
(4638)
农业(4490)
(4290)
银行(4286)
(4195)
世界(4152)
(3678)
机构
学院(77818)
大学(77657)
(39158)
经济(38584)
管理(29712)
研究(28857)
理学(25298)
理学院(25020)
管理学(24855)
管理学院(24683)
中国(21859)
(16787)
(16046)
科学(14173)
(13820)
财经(13236)
中心(12796)
经济学(12640)
研究所(12344)
(12076)
经济学院(11530)
(11117)
(10418)
北京(10402)
(10244)
师范(10190)
财经大学(9939)
(9608)
(9159)
(8784)
基金
项目(49686)
科学(40032)
研究(40015)
基金(35958)
(30089)
国家(29869)
社会(26703)
科学基金(25830)
社会科(25610)
社会科学(25606)
(19047)
基金项目(18905)
教育(17348)
(15836)
编号(15731)
资助(14508)
自然(14236)
自然科(13870)
自然科学(13867)
自然科学基金(13642)
成果(13253)
(12883)
(11684)
国家社会(11371)
重点(11297)
发展(11295)
(11156)
(11142)
课题(11139)
(10521)
期刊
(44207)
经济(44207)
研究(26041)
中国(14472)
管理(11471)
(11440)
(9693)
(9351)
金融(9351)
国际(8507)
科学(8253)
教育(8136)
学报(7685)
(7436)
经济研究(7332)
农业(7152)
业经(7000)
大学(6664)
世界(6633)
财经(6516)
问题(6372)
技术(6213)
学学(6138)
(5858)
(4512)
(4067)
论坛(4067)
现代(4054)
商业(3994)
技术经济(3844)
共检索到122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南  梁洋洋  
共生方向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而临港产业则是实践产业共生理念的理想载体。首先对全球范围内的临港产业共生进行了概览,然后从利益相关方视角着重分析了最具代表性的鹿特丹临港产业共生实践经验。最后得出了针对临港产业共生系统的多项启示,包括集体行动机制、科学的对接流程、综合应对不确定前景以及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南  梁洋洋  
共生方向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而临港产业则是实践产业共生理念的理想载体。首先对全球范围内的临港产业共生进行了概览,然后从利益相关方视角着重分析了最具代表性的鹿特丹临港产业共生实践经验。最后得出了针对临港产业共生系统的多项启示,包括集体行动机制、科学的对接流程、综合应对不确定前景以及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立华  李南  
在前人对港口物流与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了临港产业与港口物流之间的共生性问题。通过灰关联理论计算出了与河北省港口物流相关性比较大的临港产业,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1年间河北省主要临港产业与港口物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证明了二者共生性的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南  梁洋洋  
临港产业共生系统的形成与变化并非偶然,主导动力机制的不断更替,推动着生命周期的演进。临港产业共生系统演进的机制包括双适应机制、协同竞争机制、正负反馈机制、知识转移和扩散机制。临港产业共生系统演进的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集聚阶段:基于外部经济效应的动力机制;组网阶段:基于互信关系的动力机制;创新阶段:基于社会经济网络创新的动力机制;衰退阶段:创新机制的衰退和市场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南  梁洋洋  
首先对各大洲的临港产业共生项目运作实践进行了全景式扫描,然后关注了由于"地理邻近"要求放松而促成的大空间临港产业共生,最后针对上述实践进展做了跨案例分析,从中提炼出经济规律和相应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嘉娜  白建甫  
培育动漫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动漫产业集群具有高技术指向、区域依托等经济特征。各国动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表现出不同的路径,本文对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动漫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和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健  
在改革开放进行中,中国城市经济大概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产业转型。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标志,又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转型期,包括发展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组织、发展动力等都将产生变化。该文在总结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和一般路径基础上,注重总结国际城市、尤其是高科技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借鉴,进而从转型路径、制度创新、战略规划、创新政策以及人才战略5个方面,就中国高科技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井辉  
郑州空港经济区是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文章结合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和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世界主要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空港经济区的成功经验包括: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有其内在的规律;空港经济区产业的发展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有政府的支持;优选空港经济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给我们的启示是:遵循空港经济区内的产业发展规律和"圈层"发展模式,明确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利用交通枢纽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大力打造航空偏好型产业;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区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思奇  武赟杰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外部压力;同时,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有通过开放促改革、求发展、谋创新的内在需求。未来几年,我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琳  
香港城市国际化的特点、经验及启示李琳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和周围200多个岛屿,陆域面积为1076平方公里,大体相当于北京城区面积。香港是一个港湾城市,土地匮乏而且崎岖多山,除海湾外自然资源缺乏。这样一个常规发展受到限制的城市,二战后却以罕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斌  
就已披露的TPP知识产权美国草案而言,诸多条款均超过现有FTA的保护标准。有必要跟踪了解TPP知识产权谈判最新进展,比较其与TRIPS等传统贸易协定间的差距。本文以日本新兴医药企业为例,探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国际适应性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长森  
运用系统原理,结合临港产业集群的特点,从协同主体结构和协同过程两个维度,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协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南浔临港木地板产业集群协同能力进行实证分析,考查相关因素对临港产业集群协同能力的影响程度。针对协同企业相容性、物流协同能力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政府引导、构建协同管理平台、注重协同伙伴的选择、引入激励机制及提升协同过程管理等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乐亭县临港产业聚集区地处环渤海经济中心区域的京唐港区腹地黄金地带,西距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工业区仅40公里,距天津150公里,西北距北京230公里,距唐山70公里,东距秦皇岛80公里。周边交通发达,唐港铁路纵穿聚集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辰  王诺  佟士祺  刘忠波  
港口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临港产业的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问题,从临港产业集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出发,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提取城市空间利用地理信息,结合分形几何、空间重心等理论,综合考虑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城市社会人口、产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探讨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现象,归纳总结了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该研究可分别从城市空间增长速率、结构形态、分型演变与重心转移角度揭示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规律,可为提高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