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92)
- 2023(7763)
- 2022(6561)
- 2021(5761)
- 2020(4571)
- 2019(10560)
- 2018(10228)
- 2017(19058)
- 2016(10345)
- 2015(11708)
- 2014(11595)
- 2013(11710)
- 2012(11517)
- 2011(10802)
- 2010(10962)
- 2009(9960)
- 2008(9812)
- 2007(8967)
- 2006(8420)
- 2005(8104)
- 学科
- 济(50934)
- 经济(50883)
- 管理(24356)
- 业(23988)
- 地方(20114)
- 中国(17906)
- 企(16540)
- 企业(16540)
- 农(15254)
- 方法(12797)
- 业经(12386)
- 学(11637)
- 地方经济(11206)
- 农业(10730)
- 数学(10624)
- 数学方法(10497)
- 发(10169)
- 融(9587)
- 金融(9586)
- 环境(9328)
- 贸(9253)
- 贸易(9240)
- 银(9175)
- 银行(9144)
- 行(9005)
- 制(8990)
- 易(8820)
- 财(7845)
- 发展(7549)
- 展(7524)
- 机构
- 学院(153809)
- 大学(152095)
- 研究(66871)
- 济(63393)
- 经济(61919)
- 管理(50534)
- 中国(50173)
- 科学(43322)
- 理学(41286)
- 理学院(40628)
- 管理学(39817)
- 管理学院(39543)
- 所(36517)
- 京(35742)
- 农(34310)
- 研究所(33030)
- 中心(29034)
- 财(27965)
- 农业(26851)
- 江(26429)
- 业大(25279)
- 院(24726)
- 省(23624)
- 北京(23614)
- 范(23031)
- 师范(22704)
- 科学院(21347)
- 州(21337)
- 财经(20717)
- 经济学(18861)
- 基金
- 项目(98696)
- 科学(76026)
- 研究(69561)
- 基金(68424)
- 家(62598)
- 国家(62047)
- 科学基金(50375)
- 社会(42746)
- 社会科(40378)
- 社会科学(40371)
- 省(40245)
- 基金项目(35484)
- 划(34686)
- 自然(32819)
- 自然科(31917)
- 自然科学(31905)
- 自然科学基金(31291)
- 教育(30212)
- 发(29012)
- 资助(28253)
- 编号(27282)
- 重点(23734)
- 发展(22675)
- 成果(22475)
- 展(22291)
- 课题(21521)
- 部(20343)
- 创(20320)
- 计划(19895)
- 创新(19157)
共检索到262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景秋
临海工业开发区是本世纪 60—70 年代发达经济在政府行为引导下的主要经济景观之一。随着跨国公司行为的日益广泛,世界经济重心从核心区向边缘区转移,临海工业开发区作为区域增长模式在亚太地区得以演变发展。
关键词:
临海工业开发区 政府行为 区域增长 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飞 陆伟 蔡军
临海工业区是滨海用地开发中的重要类型,需满足海陆双重集约要求,其造陆建设需满足海洋资源开发的集约用海要求,转变为城市用地后,亦需满足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要求。目前我国海洋领域从造陆规模与造陆形态控制方面开展集约用海研究;城乡规划在内陆型工业区集约开发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临海特性研究有限。文章结合临海工业的航运、产业特征,尝试构建陆海统筹开发研究框架,并从规划选址、造陆方式、用地布局等方面思考如何落实集约开发。
关键词:
临海工业区 陆海集约 造陆规划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云莲 陆兆华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所以,在尚不具备全部解决制度差异所带来问题的条件下,在沿海开发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再造制度“孤岛”,实现区域内生态工业链网联结,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开发区 生态工业园 制度 孤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史永亮
我国沿海大城市开发区在经历了早期创业和快速增长阶段之后,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摆脱自身内在缺陷而普遍进入调整转型时期。其中,一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开发区通过实施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标志的二次创业战略,逐步走上从开发区到新城的转型发展道路,形成了一种迥异于国外新城建设的独特现象。在此转型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外资高度密集、现代工业主导、具有新城特征的外向型工业新城,并对所在大城市地区的经济与空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转型 新城 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冯建波 葛亚君 李成哲
1979年到1980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从1984年起,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2月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8年3月决定将开放的范围从沿海城市扩展到全国沿海市、县,同年4月,又批准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使东部沿海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据测算,1978年-1996年,我国东部地区对全国对外贸易额的贡献率为84%,中部地区不足11%,西部仅为4.9%。我国加入WTO后,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别是经济特区和开发区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在新的开放形势下进一步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飞 陆伟 蔡军
日本战后以国土开发为契机建立了大量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区,以发展钢铁、石油、化学产业为主。当前,我国滨海地区陆续开展以钢铁及高能耗产业为主的临海工业区建设,日本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区建设与我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介绍日本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发展情况,总结其在港口建设、用地布局、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及由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破坏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衔接、港口工业一体化建设、填海形制探索等方面,探讨了对我国临海工业建设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
临海工业区 重化工业 建设用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永忠
我国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验和问题陈永忠一、开发区建设的主要经验1.政府支持,统筹规划,实行促进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多省、市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经常听取开发区工作汇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晓屏 许玲娇 吕明
近几年来 ,“浙江经济”现象成为经济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 ,浙江经济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富有特色的区域块状经济格局。加入WTO以后 ,面对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和跨国公司的压力 ,这种块状经济格局能否保持竞争优势 ?有人认为 ,浙江应该顺应全球化潮流 ,打造“产业制造基地” ;省计经委提出“特色工业园区”的概念 ,主张以特色产业提升浙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开发区”则强调以引进资金和技术为目的。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 ,各自的优势何在 ?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东峰 殷成志 易正晖
天津开发区在从单纯加工区建设到谋求新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大规模城市建设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新城特征。它兼具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特征和西方新城的空间特征,将之定义为外向型工业新城,许多沿海开发区已经呈现出这种外向型工业新城的现实图景。这种外向型工业新城存在着经济、社会、人口和空间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发展表象之下隐藏着自身内在的缺陷。
关键词:
沿海开发区 外向型工业新城 天津开发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宏婷 陆玉麒
本文在对开发区转型的演变过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归纳出开发区在转型不同阶段在动力机制、支撑要素、产业调整、招商内容、发展方式方面的变化,并以启动转型升级较早取得效果较好的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对这些变化加以验证,最后指出在新背景下开发区转型应该是一次经济、社会、环境全方位的转变,涉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遵循升级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发展八大方向。
关键词:
开发区 转型 演变过程 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田桂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苏南开发区也成为江苏省内感受最早、影响最深、受到冲击最大的开放载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苏南开发区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新的严峻挑战。在当前保增长促发展的形势下,苏南开发区更需要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调结构、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质量效益、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阵地。
关键词:
苏南开发区 国际金融危机 挑战 转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毛文彬
2019年11月26日,农行临海市支行与临海市社科联、临海市农村金融学会联合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临海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理论研讨会,会上共收到并交流论文19篇,围绕以临海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为主题,对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乡村经济振兴、小微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临海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的金融供需匹配、湾区经济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具有主题鲜明、分析透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金祥
一、建立经济开发区的基本依据 1.内陆地区建立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意义八十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成功地使沿海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沿海经济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原有的平衡格局,使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东西部之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反差,显得更为强烈。“六五”时期,东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比为1:0.41,“七五”时期扩大到1:0.24,同期的国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临福
一、建立珠江流域经济开发区,加强两广经济合作,是振兴广西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从地域分布上说,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珠江流域范围。其中,广东省地处珠江流域下游,拥有肥沃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全省面积为17.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60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珠江流域的上游,大部分地区为高山丘陵地带,全区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5人。改革开放前,广西和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大体相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全国性的改革开放,一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希平
自2011年国务院批设喀什经济开发区后,喀什的金融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喀什经济开发区的金融要保持健康、有序、持续、活跃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监管者们携起手来,建立更加符合喀什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一是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的迫切要求。喀什经济开发区正处在建设起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